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的学术自由问题及重建路径探讨
2014-04-17朱章华
朱章华 张 允
(1.上海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6;2.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
【朱章华: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张允: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
一、引言
我国于20世纪末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随着建设进程的推进,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学术自由是一流大学的核心理念。一个不是教授而是行政人员拥有学术权力的大学难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保障大学的自由精神,建立不受干预的学术自由环境,确保实现学术自由,是构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备前提。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学术自由的研究。目前,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自由的概念、起源及相关理论问题的介绍和梳理;也有不少学者已经关注到我国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建设中存在的切实性问题,如学术自由的缺失、学术失范、学术腐败问题以及学术自由的保障问题、社会干预问题等,但对中国大学实际存在的学术自由问题的显性、系统性研究不足。而在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界,学术自由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学术道德规范受到严重的侵蚀和破坏,该趋势仍在滋长和蔓延。因此,考察中国大学的学术自由现状和实际问题,找出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的差距,探讨在大学里如何形成学术自由之风气,让教育本质回归校园,这是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需要深思的重要问题,也是文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二、学术自由的内涵与价值
学术自由是一种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大学理念,直至今日,仍是世界各国大学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大学发展史就是大学力争学术自由的历史。
首先,学术自由是思想自由,这是学术自由的本质和核心。学术自由是在思想自由的前提下对学术理想和真理的呼唤与追求,是以人的理性与良知为依据,对各种问题进行无限制的追问,对各种事件和现象进行无条件的质疑。学者们需要在思想上排除干扰因素、潜心探究和传播真理。其次,学术自由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大学。学术自由权利的授予对象是大学教师和学生,其活动范围是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如研究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发表自由、出版自由等。最后,学术自由并非无底线、无原则的自由,而是在一定限度内的自由。学术自由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是在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规定、约束之下的自由。学术活动不能违背法律和学术道德。学术自由与学术自律、学术规范和法律监督密不可分。
作为一种大学理念,学术自由是繁荣学术、发展科学和探求真理的基本条件,保障人们通过理性、系统的方法寻找、发现和宣讲真理。真理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价值,拥有真理是人类获得尊严的首要条件。学术自由能让大学师生坚守社会的良知和学术的责任,延伸着人类文化的命脉和根基,保证和推动学术活动繁荣发展。
学术自由作为世界一流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它不仅是一种学术价值观,更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组织制度,是现代大学及学者维护自身权利、保障学术发展的有力武器。可以说,学术自由是人类的权力法则在学术领域的自然延伸,是建构合理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必要条件,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学术自由还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是民主政治有效运作的必要前提。它赋予公民对各种政治问题和政治事务进行自由表达和深入探讨的权利,形成正确的判断和社会共识,制约和监督政治权力运作,促进民主政治的实现和政治决策的科学化,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
三、我国大学的学术自由问题、表征与危害
学术自由既是高等教育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又是现代大学发展所面临的实践问题。根据文献研究及社会现实,中国大学的学术自由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术权力行政化倾向
中国高校长期存在学术权力行政化的倾向。大学里行政管理代替了学术管理,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代会等机构大多沦为行政机构的附属物,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管理的决策过程,即使参与,对学术事务的决策也没有发言权,决定权在行政领导手中;学术评价规则的制定由上至下,由行政领导拍板决定,不管是否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或者是否偏离甚至脱离学术发展方向;用行政手段解决学术问题;在学术活动中出现对权力的膜拜和屈从,比如,学术会议热衷邀请官员参加。这些都是计划经济时代中央集权制管理的后果,也是“官本位”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渗透。
对行政权力的追捧必然极大挫伤学者的治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大学办学效率和实现发展目标。学术权力行政化倾向使大学行使权利的主体出现本末倒置现象,大学精神严重受损,本以学术为价值目标的大学理念被改为行政至上的价值观念。学者屈从于行政权力的现象极为普遍,其影响深远,令人担忧。
(二)大学浮躁性和功利化倾向
大学中充斥着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的短视行为:学校脱离高等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一味盲目追求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重大楼轻大师”,对硬件设备的重视高于对人才培养的重视;采用市场经济理念办学,陷入对整体或个人利益的急切追求;忽视基础学科教学和建设,追求短期的实用性效果,导致大学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强调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而且评价体系过于量化和单一,“重数量轻质量”,教师在这样的考核系统下不得不急功近利、完成任务达标,大学剩下的是“失去灵魂的卓越”。大学的浮躁性和功利化完全背离大学的根本属性。
(三)学术腐败现象严重
学术功利化的最直接危害是制造大量学术垃圾,学术腐败现象猖獗。教师为了完成年度或聘期内的考核指标而不得不设法发论文、凑数量、挣“工分”。有的把博士论文肢解为若干篇论文分批发表,博士论文也纷纷出版、华丽转身成著作。书店里学术专著越来越多,但其学术价值却未必越来越高。大学里“官员和学者”双重身份兼备的现象很普遍:高校各级行政领导必然要挂个教授、博导的头衔,这在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是加重升迁的砝码;而学者也倾向于担任行政职务,以便在学术资源的积聚和分配上占有优先权。各级项目的负责人、资源享受者和荣誉获得者通常是各级行政领导,而付出更多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广大教师则成为“无名英雄”。
学术腐败行为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学术资源,而且败坏了学术自由之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损害了大学和学者的形象,对高等教育的发展造成恶劣影响,大学校园不再清净。
四、重建大学学术自由的路径
中国大学要重建学术自由,必须从外部环境、大学组织和学者自身着手,多管齐下,内外结合进行整治。
