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2014-04-17周玉玲

江苏高教 2014年3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难题哲学

周玉玲

(苏州大学 机关党工委,江苏苏州 215021)

由于高校在认识、能力、思路和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成效还不尽如人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仍是迫切需要认真思考和破解的难题。

一、破解认识不清问题,进一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破解认识不清难题,一要认真审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首先,它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学功能的发展进程充分说明,大学服务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依归,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大学的引领作用,体现大学的价值所在。

其次,它是高校和教师自身发展所需。哲学社会科学要发展,需要科学研究出真知、学科建设有发展、人才培养高品质、经费支撑实力强,而这一切都能在加强与地方合作、融入社会建设中得到支持和提高。同时,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也有利于走出唯发表论文为评价标准的误区,使更多人关注现实生活,学以致用。

再次,它是现实社会发展所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贡献率还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主要阵地的高校有着义不容辞的提高、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责任。

破解思想认识不清难题,二要坚持将服务社会与御用学问区别开来。

作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是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以此为舞台,不断普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创造的灿烂文化,不断将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不断指导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走向新高度;二是将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智慧落实在调研报告、决策建议中,帮助政府、企业、行业等理性地认识现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三是借助社会给予的平台和机会,针砭时弊、坚持真理、确立标杆、经世致用,以知识分子的道德良知和知识素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力所能及地纠正某些利益集团的需求和作为,避免某些偏差和错误。

二、破解思路不宽难题,进一步拓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内容和形式

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主要有思想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决策咨询功能等,可以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围绕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和作用积极拓宽视野,增加服务社会内容,创新服务社会方式。

破解思路不宽难题,一要树立“顶天立地”发展理念。

首先,既要树立“顶天”发展理念,面向学术前沿和党与政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为服务社会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又要树立“立地”发展理念,直接面向区域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应用型、攻关型研究,提高对政党、政权、各种政治组织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作用和影响程度,为指导社会活动、助推区域社会发展做贡献。其次,要加强社会调查,服务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决策等。

破解思路不宽难题,二要坚持开放办学。

首先,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等向社会开放,将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精品课程制作成网络课程,与社会共享知识财富。其次,要拓展继续教育空间,推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破解思路不宽难题,三要主动融入地方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首先,要鼓励教师在引领地方文化事业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要鼓励教师以参与媒体访谈、参加社会讲堂建设等形式,投入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中,促进教师参与地方文化知识普及、市民修养提高等活动,实现研究成果向公共文化产品、大众普及读物转化,引导社会价值观念,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引领文化功能。其次,要挖掘地方文化及产业优势,组织出版精品力作,宣传地方文化,唱响文化品牌,做优做强地方产业品牌,以优秀的应用性成果为人们提供鉴别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帮助激发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从而直接影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整个社会的风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破解能力不足问题,进一步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规划和师资水平

高校是人才汇聚的地方,具有各类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精英很多。但是,当前高校对于社会多方面形势的反应迟缓,使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不足。一是对于社会发展的宏观形势和需求缺少了解,在与地方合作时缺少系统的规划和长远的部署,显示出战略谋划的不足。二是对区域发展所需的学者类型缺少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师资队伍建设与地方脱节。三是对地方发展所需的人才属性缺少了解,哲学社会科学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等与社会需求和区域发展脱节。

破解能力不足问题,一要加强组织管理,积极构建服务社会大格局。

高校要设置专职于区域合作的组织管理部门,着力加强与社会的对接,做好服务社会顶层设计和外部环境营造工作。首先,要加强对社会和区域环境的认识,增强管理部门宏观部署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外联系,搞好与社会的多层对接关系。

破解能力不足问题,二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服务社会骨干力量。

首先,要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其次,要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注重培养中青年人才。再次,要建设创新服务团队。

四、破解保障不到位难题,进一步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服务社会成效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主要表现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科研具有独立性、个别性、封闭性等特点,教师与社会的交汇面较窄,信息闭塞,教师与社会需求缺少必要的结合平台;二是教师教学科研任务较重,相当一部分教师分身乏术,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于社会服务;三是高校缺少应有的激励机制,导致有限的能力又调动不起来。

破解保障不到位难题,一要大力构建教师服务社会平台。

首先,要搭建教师与社会合作的平台。要针对地方发展现状和社会需求,发挥高校研究优势和人才特长努力与政府、企事业单位构建合作的研究机构。其次,要积极探索对接地方需求的新模式新机制,如事业法人研究院和联合实验室等,发挥高水平应用研究成果的作用。再次,要发挥研究生作用,建立健全研究生工作站等。

破解保障不到位难题,二要着力构建激励保障教师服务社会的机制。

首先,要减轻教师负担。高校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制度,要为那些服务社会有特长、有能力的专家、教授松绑,减少他们的教学时数,减轻他们的纵向科研压力,保护他们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保证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参与文化普及和服务社会问题调研,为他们提高决策、咨询质量提供便利。其次,要构建激励保障机制。高校要在现有的针对社科教师考核的激励机制基础上,增加服务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即针对教师的考核应由原来的教学、科研两大块增加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块,将从事服务社会活动的成效计入考核指标。

破解保障不到位难题,三要努力营造高校服务社会的浓郁氛围。

高校要加强服务社会发展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社科工作者服务社会的思想意识。一是拓宽宣传内容。二是拓宽宣传和动员的方式。三是营造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浓郁氛围,形成全体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师生“比、学、赶、帮”服务社会的生动局面。

[1]肯尼斯·普鲁伊特.社会科学与第三世界:美国的局限性[J].罗凤礼,译.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5,(1):183—190.

[2]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难题哲学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菱的哲学
狗之难题
难题大作战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巧解难题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社会科学总论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