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创”人格的构成要素及其培育路径
2014-04-17刘兵
刘兵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 226007)
大学生“三创”人格的构成要素及其培育路径
刘兵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 226007)
“三创”人格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根本素质要求。在厘清“三创”人格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创”人格的影响因素和现存问题,从培育内容、培育形式、培育方法和培育主体方面指明了大学生“三创”人格的培育路径。
“三创”人格;构成要素;培育路径
“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简称“三创三先”)精神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精练概括,是江苏率先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源和价值导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为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着力培养具有“三创”人格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三创”人格的内涵和特征
1.1 “三创”人格的内涵
人格是“人之为人的特有规定性,它由人性中各种存在关系特质统合而成,具体表现为个人稳定的内在心理结构和外部行为模式,是人在其道德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着的独特自我。”[1]因而,人格从内涵来讲是个体所拥有的、影响自身行为的品质或特性的总和,是各种特质的复杂组织或综合系统,从表现形式来看既有外显的又有内隐的,具体体现为气质性格、个性特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三创”人格不是创新人格、创业人格和创优人格的简单相加,而是三者的高度集成,是一个人对创优、创新和创业活动所具有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心理品质和行为特点的总和。基于创新、创业和创优高度集成的人格特质、思维方式和行为品质,不仅影响着人才的层次和规格,而且影响工作的绩效和水平。
1.2 “三创”人格的特征
1)实践性。“三创”人格表现为积极的,充满活力的,付诸实际行动的思想特点和行为倾向,即个体通过创新、创业和创优活动把自己的计划付诸实施,把自己的理念落实到行动,把自己的愿望变为现实。
2)独立性。“三创”人格直接表现为意志的独立性,间接地体现为价值观的独立性。即具有独立意志品质的人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提示、命令或建议,善于按照自己的创见提出行为目的,并找出达到目的的手段,且不容易受别人观点的影响。对于人的成功成长成才而言,独立性过大,顽固执拗、一意孤行不行,独立性过小,朝三暮四、动摇不定、人云亦云也不行,因而独立性适中为好。
3)坚毅性。把一件事情做得圆满、做得到位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力做保障。克服困难,意志坚定,品格坚韧是做好事情必备的良好个性品质。一个人即使动机正确,兴趣广泛,情感充沛,但没有恒心和韧性,再明确的奋斗目标,再宏伟的设计蓝图,也无法实现。
4)挑战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挑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赢”,它象征着成功、英雄、胜利。“三创”人格体现的挑战性,既包括挑战他人,也包括挑战自我,使个体在竞争中树立自信,展现魄力,彰显睿智;在竞争中寻找激情,探索神秘,获得惊喜。
5)批判性。即指富于洞察力、辨别力、判断力,具有敏锐智慧的回顾性反思,是对现实保持一种质疑的态度。人们要打破陈规、推陈出新,必须改变麻木、懈怠、顽固的态度,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客观、谨慎地检视事实,从而进行理性的批判和科学的决策。
2 “三创”人格的构成要素
“三创”人格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感知要素。感知是指个人在外界刺激下产生身体或生理上的反应。“三创”人才在情感、情绪、感觉和评价等方面都体现出了独特的人格特质。首先,对外界信息反映的敏锐程度高,能够及时洞察事物的发展变化。其次,对外部刺激反馈的态度积极主动,对新生事物充满热情。再次,在外界发生激烈变化的过程中能够理性地掌控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根据个人情况和周围环境做出理性的反应。
2)认知要素。个体在认知过程中会表现出差异性,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具体体现为经验认知和思维认知。谨慎仔细,主动独立,理性沉思型的认知风格是“三创”人格的外在表现。因而,在知觉、记忆、问题解决过程中态度和表达方式的习惯养成对于塑造“三创”人格至关重要。
3)动力要素。“三创”人格源于“三创”的动机和需要,形成于积极活动的过程中。一是要有强烈的“三创”的需要。二是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理性追求。三是不断有新的作为。动力要素是在创业、创新、创优需要的刺激下人所表现出的不满足、不懈怠、不逃避,乐于求新、求变、求精,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积极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和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而不断积极进取、有所作为的意识和态度。
4)品德要素。“三创”人格是积极的、健康的、和谐的,表现为自信、勇敢、自由、坚毅、正义、进取、合作等优秀品质。一是意志坚定,自信十足。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即使遭受挫折和失败,也越挫越勇,勇往直前。二是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思想开放,喜欢推陈出新,力求精益求精。三是善于合作,勇于担当。“三创”人才不仅团队意识强,而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兼收并蓄,集思广益。四是艰苦奋斗,自强自立。“三创”人格不迷信权威,不依赖“救济”,依靠自己的吃苦耐劳、顽强拼搏而有所作为。
3 大学生“三创”人格的培育路径
3.1 “三创”人格的影响因素
人格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其影响因素既包括智力、体形、精神疾病以及内分泌、生理素质等生物遗传的内部因素,又包括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童年早期的经历、同伴的影响等外部因素。先天因素为“三创”人格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后天环境为“三创”人格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家庭环境。帕金森把家庭称为“制造人格的工厂”。体现为父母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的无形影响,家庭氛围的熏陶和感染,父母所采取的教育方式。
2)学校环境。学校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包括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抵制消极的思想,修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等。
3)同伴的影响。同伴之间一般会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感染和相互鼓励,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潜能、强化孩子的进取意识、塑造孩子良好的品行。
4)社会环境。通过科学理论武装、典型榜样宣传、组织团体竞技、科技知识推广等营造有利于支持和鼓励“三创”人才的思想环境、舆论环境、文化环境,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5)人的个体差异。比如,性别、年龄、体力和智力水平,外在压力和情感变化等。
3.2 大学生“三创”人格培育存在的问题
