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贞革新前唐顺宗东宫集团之聚合考察

2014-04-17甘纪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贞元东宫德宗

甘纪华

(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盐城 224051)

永贞革新前唐顺宗东宫集团之聚合考察

甘纪华

(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盐城 224051)

王叔文贞元十三年就受到时为太子的唐顺宗赏识,之后又通过顺宗结识后来为永贞宰相的韦执谊。柳宗元、吕温等人也通过与王叔文的交往,逐渐进入东宫集团。贞元十九年,永贞革新的主要成员已经围绕顺宗东宫集聚完毕,并在当时形成较大声势。

永贞革新;王叔文;东宫集团

“永贞革新”是唐代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虽然仅历时半年左右即告失败,但其政治遗产在顺宗之子宪宗执政时期得到继承,对于“元和中兴”局面的开创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次革新运动是在唐顺总居东宫时即开始酝酿的,其中的重要参与者也多是在此时聚合在一起。但他们之间具体的聚合过程,相关记载比较简略,本文试作一梳理。

一、王叔文与唐顺宗、韦执谊之结交

王叔文、韦执谊二人乃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学界以往关于二人的研究多集中在顺宗即位后,对其早期的交往则语焉不详。《旧唐书·王叔文传》记:

(王叔文)以棋待诏,……德宗令直东宫。太子尝与侍读论政道,因言宫市之弊,太子曰:“寡人见上,当极言之。”诸生称赞其美,叔文独无言。罢坐,太子谓叔文曰:“向论宫市,君独无言何也”?叔文曰:“皇太子之事上也,视膳问安之外,不合辄预外事。陛下在位岁久,如小人离间,谓殿下收取人情,则安能自解?”太子谢之曰:“苟无先生,安得闻此言?”由是重之,宫中之事,倚之裁决。[1]3733-37347

其中对王叔文入东宫与受到顺宗信任都未明言时间。按柳宗元为王叔文母所撰之《户部侍郎王公太夫人刘氏墓志》中称叔文“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2]215叔文母卒于永贞元年七月,墓志写于此时。以十八年计,则叔文当在贞元四年始入东宫。至于其因论宫市事而得顺宗知遇的时间也大略可以推定。《资治通鉴》曾记贞元十三年十二月,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入朝,因上疏论宫市之弊,并记载了当时一件由于宫市而引起的治安案件: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宦者称宫市取之,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驴送柴至内。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宦者,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建封入朝,具奏之,上颇嘉纳。[3]7579

由上文的记载来看,此事在当时影响极大,张建封上书即因农夫殴宦官案件,可知这一事件必定发生在此前不久。上引《王叔文传》称顺宗与诸侍读于东宫论时政,言及宫市事且欲上疏论谏,考虑到此事在当时的影响,则东宫所论或许即和这一事件有关。若此,则叔文因言合顺宗意而受到宠幸,当即始于贞元十三年。

王叔文与韦执谊的初次相识,据史载乃是起于韦执谊一次偶然的东宫之行。《旧唐书·韦执谊传》记:

德宗载诞日,皇太子献佛像,德宗命执谊为画像赞,上令太子赐执谊缣帛以酬之。执谊至东宫谢太子,卒然无以藉言,太子因曰:“学士知王叔文乎?彼伟才也。”执谊因是与叔文交甚密。[1]3732

前文言及王叔文得顺宗知遇在贞元十三年左右,则韦、王二人于东宫相识当在此后。考虑到韦执谊当时在德宗身边的地位,韦、王二人的结识虽然只是一次偶然事件,但顺宗的引荐当是有意为之。《旧唐书·韦渠牟传》有记:

陆贽免相后,上躬亲庶政,不复委成宰相,庙堂备员,行文书而已。除守宰、御史,皆帝自选择。然居深宫,所狎而取信者裴延龄、李齐运、王绍、李实、韦执谊洎渠牟,皆权倾相府。延龄、李实,奸欺多端,甚伤国体;绍无所发明;而渠牟名素轻,颇张恩势以招趋向者,门庭填委。茅山处士崔芊征至阙下,郑随自山人再至补阙,冯伉自醴泉令为给事中、皇太子侍读,皆渠牟延荐之。[1]3729

德宗贞元后期摒斥忠臣、任用群小,已经引起顺宗的不满,前述太子欲于德宗前论宫市之弊即是一例。此前,宰相陆贽贬忠州别驾,谏议大夫阳城率王仲舒等人力谏,导致德宗大怒,也是赖顺宗的营救才没有被贬。顺宗的储君位置实际上一直不稳,贞元初,德宗曾有废太子的想法。德宗后期猜忌之心很重,太子对政事涉入太深,必然会引起他的不安。《韦渠牟传》中称“皇太子侍读,皆渠牟延荐之”,并记韦渠牟荐崔芊,因其不懂东宫之礼而受到太子鄙薄。韦渠牟之所以向东宫荐人,很可能即是出于德宗的授意,以此在太子身边安插亲信,而顺宗对待崔芊的态度也说明其已经有所察觉,加上王叔文提醒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德宗觉得自己是在“收取人情”,顺宗必然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巩固自己的储君地位。上引传文中所列德宗亲信诸人,多是声名狼藉之辈。如裴延龄以谄事德宗而进;李实于贞元十九年为京兆尹,为政苛刻,骄横跋扈,民怨载道。这些人既很难为太子所接受,也很可能对太子的拉拢无动于衷。而韦执谊以文学晋身,主要是以文才得德宗赏识,在诸人中实际上并无劣迹,而且年龄在众人中又比较年轻,加上深得恩遇,仕途前景良好,可在德宗身边为顺宗施以援手,并且可以作为东宫的储备人才。从这一点来说,王叔文于贞元十三年后不久即通过顺宗的介绍与韦执谊相识定交,仅将其看作一次偶然事件未免过于简单。相反,很可能是王叔文与顺宗有意为之。