(一)改革管理体制,提供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
教育部门现行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政制度等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学术自由的实现,要通过改革外部制度和内部管理机制推进大学自主性建设。
就外部制度而言,政府对大学的管理不应过细、过全、过多,要赋予大学充分的办学自主权,逐步将学术权力真正下放到大学手中。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把握全局,进行宏观调控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平衡、规范、引导和服务作用。
在内部管理上,大学要重建良好的学术规范体系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首先,要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和氛围,保证学术自由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其次,真正践行民主组织与实践,充分发挥高校现有的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代会等机构的作用,实现教授治学,保证广大教师能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发挥决定性作用;再次,彻底打破“官本位”思想,明确大学里行政权力必须服从于学术权力,行政人员要转变原有错误观念,不要居高临下发号施令,而应积极主动给教工提供最佳服务;最后,改革学术人员的管理体制,解放“双肩挑”人员,把学术人员从“官师合一”的处境中分离出来。
(二)注重教育内涵建设,远离功利化和工具化
大学只有远离功利化和工具化,以社会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为目标,注重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大学的学术自由、思想独立的精神才会永存,大学的生命力才不会枯竭。
1.要在办学目标上远离功利化和工具化。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促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传承、积累与发展,引导社会良性健康发展,培育具有反思性、批判性的公众知识分子与健全的国民,培养作为人的人而不是作为某种工具性存在的人。
2.要重新定位不同层次的大学职能,使其分别按层次承担相应的职能,避免办学过程中不切实际的升级和扩大规模。
3.要坚持大学的本质,克服办学过程中的浮躁情绪和功利思想,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教学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是大学根本的责任和永恒的主题,也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4.要以学生为本,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大学要跳出功利性和工具性的限制,冲出制度樊篱,建立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完善、长远发展的制度,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反思力、创造力、独立性全方位发展的人。
(三)建设开放民主的大学文化,营造学术自由的环境
制度保障与文化建设是学术自由的双重诉求。学术自由是大学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独特要求,所有制度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营造学术自由的环境。开放民主的文化环境为学术思想的自由驰骋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有利于知识分子身心放松地在学术研究方面探索。
1.开放民主的大学文化表现在学术研究的无禁区。大学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除禁锢,广开言路,创设开放、自由、浓郁的学术生态环境,以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冲击和碰撞,形成独立、有创建的思想。
2.开放民主的大学文化在于营造一种宽松、和谐、良性的学术批评氛围,以教育宽容滋养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具体表现为能够允许学术活动失误或失败,在平等、理解、理智、尊重的基础上善意地批评和质询他人的观点,在更多的情况下提供正向的引导和服务,让学者免受不良的压力和干扰,增加追求和探索真理的勇气和胆识。
(四)加强学者的道德文化修养,遵守学术规范,提升学术品格
学术规范的制度化是学术自由的前提保障,但学术自由的真正实现需要教师、研究者加强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践行学术道德,提升学术品格,维护学术尊严。
1.高校师生们要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自我教育,提高责任意识,坚决抵制违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破坏学术环境的行为,通过自身的诚信品格来衡量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良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才能保证自己的学术成果经得起公众的监督和评判,经得起时空的考验。
2.学者们还要培养独立而高尚的学术追求和学术品格,坚持为学术而学术,自觉维护学术规范。学术活动以追求真理、探究知识为出发点,学者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追求进步、追求真理为己任,不盲从学术权威,不打击学术新人,不趋炎附势,不唯利是图,始终遵循自己的理性判断和对真理的执着信念,始终保持学术自由的立场和意志,不断地提升并形成自己独立、严肃、高尚的学术品格。
五、结语
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大学文化应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大学是传播知识、发现知识、追求真理的场所,大学要回归其追求教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初衷;大学是教育机构、学术机构,大学应有宽松、严谨、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气,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按照学术规范、科学规律办事;大学功能的实现需要学术自由制度的保障,而学术自由制度的实现需要学者们严格地遵守学术规范,提升学术品格。
[1]张斌贤,李子江.我国学术自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江苏高教,2004(1):6 -9.
[2]林 峰.中西方学术自由的历史演进与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7(7):134-136.
[3]谢 俊.大学的学术规范与学术自由[J].教育评论,2011(2):3-5.
[4]高晓清,顾明远.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对我国切实性问题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3):5-9.
[5]张楚庭.学术自由的自我丢失[J].高等教育研究,2005(1):1-6.
[6]陈正洪,雷瑾亮.当代中国学术研究中的官学联合问题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8(4):57-65.
[7]金一超.论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98-302.
[8]张 伟.浅析我国学术自由权的宪法保障[J].当代教育论坛,2010(5):49-51.
[9]崔岐恩,等.解析我国高校去行政化[J].教育导刊,2011(2):59-63.
[10]韩延明.当代大学学术自由的理性沉思[J].教育研究,2006(2):16-21.
[11][美]爱德华·希尔斯.论学术自由[J].林 杰,译.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63-72.
[12]刘亚敏.论学术自由的政治价值[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5):51-56.
[13]马印普.中国大学理念缺失原因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7(1):51-54.
[14]吕继臣.大学的本质与我国大学的功利化倾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6(7):28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