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结合”: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2014-04-17尤宏兵

江苏高教 2014年3期
关键词:通识外语国际化

尤宏兵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需大力培养国际商务人才,《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呼吁“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由此可见,国际化人才培养乃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但国际化人才所需知识结构及能力决定着其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唯有科学的培养模式,方能使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不走弯路。我们认为在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应坚持“六个结合”。

一、先进理念与科学行动相结合

培养国际化人才,首先需要树立先进的理念:应将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并及时根据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调适人才培养标准、内容、层次及机制;为避免教育国际化受到资本主义文化渗透的冲击,应建立起相关制度。

国际化人才培养刚刚起步,经验缺乏,但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度推进、广度延展,其进程需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是“人”,容不得我们犯错误;其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应该采取科学的行动,慎密设计方案,科学选取策略。

二、政治思想素质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

政治素质表现为人才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具体表现为“人才为谁服务”。合格的国际化人才应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观点与政治态度明确,时时刻刻知道自己在为谁服务。美国高校一贯注重强化大美国教育;日本致力于大和民族精神熏陶,培养“面向世界的日本人”;德国呼吁青年学生为自己成为优秀的日耳曼民族子孙而自豪。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人才工作无国界,但人才有祖国。合格的中国国际化人才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效力、献身的精神。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加强民族意识与民族观念培养,强化学生民族责任心与使命感。

国际化人才应全面掌握所在领域知识,其内容有相通之处,但主要取决于其属于何种类型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企业家需掌握国际管理知识、国际经贸知识等;外交家需掌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历史方面的知识等;国际经济组织如IMF、WTO等机构人才需掌握国际经济、政治知识等。

三、外语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

首先,完善外语教育。熟练运用外语交流与沟通是国际化人才的基本素质。面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新形势,外语教育中应“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注重培养国际视野,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外国自然、人文地理、社会文化与历史;另一方面重视培养中华文化视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如何用外语准确表达是当前必须做的功课,只有让学生学会用外语介绍中国文化,才能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准确地传承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中国文化才有机会在多元化世界文化格局中占据应有的地位。

通识教育亦称“博雅教育”,主要包括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张灿辉认为“不管是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主要探索的本质内涵是人类精神的自由、心灵的满足、生命的尊严、生活的价值、资源的善用、宇宙的和谐等,这是通识教育的精神”[1]。目前,哈佛大学要求学生须修读历史分析和社会分析、文学艺术、外国文化、道德伦理、自然科学等五门核心课程;日本东京大学将课程改为基础、综合及主题课程三大类。其中基础课侧重培养学生宽阔的知识面、强烈的创新意识、有效的思考能力、清晰的沟通思想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发达国家的培养实践启示我们,厚实的通识教育有助于国际化人才培养。在中国的“世界公民”培养过程中,要提升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适应国际化人才素质要求,及时推进通识教育改革。

四、创新与创业教育相结合

国际化人才首先是创新人才,但创新成效须通过创业实践去检验。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及表现形式,创业成败依赖于创新教育根基扎实与否及程度强弱,故国际化人才培养须树立创新和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双创”教育理念。

首先,注重开阔人才视野,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潜在人才对新情况、新事物的刺激反映敏感度,使他们敢于面对挑战、把握时机、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新的艰难性及失败概率的存在决定了培养不怕失败的意识非常必要。

其次,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思维与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或得到进一步提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创业教育为继学术教育、职业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护照”。通过创业教育,使人从小项目开始通过锻炼提升自己的风险与机遇意识,为其更好地以国际化人才身份投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即使将来无法去直接参与国际化经营,其所掌握的能力是丢不掉的,可服务于其参与的国内经营,更何况国际竞争国内化局面早已在中国形成。

五、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高投入属性决定着“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条腿模式能降低投入,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引进来模式包括:招聘海归人才;聘请外国专家来国内讲学,直接参与教育管理;招聘境外留学生;境外机构在国内开设培训机构(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国际大学)等。后者是目前“引进来”程度最深的模式。在国际大学上学,学生有机会获得很好的外语的学习机会,有助于使其国际视野和价值观得到培养。通过“引进来”在中国本土营造多元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实际锻炼对外交往和运用外语的机会。

走出去则包括师、生及办学机构走出去。第一,教师走出去的形式已实践多年,包括海外留学、访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海外专家学者开展合作研究。第二,学生走出去包括假期游学、参与国际交换项目、联合培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学生而言程度最深层次的“走出去”模式为海外留学;第三,机构走出去包括海外办学。孔子学院是目前中国最成熟的海外办学模式。作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其所培养的人才对于中国政府及企业走出去毫无疑问提供了国际化人才储备,目前已在100多个国家落户。

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教育相结合

再完备的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也无法全面培养完全适合岗位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为使进入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服务于所在单位,用人单位须积极配合实施国际化教育。内容包括拟派往国家的国情,可由相关专家和本单位已有境外工作经历的人负责;工作内容,由单位主管或企业总部经理负责;了解政府对外战略意图或企业全球化经营战略。韩国三星集团通过“地区专家培养制度”,每年从具有3-5年工作经历的员工中选拔一定数量的人才派驻国外,在国外期间体验当地生活但不承担具体工作任务,使其尽快成为通晓当地国情、民情的专家。佳能(中国)则选拔人才前往其设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工作。国际市场瞬息万变,需要对形势迅速做出判断。经过按上述原则系统培训的人才到达相应工作岗位后,可迅速进入角色[2]。中国目前也探索出了一些校企合作模式,今后应进一步推广。

[1] 张灿辉.人文学科与通识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1):5.

[2] 裴文英.高校发展视野中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江苏高教,2007,(4):79-80.

猜你喜欢

通识外语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