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大学生党员民主素养的思考
2014-04-17张健
张 健
(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南京211816)
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大学生党员民主素养的思考
张 健
(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南京211816)
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着力于大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其中,民主素养的培育更不可忽视。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科学把握高校党建工作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性,通过搭建网络党建教育平台、尝试自主管理、发挥网络人际交往优势、建立健全工作新机制等途径,实现大学生党员的民主素养提升。
新媒体;大学生党员;民主素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而民主素养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基础。党员的民主素养不仅包括在党内民主生活中,党员对自身民主权利、义务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情感、民主心理和自觉平等参与党内事务的意愿,而且包括党员通过民主的程序、形式有效参与党内事务、切实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权利的能力和水平[1]。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中坚力量,其民主素养的提升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顺利实现。
当今,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78.5%,学生占25.1%,20-29岁人群占30.7%[2],其中,在校大学生又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多措并举切实提升大学生党员民主素养,倡导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是高校党建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工作。
一、大学生党员民主素养的现状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追求民主的意识正不断增强,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重视参政议政、注重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对民主诉求的表达、公平正义的追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的民主素养现状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一是政治理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对大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党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些大学生党员对理论学习不重视,对党的方针政策不关心,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坚定信仰,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是高校党建工作亟须解决的难题。
二是民主认知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民主认知能力决定着民主意识的高低和民主实践的成败。绝大部分大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模式持肯定态度,但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基本知识尚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也有少数大学生党员对西方民主中的普选制、多党竞争、三权分立制等产生非理性的崇拜。
三是民主参与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党内民主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发展程度。由于对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权利、义务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党员缺乏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能有序、合法地开展民主实践,在党内事务中更多表现为被动服从安排、接受任务,不愿独立发表意见,不敢实施监督权,不会维护自身权益。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特点
网络信息时代中的新媒体,如微博、微信、QQ群、人人网等在大学生中已经十分普及,且深受学生喜爱。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校的党建工作也应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探索新方法。发挥新媒体的特性,拓展教育途径,增强教育效果,提升大学生党员民主素养,已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一)新媒体技术给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也增加了对大学生党员道德观念的引导难度
相对于传统媒介,新媒体基于数字化和开放性特点,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自由发表意见。新媒体快速便捷的信息传播技术,给高校的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大大增强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及时性与感染力。但与此同时,网络中信息的发布、获取和使用显得“无拘无束”,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把关和监控,掌握话语权,积极加以引导,也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加了党建工作的难度。“在这个世界里,利用权力垄断信息的可能性减少,居高临下式的说教不会被人接受,通过强制手段控制信息源的做法失效,信息传播的主体变成了公众,无论是国家,还是组织、个人要想获得话语权,就必须充分利用数字环境主动参与其中,进行平等互动的交流才可达到目的。”[3]信息的不可控性造成一些大学生党员产生错误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追求,甚至有些大学生党员出现信仰危机,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也悄然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质量和民主素养提升的进程。
(二)新媒体的虚拟化提供了师生人际交往的新方式,也带来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新问题
新媒体技术提供了多种平台,可以进行即时的双向交流。这为改变以往简单的单向灌输教育提供了可能。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教师与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由舒畅,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减少戒备和隔阂。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容易放松心情,利于他们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尽情倾诉内心的真实想法。当双方的互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比较亲密的人际关系,加深彼此的了解。例如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大量发布、浏览和转载及时、准确、生动的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相互交流和评价信息。这些信息不仅记录了大学生的成长、表达其个性,而且提供给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观察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最佳资源[4],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者及时掌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民主意识与民主诉求。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能及时干预,积极引导,使得工作更有针对性。
但新媒体的虚拟性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与现实的偏差,极易导致学生沉溺网络,出现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碍,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学生党员也不例外。网络交往方式的虚拟与随意,一定程度上会延伸到现实世界中,造成道德认知的混乱与信任危机。
