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公平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4-04-17王金玉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公平学困生学校

王 芳 王金玉

(1.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8)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而课堂教学公平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前提。因此,分析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因素,探讨改善课堂教学公平现状的方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笔者从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成绩差异与职务差异等角度,座位编排、课堂提问、课堂表扬、课堂批评等多个指标,对成都市A中学(该所中学为成都市一所普通的公办中学,其师资、学生人数、班级规模、教育质量在同类学校中属中等水平。考虑到样本学校及其教师、学生的隐私权,因此将样本学校用化名A代替,以下相同)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课堂现实考察、问卷调查,并对该校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以此获得了关于课堂教学公平的相关数据资料。其中,共发放学生问卷160份,回收152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34份。同时,随机选取了初二年级一个班(男生26人、女生22人,共计48人)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语文、数学两门课各20课时,共计40课时的课堂考察。另外,对该校初一、初二年级近20名任课教师进行了课后访谈。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课堂教学公平现状的建议,旨在增强广大教师的教学公平意识,为广大教师进行公平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课堂教学公平的影响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公平实现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其中,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

(一)社会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功利的择校标准两方面。

1.社会人际关系、家庭情况对课堂教学公平的影响。笔者通过与教师访谈(指笔者对A中学教师访谈资料的整理、统计,下同)了解到,有近38%的教师坦言自己会因人际关系的不同考虑座位的编排。可见,教师在座位编排上的确存在因人情关系而差别对待学生的现象。同时,学生问卷调查(指笔者对A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下同)显示,上等家庭经济收入学生认为教师喜欢抽选自己回答问题的比例占到了45%;中等家庭经济收入学生次之,为25%;普通家庭收入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给自己回答问题机会的比例仅为20%;而特殊家庭的学生仅有10%表示老师常给予自己回答问题的机会。可见,在当今这个经济社会中,单纯的学生们亦清晰地感受到了因经济条件带来的权势和人际关系因素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从教师关爱某些家庭条件优厚或者与自己关系特殊的学生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到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在学校教育中的延伸和影响。

2.功利的价值取向对课堂教学公平的影响。笔者通过与家长和教师的访谈发现,有近60%的教师和30%的家长承认会根据学校的升学率为孩子选择学校。可见,教师和家长的择校标准有极其功利的因素。虽然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中国,家长们的这种行为有太多的无奈;但如此高比例的因工作原因深谙升学的规则的教师们的这种观念反映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便会导致差别对待学生,出现关照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略对其他学生的呵护与教育等现象。

(二)学校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学校因素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理念偏差和课堂教学公平评价机制缺失两方面。

1.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笔者在走访成都市10所中学的过程中发现,其中6所中学在学校的大门等显要位置张贴有“精英教育”、“英才教育”、“热烈祝贺我校MM同学以XX高分考上XX名牌大学”等标语,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学校这种为了升学率,一个劲儿地鼓吹“精英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得学校教育更加关注优生,部分中等生、学困生便成为了课堂、学校的“弃儿”。这对在广大教师心中树立教育公平的观念也是不利的。

2.课堂教学公平监测与评价机制的缺失。笔者通过统计课堂考察的数据发现: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选择让优秀学生回答的比例占49.5%,而学困生回答难题的比例仅为18.7%;对于较容易的问题,教师选择让优秀学生回答的比例为39.8%,而学困生回答的比例也仅占16.7%。可见,无论是回答难题还是较容易的问题,优生回答问题的机会都明显多于学困生。在学校缺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监测与评价机制的当下,要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公平待遇是极其困难的。

(三)教师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教师因素主要是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公平的认识、对教学公平原则的把握缺乏灵活性、教师缺乏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素养等方面。

1.部分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公平的认识。笔者从与教师访谈的结果统计得知,有25%的教师对课堂教学公平有较深入的理解,有40%的教师则认识比较模糊,而有35%的教师坦言难以理解课堂教学公平。可见,大部分教师还缺乏对教育教学公平的认识与把握,这种状况难免会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区别对待学生,从而导致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2.对课堂教学公平原则的把握缺乏灵活性。笔者通过对A中学的课堂考察发现,某教师在1周的4堂语文课上提问某优秀学生的次数多达20次,相比之下,对于某些中等生或学困生的提问在一周里面1次都没有。本来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地、灵活地给予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是教师在具体把握课堂教学公平原则时应体现的处理方式。但从以上现象我们看到,该教师不但缺乏基本的教育公平理念,亦缺乏对课堂教学公平原则的灵活把握能力。这也表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会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

