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4-04-17杨兆强张景书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话语

杨兆强 张景书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思政部,陕西 杨凌 712100;2.商洛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杨兆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政部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张景书:商洛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远远滞后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产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指教育者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支配下,遵循普遍语用学规则,对受教育者进行说事明理以达到教育目的的言语符号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与纽带,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必经环节,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着手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分析其当下面临的困境,最后进行解困之思。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进程回顾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实践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具体来讲,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经历了四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彰显了不同的时代内蕴。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初步形成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初步形成时期。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成初期,我党多采用文本话语与口头话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多以宣传党的思想、纲领、主张为重任,以小册子、宣传单为途径,注重文本的可读性与可领会性,着重体现了文本的“语言有味”。口头话语以鼓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革命为重任,注重话语的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多采用公开演讲、个别谈话、开会讨论等形式,特别是在口头话语中进行诉苦教育,这有利于拉近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有利于激发人们的革命斗志,有利于党与人民群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为革命的胜利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探索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新中国成立之初,首要的任务是巩固政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倡导“以理服人”,由于我党需要巩固政权,通过“以理服人”,可以使许多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从而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不可“四面树敌”,并提出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上要采用说服的方法,“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1]。二是要从群众中汲取“话语营养”。毛泽东同志非常具有群众情怀,在他看来,脱离群众只能造出“不三不四”的语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从群众中汲取语言,培养与人民群众共同的语言,使群众发自内心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果才会显著。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遭遇重创时期

“文革”期间,我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被破坏殆尽,优势不再。自1966年以后,党中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入“变异时代”。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话语被别有用心的人奉为“句句是真理,字字闪金光”。此外,大量的政治性话语、斗争性话语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领域,尤其在学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被“异化”,许多专家、学者被打倒,成为被批斗的对象,甚至被诬蔑为“臭老九”。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丧失;相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极度膨胀,这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巨大的打击。

(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快速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在新的起点上,我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文革”政治化角色中游离出来,并不断汲取各种新的话语资源。如“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八荣八耻”、“和谐社会”等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注入新鲜血液。此外,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先后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无疑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空间。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困境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长期游离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出现种种困境。

(一)教育者的话语权过分突显

在福柯看来,话语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权力的过多干预必然会导致话语霸权的出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受教育的思想道德素质,更主要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真心拥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为了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传达给受教育者,通过借助语言,运用描述、解释、论证等方式达到教育目的。学校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学校思政课堂中教育者的话语霸权随处可见。思政课教学一般经过“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等四个环节。由于教师对学生传播的是国家主流价值观念,在“讲”的过程中倾向于对理论知识“全盘出售”,在课堂中更多的是“满堂灌”;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把握不住理论知识的内核,导致似懂非懂;由于教师的特殊使命,在与学生话语交往中往往发出“特定的声音”,在“问”的环节,也事先对所提问题进行了价值预设;在“学生答”的过程中,只要学生发出“第二种声音”或“不一致的声音”,教师便随时打断学生话语,介入自己的价值理念。在这样的“讲、听、问、答”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话语主角,学生的话语权形同虚设,甚至被教师的话语权湮没,由此可见,“讲、听、问、答”四环节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此外,由于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年龄、阅历、语言表达等方面占据优势,处于教育中的支配地位,对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及特定的社会现象有着权威的解释权,成为学生话语权的实际操控者,教育场所成为话语世界殖民地[3],教师的话语霸权形成是其必然结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贫瘠

我党在革命战争时期非常善于做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那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贴近当时的革命形势,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取得良好的效果。改革开放后,为了总结我党的革命经验,同时为了在新时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被确定下来。遗憾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尽管有中央政策上的支持及学者们的精心研究,但效果并不理想。过去形成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现实条件下显得苍白无力,过时性的东西没有及时清除;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具有强大战斗力的话语没有及时被赋予时代气息,如在革命年代形成的“解放思想”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解放思想”意义明显发生变化,后者更具有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意蕴;许多过去具有强大生命力与感召力的优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没有被进一步发扬,如“戒骄戒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没有从生活世界中汲取“话语营养”,且与生活世界日益成为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长此下去,造成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贫瘠。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包括文本话语(这里指的是教材文本话语)和实践话语两种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自被确立之初,教材话语就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最为典型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先后经历了“85”方案、“98”方案和“05方案”,与之相应的是教材的变化。但就目前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话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材中理论性话语过多;教育者对文本话语解释过多;教材话语中缺少符合受教育者实际需求的新话语;教材话语体系缺乏时代性、前瞻性和预测性。实践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又一话语形式,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话语有向微观实践领域拓展的趋势,但在发展中,往往忽视受教育者的实际状况,缺乏对受教育者内心世界的了解,服务社会的工具价值突出,缺少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微观实践话语也缺乏对校园话语,如社团话语、校园流行语、网络话语的深入挖掘,导致其发展缓慢。

三、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的对策之思

(一)建立话语权分流机制,发挥教师话语引领作用

教师话语霸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主体地位的凸显。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还原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使一直存在的“主客模式”进入到“主体间性”模式,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易把受教育者当作客体对待。“主体间性”模式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作为两个主体存在,双方能够进行平等对话,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共享。在话语权共享的世界里,并不意味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绝对平等,如果这样,教学活动将无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谈不上取得实效。在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共享话语权的同时,在坚持两者之间话语平等的基础上,必须强调教师的话语引领作用。在这里,之所以强调教师的话语引领作用,不强调话语的主导作用,是因为“主导”强调对他者的控制,意识形态色彩浓厚,而“引领”更强调事物的先进性,不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4]。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意识形态教育,教育者是国家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者,如果强调教育者的话语主导,“主导”本身又带有意识形态色彩,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必然会导致教育者话语霸权的重现。教育者的话语引领强调话语本身的先进性、吸引力与说服力,更易于得到认同,使受教育者更愿意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者的话语理念。

(二)充分挖掘各种话语资源

针对已经过时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摒弃,同时充分挖掘党在革命与建设时期形成的优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如“生命线”、“雷锋精神”、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采用“舆论不一律”思想等,通过赋予其时代特色,从而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语思想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具体来讲,就是要挖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列宁的灌输理论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时,我们还必须吸收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如将传统文化中“因材施教”、“德才兼备”、“与时俱新”、“和谐”等思想与我国现实条件结合起来,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融合进而产生新的意义。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从生活世界中汲取话语资源。“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5]。生活世界话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心理与社会的需求,更易于被人民接受与认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深深扎根于生活世界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教育对象,从生活世界话语中汲取丰富的话语资源。同时,教育者还应积极关注社会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通过与受教育者展开讨论,在思想交流中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理论魅力及说服力,从而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者的思想,并通过“内化—外化”的转换过程逐步达到教育目的。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和实践话语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文本形式即教材话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从教材编写者与实践教育者两处着手。教材编写者要及时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在教材不失体现理论性的前提下尽量用通俗易懂、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方式编写教材,以使受教育者易于认可与接受。教育者要及时总结党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对受教育者加以解说,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挖掘生活话语,将之巧妙地运用于思政课堂之中,避免大量的政治话语、文件话语充斥于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向微观实践领域拓展过程中,既要从校园话语、网络话语中汲取话语资源,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用,也要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体现其工具价值的同时,重视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关注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教育的以人为本理念,通过给予受教育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平等、交流与对话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消解教育者的话语霸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及话语形式。此外,我们还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话语转译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教育效果。

[1]毛泽东文集:第 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52.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3]叶德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浅论[J].教育评论,2009(3):73.

[4]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204.

[5]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05.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话语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