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特色社团建设与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

2014-04-17张修良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职生社团竞争力

张修良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 226007)

高职学生作为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作用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显得愈发重要,高职教育也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更多的重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正在与时俱进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的特定专业技能的培养,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高职教育已成为区别于本科、研究生教育的新的教育类别。高职生从进校起就意味着其职业生涯的开端。在职业生涯过程中,高职生必须不断积累足以维持和发展职业的核心要素,即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1 高职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高职生职业核心竞争力指向的是高职生参与职业竞争的过程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为基础、核心的要素,其内涵主要由专业知识和技术、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创新创造能力、职业素质这几方面构成。

1)专业知识和技术。职业的发展必须以专业为基础。具有较为稳定的专业学习和专业运用环境,并从事特定或者相关专业较长时间,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所以,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是高职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先决要素。这种要素使得高职生在职业竞争中能够保持中短时间的创造活力和经济价值。

2)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核心竞争力的评估价值和特性之一即可传承、可持续的性质。专业知识和技术所带来的是中短时间的活力和价值,而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较为深远的发展潜力则为高职生带来长时间的个人价值和更多竞争筹码。

3)创新创造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是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更进一步的升华,是对长时间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更深层次的拓展。高职生的职业生涯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和制造上,要在学习工作中发现规律,创新思维,形成个人的特色。如果说学习能力所衍生出的是他人长时间无法替代的宝贵价值,那么这种创新和创造能力将成为高职生独一无二的、他人无法模仿的原创性的东西。

4)职业素质。职业素质不但包括职业道德、精神品质和价值观,也包括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团队意识等,其内涵相当丰富。在价值体系多元化、职业与行业多样化、职业行为现代化、职业环境复杂化的当下,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在职业竞争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2 基于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社团价值分析与建设现状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具有共同志趣、爱好、目的或共同兴趣的在校大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度,通过一定的形式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性学生团体[1]。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不但是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高职学生提升自己各项能力素质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形式多样,从社团的专业属性来划分可大致分为以专业学习和拓展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型社团和以共同兴趣的实践或共同目的的达成为主要内容的非专业型社团。从社团活动涉及领域的性质来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种:专业技术类社团、理论研究类社团、兴趣爱好类社团、社会实践与服务类社团。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各类社团是高职生求学问道的第二课堂,学生根据所参与社团种类的不同,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或素质。从职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学生社团是学生获取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四个基本元素都可以在相应的社团活动中得到提升。

当前高职院校社团的建设往往存在一些普遍的成绩和不足。随着高职校园文化的愈发丰富,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高职生,尤其是刚入校学生的青睐。高职生的长处与兴趣基本分布在社会实践类、兴趣爱好类社团里,高职校园里经常会出现体育、音乐、舞蹈、娱乐、创业兼职等活动项目,也正因为如此,高职校园的校园文化才显得生机勃勃。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①社团建设的可持续性不强。一个好的社团,需要好几届学生群体不断发展、完善,才能形成独创性优势传承下去,而实际过程中,这种传承难以实现,或是正在勉强支撑。②学生参与度随着年级增长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绝大多数高职生的参与热情仅限于入学初期,随着专业学习、社会兼职等时间的占据或是逐渐对所参与社团失去信心,往往会出现退出社团或是更新换届的情况,真正参与的有效时间十分短暂。③社团类型不够丰富全面。社团多限于文体、娱乐、艺术等领域,无论是技能型的专业社团还是人文类的理论社团,都鲜有涉及。④社团凝聚力不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能力没有很好地被培养和调动起来,社团内部缺少团结协作、万众一心的精神和干劲,缺少管理有方、制度明确的环境和氛围[2]。因此,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的现状对于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并没有起到关键的作用。要弥补以上不足,提升高职生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高职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切入,构建优质的高职特色社团[3]。