(三)新媒体日益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但其文化反哺的特征也削弱了教师的权威,增加了教育难度
新媒体技术的巨大优势,超强的适应能力,对广大青年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新媒体的便捷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突破了传统的教育场所、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信息传播的限制,给高校党建提供了新的教育载体和实践平台。飞信、QQ、人人网等以其灵活的特点,让党建工作更直接、更深入。但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与快速普及,使青年学生文化反哺现象更加突出。新的知识与技术,教师还没学会,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的交际交流方式教师还没适应,学生已经运用自如了。教师的传统权威受到挑战,话语权被动摇。多元价值观的共存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困惑,使得教师作为传递社会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的媒介作用被弱化,传统教师权威的道德含义被重新解读[5]。
与之相对,大学生呈现出更加强烈的自主意识,希望有自己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具有鲜明的个性,反对权威,反对规矩,崇尚理性;具有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对民主制度、民主管理有极大兴趣。高校党建工作怎样因势利导,牢牢掌握网络阵地的话语权,用主流思想引导广大学生党员是个挑战。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大学生党员民主素养的对策
高校党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相对于其他的专业教育更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在充分认识新媒体功能的同时,更应遵循教育规律,找准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党建工作的切合点,不断探索提升大学生党员民主素养的对策。
(一)更新工作理念,搭建网络党建教育平台,增强民主意识
加强民主教育是提高民主素养的重要途径。高校党建工作应该重视新媒体的应用,要与时俱进,及时熟悉新兴媒体的各种表现形式和功能特性,并将其主动运用到工作中。根据青年学生的喜好,以时下大学生应用最普遍的通讯手段,如开通官方微博平台、利用官方QQ群、开设主题网站等方法,普及民主的基本知识,围绕民主的内涵组织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大学生党员民主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党员民主素养状况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新媒体平台信息的发布、主题的讨论、时时的互动等各个环节都应考虑到受众面和接受度。更要在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吸引力等方面下功夫,让大学生党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让教育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过平台的传播,把民主教育作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的公民意识、自由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使大学生党员对民主的认识更加深刻,并能躬身践行。
(二)重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尝试自主管理,感悟民主理念
要不断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者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自觉摒弃教育过程中的权威主义倾向。新媒体时代文化反哺的特性,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者要更加重视大学生党员的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造机会,创造条件,引导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例如可以“搭建院系及班级微博、团委及学生会学生干部微博、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微博、经济困难及心理咨询微博等交流平台”[6],让大学生党员进行管理维护,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切身感受民主思想并加以传播,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归属感,提高组织的凝聚力。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征集学生党支部的规章制度,进行优秀大学生党员的评选与宣传,评优评先的公示等。通过这一系列途径,让大学生党员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权利,能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动,在此过程中学会独立发表意见和维护自身权益,勇于监督,不断提升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
(三)依托网络人际交往的优势,发挥朋辈效应,传播民主思想
网络本身具有民主和开放的特点,它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新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网络中的成员可以打破时空、等级、职务等限制,节省交流成本,促进信息的自由交换。于是,在微博、微信、QQ群等平台,聚集着年龄相近、爱好相同、观点相似的青年学生,他们在网络中消除了现实中的很多顾忌,畅所欲言,发表内心真实的意见和想法,也发表着自己的诉求与希冀。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这个特点实施朋辈教育,通过大学生党员中的骨干力量,由他们将正确的民主知识通过网络媒介传递给广大同学。因此,高校的党建工作中一方面要努力培养政治强、理论精、爱学习、讲奉献的高素质学生党员骨干,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争取网络中具有号召力、舆论影响力的“网络达人”,通过他们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思想引导,传播民主思想,引领网络舆论的趋势。
(四)建立健全高校党建工作新机制,培育网络民主沃土,提高民主质量
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得这一教育平台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控性,但网络世界依然需要规章制度保证它的运行有序。民主的实现一定是有序和规范的,这同样离不开制度的保障。网络环境的民主氛围营造,对大学生党员民主素养的提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要建立舆情监控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网络舆情的监控主要依靠高校党建工作者和大学生党员骨干,由他们来担当“网络舆论领袖”这一重要角色,在网络中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设置议程、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同时对网络中一些不良思潮要保持政治敏锐,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占领网络阵地的主阵地,形成正确的舆论场。建立信息反馈沟通机制,使其常态化。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网络平台则是绝好的方式。畅通沟通渠道,通过发布时时信息,设立“电子意见信箱”,开通热线专栏等途径,大学生党员可以随时进行问题咨询、困惑解答、意见交流。在双向的交流与互动中,在聆听与解答中,给大学生党员以正确的民主意识的培养与启迪。
[1]杨中华. 党员民主素养的现状分析及提高路径[J].理论前沿,2008,(19).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7.
[3]栾永玉,唐珍名. 新媒体平台下高校教职工思政工作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7).
[4]王 莉. 微博新媒体平台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12).
[5]廖 颖. 后喻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J].理论观察,2012,(2).
[6]胡明辉.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J].现代教育科学,2011,(5).
(责任编辑邱梅生)
G641
1003-8418(2014)06-0134-03
A
10.13236/j.cnki.jshe.2014.06.041
张 健(1971—),男,江苏启东人,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副研究员、法学硕士。
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学生党员民主素养培育研究”(课题号2013SJB880093);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政研究重点课题(课题号SZZD20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