3.教师缺乏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素养。笔者在课堂考察过程中还看到了以下现象:老师抽W和J同学答题,其中,W同学的回答跟老师的如出一辙,而J同学却用另一种方式来回答。求解的方式不一样,但结果一样,老师此时有些迷惑,但也没多思考,便立刻发话:我们还是采用W同学的做法比较好。以上教师只追求标准答案,而忽略学生的其他想法的行为,不但可以看出该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基本理解、尊重,亦可以看到其因缺乏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素养所导致的对学生的不公平。

(四)学生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学生因素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两方面。

1.学生的个体差异。笔者通过与教师访谈发现,有58%的教师坦言更愿意与学习成绩优秀的、性格开朗的学生交流,更乐于给予这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与这部分学生的关系更为融洽;而有22%的教师表示较少关注那些学习成绩差、内向、调皮捣蛋的学生;有20%的教师坦言对某部分学困生持完全放弃的态度。虽然学生在成绩、智力、性格诸方面存在着差异,但这并不表示教师就应该一味地关注优生,而忽视对学困生的教育。这不仅违背了教育公平的理念,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查显示,有52.1%的优秀学生表示经常主动回答教师提问,而学困生则仅占22.7%。这与前面提及的教师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比例(优秀生49.5%,学困生18.7%)基本一致,总的来说,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但也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教师不给予回答问题机会的学困生均无回答问题的意愿,至少从百分比的差额可以看出有4%的学困生有此愿望而无此机会。由此可见,教师的差别对待是造成教学不公平的重要原因的同时,大部分学困生缺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亦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其在课堂教学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五)家庭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家庭因素主要表现为家长的教育观念。在访谈中,M老师说:“每次抽Q同学回答问题,他都一声不吭,甚至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他却说:‘我读书那么认真干嘛?反正,爸爸告诉我毕业以后可以去他朋友的超市上班。'”可见,由于部分家长对孩子人生规划、指导等方面的问题,导致这些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这类学生不但辜负了教师对他们的良苦用心,也导致教师选择了将原本属于他们的教育机会给予其他学生。因此,部分家长不重视文化学习的错误教育观念亦对教育教学公平的实现有所影响。

二、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策略构想

课堂教学公平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在此,根据调研所反映的问题,本文尝试性地从社会环境、学校氛围、教师素质、家长观念、学生参与等方面入手,提出有利于课堂教学公平实现的一些构想。

(一)营造有利于课堂教学公平的国家、社会大环境

所谓社会环境,包括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文化环境等诸多宏观因素。在此,本文仅从对教学公平实现及其相关的制度环境之教育评价机制和文化环境之社会人才观两方面进行分析。

1.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

教育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支配着或引导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主导下的教师评价,普遍实行的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并把学生考试成绩同学校对教师的奖惩、评聘直接挂钩,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实行“末位淘汰”的评价方法。而与此相应的学生评价体制也是以成绩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考核与评价。这就在客观上迫使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优秀生,在教学内容难度、教学方式上以优秀生为参照,不顾及那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造成课堂教学的不公平。因此,为了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应从国家层面出台有利于教育公平实现的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摒弃那种唯学生考试成绩是举的片面的教师、学生评价方式,营造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制度环境,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

2.树立、贯彻科学的人才观,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

人才观在进行人才培养、教育、使用等方面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其中,科学用人观及正确的成才观,是课堂教学公平得以实现的重要社会环境。

其一,科学的用人观。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着用人单位以学历选人的现象,这种比较偏激的用人观,反映到学校层面就是追求精英教育。这种背景促使一些教师更加关注优秀学生,使许多中等生和学困生离课堂渐行渐远。因此,用人单位树立科学的用人观,为不同的人才提供尽其所能的岗位,对于学校贯彻教育公平的理念、教师进行公平的课堂教学亦是重要的社会环境保障。

其二,正确的成才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每个父母的心愿。但是家长需明白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不能超越或脱离这种个体差异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每位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智力、性格、兴趣等多方面的情况,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家长对人才的正确认识,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为学校摒弃唯分数是举、盲目地追求升学率、片面关注优秀学生的做法,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体现教育公平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二)创建有利于课堂教学公平的学校教育体系

