《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对策研究
2014-04-17王鑫宏柳俪葳
王鑫宏 柳俪葳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需要发挥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专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和研讨式教学法的融合;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与教材、板书等资源的关系;此外还要提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水平。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135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之中,采取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大量的御课程内容相符的历史图片和声音等影响资料,营造一个图、文、声并茂的教学环境,把学生带入一个多彩的立体课堂,有效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感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但是当前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多媒体教学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图为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提供借鉴。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因为我们过度使用,造成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后果。这些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多媒体教学中师生关系没有处理好。过渡的依赖多媒体教学,就会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被多媒体设备牵制,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思路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所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就出现了教师按课件按部就班的讲,学生按教学课件的内容听的格局,教学过程之中本应坚持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被忽略,不利于活跃学生思维,不利于锻炼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进而就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2)多媒体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没有处理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很容易导致教师一言堂,忽略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组合,整个教学过程出现教师讲授法的单一教学过程,这同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多媒体教学中多种教学资源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一些教师把教材内容照搬到多媒体课件之中,使多媒体课件成为教材的缩减版,没有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一些教师教学过程中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忽略了板书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黑板上空空如也;一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之中,完全被多媒体教学设备所牵制,欠缺了走入学生中间进行交流。这些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功能没有进行合理组合导致的结果也会对教学效果有负面影响。
(4)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多种资源的融合没有处理好。有的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中全是文字,达不到再现历史情境的效果,使学生对课件兴趣索然;有的教师多媒体课件被大量的图片、视频和动画所充斥,欠缺了多媒体课件的知识性,是学生的注意力被图片和视频等分散,降低了学习的专注力;有的教师多媒体课件欠缺逻辑性,使学生很难再多媒体课件理清思路,分清重难点。这些问题的存在同样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功效,难以达到多媒体教学的预期效果。
2搞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的措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功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必然要充分认识到以上问题,加以解决:
(1)多媒体教学中要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之中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注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应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去学习,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之中体现其主体作用,使其在每一堂课总都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真让让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过程之中,真正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规律、深刻认识历史结论,真正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育人目的。
(2)多媒体教学中要处理好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首先是多媒体教学与专题教学法相结合。实施专题式教学法有效的解决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和中学历史存在重叠的问题,进而在梳理历史发展规律、阐述重要理论观点方面下功夫。《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实现专题式教学法之后,按照专题式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制作课件,使学生了解教师教学的总体思路,把握重点难点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是多媒体教学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将文字、图片、视频等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认识案例、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历史规律和历史结论的认识,并提升其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是多媒体教学与参与式教学相结合。参与式教学指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或让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在上课中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一次“课堂授课”的经历;或教师留出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问题,制作答辩课件,在课堂教学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解答问题。
多媒体教学和参与式教学相结合对于锻炼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自己动手的能力来说效果突出。最后是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红色影视剧播放、开展辩论赛等实践活动,丰富实践教学环节。
(3)多媒体教学中要处理好多种教学资源的关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处理好多种教学资源的关系,首先是处理好课件与教材的关系,多媒体课件要实现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目的,不应只是教材的简略版。在这一过程之中,要主题鲜明、重点难点突出、体现先进的教学方法。其次是要处理好课件与板书的关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板书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适当的进行板书书写,把需要突出的授课提纲、需要强调的问题、需要解释的知识点通过板书展示,实现板书和课件的相辅相成。再次是要处理好多媒体设备与教师的关系。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仍需要走到学生面前,走入学生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而电子教鞭的使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不错的效果。
(4)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处理好多种资源融合的关系: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过程之中,要处理好多种资源的融合,在这方面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要增强课件的逻辑性,多媒体课件由于在播放过程之中,一些页面一闪而过,使学生难以把握其中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之中,应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或在课件之前有所提示,或在课件之尾有所总结,使学生能够把握好整堂课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其次是增强课件的科学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之中,要科学处理好课件的色彩搭配,符合人的审美需求;要科学处理好课件中的文字格式,采用什么字体、采用什么字号等需要根据实际教学环境加以调整;要科学处理好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的合理搭配,使整个多媒体课件实现多种资源的有效结合。再次是要增强课件的思想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要体现课程性质、体现教师教学特色、体现教学目的,通过增强课件的思想性来服务教学需要。
总之,要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的最佳功能,需要任课教师不断去摸索,加强课程组教师的集体合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理念、改善方法,稳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志熙.多媒体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3):5657.
[2]曹峻.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6):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