二、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与王叔文之结交

韩愈《顺宗实录》卷五记:

(王叔文)因为上言:“某可为将,某可为相,幸异日用之。”密结韦执谊,并有当时名,欲侥幸而速进者:陆淳、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刘禹锡,柳宗元等十数人,定为死交;而凌准、程异等又因其党而进,交游踪迹诡秘,莫有知其端者。[4]721

可见王叔文在得顺宗赏识后不久即已经为东宫储备人才。除韦执谊外,吕温、李景俭、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也逐渐聚集到了他的身边。

《资治通鉴》卷二三六“贞元十九年”条在承袭上文所引《顺宗实录》卷五的记载之后,对东宫集团诸人的仕宦经历有简要的说明,其言:“淳,吴人,尝为左司郎中;温,渭之子,时为左拾遣;景俭,渪之孙,进士及第;晔,滉之族子;谏,尝为待御史;宗元、禹锡,时为监察御史。”[3]7603司马光虽将其放在贞元十九年记载,但这只是东宫集团正式形成声势的时间,诸人各自与东宫产生联系时间有的人更在此前。陆淳即陆质,在贞元十一年阳城营救陆贽而触怒德宗时,上疏德宗遭贬,顺宗曾替其求情。这说明陆质受到顺宗的关注当在贞元十一年前后。贞元十四年,陆质又以给事中的身份为顺宗的东宫侍读,已经正式进入东宫集团。吕温任左拾遗是在贞元十九年,但是他约在贞元八年至十一年间开始从陆质学《春秋》,十四年进士及第,次年博学鸿此登科,授集贤校书。则其由于陆质的关系,当在踏上仕途不久即受到东宫的关注。柳宗元得识王叔文非如司马光所言是在监察御史任上。其《与萧翰林俛书》云:“然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2]492宗元写此信时自言“今已三十七”,又称永贞革新时为三十三岁,可知此信的写作时间在元和四年,逆推十年,则其与所谓的“罪人”王叔文的交往至少是在贞元十七年已经开始。刘禹锡初识王叔文则如《通鉴》所言,是在贞元十九年。据其《子刘子自传》,刘禹锡得以认识王叔文是通过吕温、李景俭和柳宗元的介绍。凌准和程异在贞元十九年和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同在监察御史任上。综上,贞元十九年,东宫集团的核心成员都集聚完毕,他们在当时确实已经具有明显的朋党关系。

从上述诸人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诸人皆年轻有为,富于革新精神。吕温贞元十四年弱冠登进士第,柳宗元与王叔文等定交时仅二十六岁。二人又同受学于陆质,富于改革精神,对德宗朝后期的弊政有清醒的认识。二是富于文采,都是科场上的佼佼者。吕温“文体富艳,有丘明、班固之风,所著《凌烟阁功臣铭》、《张始兴画赞》、《移博士书》,颇为文士所赏。”[1]3769柳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1]4213刘禹锡“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1]4210三是具有韬略和吏干才能。李景俭“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性俊朗,博闻强记,颇阅前史,详其成败。自负王霸之略。”[1]4455韩泰“最有筹画,能决阴事,深为伾、叔文之所重。”[1]3737陈谏“警敏,尝览染署岁簿,悉能言其尺寸。所治,一阅籍,终身不忘。”[5]5127程异“精于吏职,剖判无滞。”[1]3737可见,文学才华与吏干才能是他们进入唐顺宗东宫集团重要原因。

另外,王叔文个人的才能也是其赢得这些年轻学子追随的一个重要原因。刘禹锡在《子刘子自传》记:“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辨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非。”[6]1502显然,柳宗元等人加入王叔文集团,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王叔文的认可。与当时许多人对于王叔文的蔑视与不屑相反,他们对王叔文的才能是相当肯定的。吕、柳、刘等人共同的学术理念、政治理想以及对于王叔文本人之认同,使得他们逐渐聚集到东宫集团周围,而他们自身的才能与用事之心,也使得这些人相信可以通过参与东宫集团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韩愈称这些人都是“并有当时名欲侥幸而速进者”,虽然有偏见的嫌疑,但大抵说出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1]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柳宗元.柳河东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4]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Research on the aggregation of Emperor Shunzong of Tang's eastern palace group before Yongzhen innovation

Gan Ji-hua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Yancheng Jiangsu, 224051, China)

In the year Zhenyuan 13, Wang shu-wen was appreciated by the prince Tang Shun-zong, through whom he met later prime minister Wei Zhi-yi. Liu Zong-yuan and Lv Wen, through contacts with Wang Shu-wen, gradually into the eastern palace group. In the year Zhenyuan 19, main members of the Yongzhen innovation had been aggregated around the eastern palace group, and was influential at the time.

Yongzhen innovation; Wang shu-wen; eastern palace group

K242

A

1000-9795(2014)09-000055-02

[责任编辑:刘 乾]

甘纪华(1984-),女,河南信阳人,盐城师范学院人事处教师,行政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猜你喜欢

贞元东宫德宗
武当山遇真宫东宫前殿复原设计研究
敦煌写本P.2522的性质及《贞元十道录》逸文问题
明代东宫教育述论
贞元时期韦应物纪行诗创作刍议
从土地神角色看双红堂本《东宫扫雪》的独特性
辽代东宫官制的特点
讹传九百年可以休矣
——常衮与建州茶业无关
唐朝回纥“化俗”政策研究——以德宗时期为重点
中唐宰相:文官不爱钱的典范
一句良言导致的滥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