营造有利于课堂教学公平的学校氛围,既需要学校从“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出发理解、树立、贯彻教育公平的理念,也需要学校创建有利于督促教师进行公平教学的课堂教学公平评价机制。

1.“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树立

“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本质,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体现于把学生真正当成“人”来看待,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课堂教学公平应遵循的基本理念。

首先,学校的管理工作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促进每个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学校在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从促进每个学生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盲目地为了升学率鼓吹“精英教育”,更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仅仅关注优生,而忽视对大多数中等生及部分学困生的关爱与教育。

其次,通过学校层面的宣传与教育,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每位教师的内心。教师是教育公平理念的具体贯彻者。只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个性、权利、情感和隐私,以宽容的态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体现课堂教学公平。

2.学校课堂教学公平评价机制的构建

课堂教学公平监测与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指标,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观察、测量、跟踪和记录,根据监测结果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公平与否问题进行判断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因此,课堂教学公平监测与评价是推动教学公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动力。具体来说,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学校成立课堂教学公平监测领导小组和课堂教学公平监测工作小组,负责对课堂教学公平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其二,制定具体的监测指标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其三,采取随堂监测、实地观察等多种监测形式,对不同的年级、班级的课堂教学进行监测。

其四,由课堂教学公平监测小组负责组织教师开会,公布监测情况。

(三)培养有利于课堂教学公平实现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公平理念、原则的认识与把握,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及技能,以促进教师进行公平的教学。

1.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公平理念的认识

课堂教学之所以存在不公平现象,与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公平理念的正确认识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公平理念没有清晰的认识,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难以做到“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一视同仁,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教育好学生”[1](P228)。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关爱每一名学生,应懂得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权利。既不能忽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不可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给予差别对待,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公平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相信并珍视每个学生蕴藏着的不同的发展潜力,促进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更优的发展。

2.帮助教师掌握体现课堂教学公平原则的知识和技巧

教师在对课堂教学公平理念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要切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还需要努力提高专业知识素养、熟练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技巧。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了解学生的能力。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风格、智力因素、知识基础、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等方面的特征,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照顾到不同的学生的需求,根据公平原则实施教学。

其次,教师需要具有运用因材施教方法的能力。班级授课制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对教育公平的实施带来了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因材施教变成了促进公平教学的重要法宝。在实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应在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管理。

再次,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精心地设计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因此,教师应努力通过自学及参与培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最后,教师需要具备根据各种学生需求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师需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教学风格,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激发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主动探究。

(四)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学习的基本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激发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重要保障。

1.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要从思想上、感情上、行为上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权利、情感、隐私等。其次,教师应尝试从学生的角度体验课堂教学,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平等的合作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再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倾听学生的意见,理解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所想、所思、所做,促使自己反思在师生交往中的问题。

2.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

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和教师一起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研究表明,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需求;创设“空白”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空间;创设“成功”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体验;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舞台[2]。由此看来,教师应善于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把课堂转化为学生才能得以施展的舞台。

(五)引导家长形成有利于课堂教学公平的正确的教育观念

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学校、家庭各因素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育观念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现今,部分家长不重视文化学习的错误观念,不仅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教师努力开展教育的信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因此,学校应通过组织学习,帮助家长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并形成正确的教育公平观;通过家长会,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交流的平台,使家长更好地发挥好支持、鼓励作用;此外,还可建议家长通过看书,听与教育有关的新闻、成功的家庭教育报道等,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三、结语

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绝对真理只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同理,我们所追求的教学公平是相对的公平,而非绝对公平。教学公平是我们的理想追求,实现公平的教学是我们理想的旨归。

影响课堂教学公平实现的因素纷繁复杂,课堂教学公平问题亦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课题。分析这些不公平的现象,希望能引起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公平的关注,时刻提醒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公平的实现。

[1]王正平.人民教师的道德修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丁建强,黄 斌.浅谈创设主动参与的情景[J].江苏教育,2001,(18):31.

[3]程晓樵.课堂互动中的机会均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贺同柱.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6.

[6]王 芳,王金玉.基于教师理念及行为的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的调查研究[A].变革中的四川教师教育[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公平学困生学校
不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公平比较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