1)集体意识教育有余,自我意识教育不足。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服务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大局的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广泛宣传集体主义精神,强调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倡导大局意识,但往往忽视了个人正当合理的利益诉求,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2)学业负担过重,兴趣爱好开发不足。我国的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记忆力教育模式,创造力教育模式尚未形成,表现为考试的压力时刻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专业学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对学生“三创”人格的形成影响还不够深入。
3)教师的教育方式过于传统,缺少因材施教和赏识教育。大学教师的教育思想不够开放,表现为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对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不够,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忽视。
4)“创先争优,敢为人先”的文化氛围有待形成。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学生中还存在着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封闭保守等惰性心理,还缺少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敢闯敢拼的激情和魄力。
5)学校单兵作战的局面有待改善。大学生“三创”人格的培育除了学校的知识传授和实践训练外,还需要家庭、政府、社会和企业在物质保障、经费支持、制度支撑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和配合。
3.3 大学生“三创”人格的培育路径
1)在培育内容上,通过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三创”实践的锻炼,提升大学生“三创”素质和品格。一是高校要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弘扬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二是整合学校专项课程、公共通识课程和院系专业课程,构建“三创”教育课程体系。三是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素质能力的锻炼,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涵养大学生的“三创”品格。四是开展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培育形式上,通过典型示范、团队竞技、同伴教育等弘扬和传播“三创”精神,支持和鼓励大学生的“三创”实践,挖掘和开发个人的“三创”潜能。一是树立榜样,发挥“三创”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组建“三创”团队,形成各尽其责、各显其能、群策群力、协作共赢的良好氛围。三是开展比赛竞技,健全评比考核机制,激发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热情。四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和尝试互动式、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热情。五是强化师德修养,注重赏识教育和因材施教。
3)在培育方法上,通过个别指导和团队训练等方式,对个体的消极思想和不当行为进行修正。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调适大学生的心理,排解因学业负担、工作负荷、社会压力以及外界诱惑引发的产生抑郁、焦虑、恐惧、偏执、强迫、应急障碍、适应障碍等心理问题,引导他们以积极健康开放的心态参与“三创”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素质拓展训练,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和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学校可以把大学生“三创”精神的培育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相结合,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考认中,对“三创”精神进行重点考评,使大学生“三创”精神的培育不流于形式[2]。
4)在培育主体上,加强家庭、学校、企业、社会、政府多方协同合作,建立健全大学生“三创”人格培育系统。一是学校要通过网络、电话、座谈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争取家庭支持。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另一方面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思想动向和行为表现,使家长配合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三创”人格培养训练。二是学校要与企业、社会和政府等共同开发和有效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建立积极的支持系统,包括建立“三创”教育的组织机构,制定、完善支持和鼓励学生“三创”实践的政策,建立灵活机动的学制管理制度,开展“三创”心理品格养成的培训和辅导,提供挖掘“三创”潜能的体验平台和施展“三创”才能的实践平台,给予学生参与学校、企业、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机会等。
[1]庞跃辉.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向阳.大学生“三创”精神培育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6):48-50.
(责任编辑:马斌)
On Components of and Methods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Pioneering,Innovative and Striving-for-Best Personality
LIU Bing
(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Nantong 226007,China)
A pioneering,innovative and striving-for-best personality is an intrinsic require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 talents in the new era.Based on a clarification of the connotations,characteristics and components of a pioneering,innovative and striving-for-best personality,the paper analyze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ality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before presented methods to cultivate the person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tent,forms,methods and subjects.
pioneering,innovative and striving-for-best personality;component;cultivation methods
G641
A
1671-6191(2014)04-0106-04
2014-05-21
刘兵(1980-),女,黑龙江绥化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ZYB55);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课题(编号FYJY/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