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斯科普课程及对我国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启示
2014-04-17张娜娜
张娜娜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 400715)
海斯科普课程是美国广泛运用的早期儿童教育方案课程模式之一。海斯科普课程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韦卡特(Weikart)和他的同事们(主要是心理学家和教师)创建的一种具有开放式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结构的课程,并在海伊斯科普沛利幼儿学校得到实施运用。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伊帕什蒂公立学校特殊教育主任戴维德韦卡特发现:那些处境不利或容易被否认的儿童通常不能完成学业,在成长过程中碰到逆境的可能性更大。为了帮助这些儿童减小遇到困境的可能性,他试图在学前教育阶段寻求较好的教育方法。1964年的经济机会法案通过开端计划,确立了联邦政府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海斯科普课程研究基金会也得到了政府的部分资金资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联邦政府允许海斯科普基金会发展它的课程以适应来自西班牙家庭的儿童[1]。海斯科普课程在全美及其他国家(如英国、墨西哥)和地区(如中国台湾)等地获得广泛开展,成为世界广泛运用的早期幼儿教育方案之一。
一、海斯科普课程的特点
海斯科普课程的发展从原先强调对儿童前学业技能的训练,转变为强调根据每一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去促进其发展。在此过程中,皮亚杰的理论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皮亚杰关于儿童是知识构建者的思想在课程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教师通过直接和表征的经验,以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方式帮助儿童增强认知能力[2],并将儿童看作是主动的学习者,儿童的学习课程通过自己计划、实施和反思进行。海斯科普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儿童发展中的关键经验
在海斯科普课程中,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儿童的知识是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的。根据创设的环境材料由儿童自己决定今天要做什么活动、要与哪些伙伴游戏。儿童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支配自己的行动,这不仅尊重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更发展了儿童的独立性。另外,在海斯科普课程中关键经验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关键经验能够帮助教师理解、支持及扩展儿童的自我设计,能使儿童积累适当的经验并持续成长。关键经验为课程设置提供了方向。学前学校的关键经验包括主动学习、语言运用、经验和表征、逻辑推理、时间和空间等几个方面[2]。
(二)注重教师专业性发展
实施海斯科普课程教育的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在海斯科普课程中,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并不意味着实施这种课程就不需要教师的存在。教师同样是学习者并且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既是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幼儿活动的指导者。海斯科普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互动。虽然教师不必写出完整详尽的教案,但教师要聆听儿童的计划,并主动参与其中,为儿童提出适当的、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儿童发展。教师和儿童之间的互动,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想法、观察儿童的独特技能和兴趣。海斯科普课程的培训需适合教师的实际工作环境、适合儿童的参与、与儿童的文化背景相联系。培训课大约每月制订一次课表,教师需要时间研究训练材料,将新的观点付诸实践,思考自己的想法与方案之间的距离并适应周围环境。因此,对实施海斯科普课程教师的培训是一直进行的。
(三)重视环境的创设
海斯科普课程非常重视学习环境的创设,课程的具体内容反映在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上,而且该课程“特别注意物质环境的布置和各个区域材料的选择,强调环境及其材料必须引发指向关键经验的多种学习活动”[3](P228)。环境的创设不在于多么奢华、多么舒适,关键在于它能引起儿童的兴趣,能够让儿童动手操作,在儿童与其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对于较贫困的地区可以就地取材或利用家庭废弃物等一些材料来为儿童创设学习环境。如何设置让儿童感兴趣的环境、让儿童有操作欲望的环境非常重要。因此,在设置教室环境时应注意,教室中所有的材料都放在便于儿童使用的地方,并通过贴上清晰的标签来直接标明每一件物品,且告诉儿童材料使用的注意事项及材料用完后应放回原位。这样不仅教会儿童怎样使用材料,而且使儿童养成“物归原主”的良好习惯。
(四)家长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
家长参与是海斯科普课程实施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对每个参与海斯科普课程的家庭做每周1.5小时的母亲家访。家访是教师和家长共同学习促进儿童发展的有效形式。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成长环境、家庭环境等信息,同时教师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儿童发展的专业知识,指导家庭教育。不仅如此,家长还可以参与儿童课程的主体讨论,与教师像伙伴一样一起工作,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海斯科普课程的实施