3 加强高职特色社团建设,提升高职生职业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社团并不一定在于多,而在于全,即能够涵盖高职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方面。只要能够提升高职生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或几个方面,那么该社团就是一个优秀的社团、有特色的社团。从目前高职社团的建设现状来看,建设学校特色社团,提升高职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做好顶层设计,全面统筹各类高职社团。学校层面必须设计一整套能够涵盖高职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社团建设方案,保证各类特色社团的生存空间。在审批和支持方面,要加以协调和控制,确保社团与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匹配较为和谐与均衡,保证每一项职业核心竞争力的素质要求都能够在学校社团中实现获得;在统筹和规划方面,要加强同类社团之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这就要求同类社团的数量要控制得当,既不能让一类社团孤掌难鸣,也不能泛滥成灾;在指导和参与方面,要积极提供各类帮助,确保社团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要加强学校层面的政策支持,尽量为社团发展提供所需资源。

2)将社团活动与学校活动相结合。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体参与学校活动,还是学校作为支持和协助者参与社团活动,都是有利于特色校园文化构建,有利于特色社团构建和学校发展,有利于高职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学校可以将校级活动交由社团承办,若是更高一级的活动,学校也可以邀请社团组织相关人员作为志愿者参与,这对于开拓社团视野,提升社团整体自信,培养社团成员的职业素质都非常重要。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老师和专门人员参与社团活动,及时有效地指导社团工作,提升社团的整体气氛。

3)将导师制与社团自主机制相结合。高职院校社团导师制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采取的社团建设方法。导师制的优势在于,在社团建设初期,可以增强社团凝聚力,较快地起步;在社团运作阶段,又可以为社团提供更为丰富的校园和社会资源,对社团进行专业领域或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有效指导。但导师制只是提供初期和间歇性资源帮助的制度,并不能包办代替。目前存在一些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导师的社团,这些社团会因为导师参与度降低而放缓甚至停止活动。高职院校的特色社团必须拥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自我管理和发展机制,包括社团章程、中短期规划、年度活动计划、日常运行机制、人员引入和管理、换届等等。这也对社团自主能力提出了要求,不但要在运行过程中实现自主,在换届和传承方面也要实现自主,这样的社团才符合特色社团的要求,才能够真正提升社团成员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4)加强专业型社团与人文型社团建设。首先,要加强专业型社团建设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社团数量并不多。学生往往选择社会兼职或是学校提供的生产实训场所进行专业方面的拓展训练。这些选择也会一定程度提升学生专业技术和适应职业的能力,但限于狭隘,不够全面,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素质方面,提升并不大[4]。创建并加强专业型社团,实质加强了第二课堂的建设,加强了院系专业建设以及校园专业文化氛围的建设。安排专业老师指导,使高职生与专业教师增进交流,让第一堂课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第二课堂的主动式探究。可以尝试让社团学生参与到院系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去,在促进学校专业建设的同时提升社团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其次,要加强人文型社团建设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此类社团在高职院校中为数不多,其生存困境值得深思。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虽然一再被提倡,但实施起来效果却一直不佳,原因在于其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切实有效的经济或功利性作用。人文型社团从事内容涉及的面较为宽泛,主要涉及文史哲方面的理论研究、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服务、与人文相关的专门能力提升等等。要加强该类社团建设并构建特色社团,一要更多地提供相关社会资源和教师资源,二要创新社团活动的载体,三要紧密与社会相结合。这样既能维持社团的生命力和活力,又能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从而提升职业核心竞争力。

[1] 周恩远.按专业设置优化高校社团结构的理论思考与工作架构[J].当代教育论坛,2011(5):96.

[2] 胡寒春.创建学习型高校社团文化刍议[J].文教资料,2012(21):63.

[3] 谢超,彭慧,郑红.高校社团对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的研究[J].科技创业,2010(8):146.

[4] 张冬.论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208.

猜你喜欢

高职生社团竞争力
缤纷社团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日本竞争力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