海斯科普课程以游戏的形式在活动区开展,其实施过程可用“五个时间”来概括,即计划时间、工作时间、整理和收拾时间、回忆时间、小组活动时间和大组活动时间。其中前三个时间“计划—做—回忆”是课程的主导机制。教师必须保证幼儿在一天中完成这一系列的活动。计划时间是儿童自己计划自己的活动、表达自己想法和意图的时间,这充分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儿童实施计划前,教师与他们一起讨论计划,讨论过程有助于儿童梳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计划。教师则能了解到儿童的想法、儿童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儿童哪里需要帮助等,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工作时间,即儿童开展自己计划活动的时间,工作时间是日常工作中历时最长的一个时间,儿童尽情地实施自己的计划,教师则观察儿童在工作时间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工作过程。整理和收拾时间,是儿童工作结束后,将材料分类、整理、放回原处并把未完成的作品收拾起来的时间。回忆时间,是儿童在整理完成后,回忆自己的整个工作过程,包括叙述自己计划做什么、怎么做的、遇到什么问题等。回忆时间使儿童更清楚自己的计划和行动,并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小组活动时间和大组活动时间是其活动的另外两种基本形式。小组活动时间中,教师为儿童提供活动的框架,儿童运用自己的方式构思想法、解决问题。活动没有预计结果,但在活动中能体现儿童的需要、能力和认知水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并在儿童有独立选择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时,与之交谈,为他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想法,丰富儿童的想法。在大组活动时间中,整个班的孩子聚在一起,与成人一起唱歌、做手工、演奏乐器等,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加入大集体,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海斯科普课程对我国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启示
(一)尊重幼儿的主动学习
在我国,幼儿园的课程基本上是先由幼儿园选择一种教材,然后幼儿教师按照教材的章节来进行教学设计,并撰写详细的教案以用来组织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完全是被动的,幼儿对课程是完全陌生的。尽管在教学活动中会通过游戏或其他形式的互动让幼儿积极参与,但与海斯科普课程的计划时间阶段相比,幼儿缺少了自主性,缺少了独立思考、独自判断的机会。幼儿园的集体教学形式难以满足所有幼儿的兴趣、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4]。因此,幼儿园课程设置应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和兴趣点,设置幼儿感兴趣的促进幼儿发展的课程并提供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从主动的操作中获得经验,促进发展。
(二)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注重教师专业学习是海斯科普课程有效实施的条件之一。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仅要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材料,更要观察、记录、引导幼儿工作并帮助其解决困难,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根据教材备课、写教案、设计活动,更要观察幼儿的反应,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善于发现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的兴趣点,形成生成课程。《幼儿园教师标准》的出台为幼儿教师提出了专业要求,因此,应该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三)重视环境创设
“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任教师”,幼儿所接触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5]。对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需要多么的光彩艳丽,不需要多么奢侈的进口摆设器材,不需要多么发达的多媒体教具,对于幼儿来说最好的环境是适合他们游戏和操作的环境。例如在幼儿园规划一片沙坑,幼儿可以在里面尽情地玩沙子,他们可以用沙子堆房子,在沙地上画画,用沙子埋自己的手脚。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沙子的物理特征,知道了沙子的用途,强健了身体,又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回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课程也许更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
(四)强调家园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幼儿的发展不是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完成的,应形成家园合力促进幼儿发展。传统的家园合作往往是幼儿园要开展某个课程需要一些材料或工具时,幼儿教师便通知家长,家长把材料或工具带到学校。或是幼儿园布置一项任务,由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这都不是家园合作的本意。真正的家园合作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合作,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沟通、交流,建立彼此合作的关系。如幼儿园教师应定期家访,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环境、幼儿的经历、家长的教育观等,同时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传递科学的育儿知识。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课程,使幼儿获得家长的肯定和支持,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而且能够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幼儿园课程的服务对象是幼儿,课程设置的目的是科学有效地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发展。因此,课程设置应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创设丰富的可操作环境,鼓励家长积极参与课程,共同促进幼儿发展。海斯科普课程作为现代幼儿教育课程中一个重要流派,其科学的课程设置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Hanes,M.,Flores,L.,Rosario,J.,Weikart,D.P.,Sanchez,J..Un marco abierto:A guide for teachers.Ypsilanti,MI:H igh/Scope Press,1979.
[2]朱家雄.从百老奥克斯学校看海伊斯科普课程[J].幼儿教育,2001,(9).
[3]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http://www.moe.gov.cn/pub 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7/201210/xxgk-143254.htm l.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