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须要着力的“四个维度”①

2014-04-17万兴亚

关键词:四个维度保障机制吉林省

万兴亚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须要着力的“四个维度”①

万兴亚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是吉林省委、省政府在近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该项决策,本文阐述了须要着力的“四个维度”:在视野上积极应对当今世界的新形势;在思想上全面领会“十八大”的新精神;在方向上审慎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在落实上科学谋划“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新思路。

民营经济;发展;四个维度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是吉林省委、省政府在近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尽快开创工作新局面,对于吉林省未来发展并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1]

在这里,笔者以“突出发展民营经济须要着力的‘四个维度’”为题,谈一下个人认识,仅供参考。所谓“四个维度”分别是指:视野上、思想上、方向上和落实上,而且“四个维度”都体现在“新”字上,即,在视野上积极应对当今世界的新形势;在思想上全面领会“十八大”的新精神;在方向上审慎把握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在落实上科学谋划“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新思路。

一、在视野上积极应对当今世界的新形势

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密切相关的新形势,主要包括长期的时代背景和短期的国际态势两个方面。

从长期来看,当代世界的三个新变化是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应对的时代背景。这三个新变化分别是: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民族凝聚力为基石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从短期来看,2014年世界经济走向是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应对的国际态势。展望2014年下半年乃至明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有喜有忧,总体将好于2013年。笔者认为,这些国际态势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2014年的世界经济走向会对欧元区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随着2013年德国总理选举结果的尘埃落定,欧元区经济已步入缓慢复苏阶段。当然,这一过程可能是漫长而痛苦的。在此期间,欧洲的高福利政策、欧元区的管理机制等,是其经济复苏中不得不面对并解决的问题。这可能会给中国与欧元区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带来负面影响。第二,世界经济走向对美国、日本产生的影响会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产生许多不利影响。美国和日本经济在2014年的处境依旧比较艰难,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将同时存在。这必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产生三大不利影响:一是由于美国的贸易保护再加上日本的经济低迷,会让新兴经济体的外部需求长期疲软;二是资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使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力削弱;三是伴随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持续货币宽松政策,新兴经济体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也持续存在。尽管2014年新兴经济体的整体飞速发展比较困难,但发展水平相较于2013年依然有所提高。而且,相对于其他新兴经济国家而言,中国由于转型较早,城镇化程度较为深刻,即将成功软着陆,因此,其发展前景和势头还是比较乐观的。

总之,2014年对世界经济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虽然世界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的阶段,但随着美、日经济全面复苏、欧债危机见底、中国经济软着陆,世界经济将以此为起点,逐渐走出困境。而在这一关键时期,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目的就是把自身置身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及国际经济形势之中,进一步寻求发展。身处此景此势,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无法回避的挑战。置身于时代背景及经济形势,一方面要求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在起点或站位方面要高,即要在市场开拓、科技进步、企业实力及竞争力等方面有所提升,另一方面要求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增强信心,树立“立足吉林、面对全国、走向世界”的坚定信念。

二、在思想上全面领会“十八大”的新精神

党的十八大,一方面阐明了最近五年我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勾画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路、主要任务及宏伟蓝图。[2]十一届三中全会,尤其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猛,迄今为止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在发展过程中却历经坎坷,遇到了诸多阻力和困难。令人欣慰的是,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一系列相关决策精神,让民营企业看到了进一步发展的新希望、新方向和新空间。十八大新精神之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十八大对民营企业越加重视并使其倾心发展。笔者注意到,在十八大代表中,民营企业家党员代表已达34名。这相对于党的十六大的7名、十七大的17名已经呈现出整数倍增长。民营企业家占比的提升,说明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体现了对民营企业家这一阶层社会地位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表明,对于党的大政方针制定,民营企业(经济)从此有了“话语权”。此前,不少民营企业对国家大政方针感到困惑,担心“有变化”。有鉴于此,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如此表述,使民营企业感受到我党方针政策的“稳定性”,彻底打消了民营企业家心中的各种疑虑,可以倾心于企业发展,做好“百年大计”。

第二,十八大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发展新空间和新机遇。十八大之前,国家有关部门在整体上重点关注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对非公经济组织关注较少,在市场准入、税收、土地等政策上的优惠也是较多地倾向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发展。现在,十八大报告指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说明,现在诸多行业领域被长期垄断的局面将被打破,民营资本或企业将被允许进入并参与竞争,这无疑会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新空间和新机遇。

第三,十八大为民营企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为各类经济主体(包括民营企业)指明了战略方向。我国民营企业今后的发展,要着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着力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十八大还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民营企业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无论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还是建设美丽中国,民营企业都将义不容辞。这既是一项任务,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三、在方向上审慎把握民营经济发展新态势

对最近十年全国民营企业发展形势做出分析之后,不难发现,一部分民营企业由于经营环境不佳而破产倒闭,大多数则能够维持生计并有所发展。同时,令人欣喜的是,还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尽管困难重重,但却一如既往地完成预定计划。为何会出现这种迴然各异的结果呢?笔者认为,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一方面得益于企业抗御环境风险的实力;另一方面还得益于在短期内当地政府(市、县、区)能否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更得益于在长期国家和省级政府是否构建了完善的保障机制。

最近五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增速呈现波动性且趋缓态势,恐怕一方面缘于在国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形势下,中小企业发展理念和发展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尽管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保障政策和担保机构,但整体上并未形成系统、有效的保障机制。如果将“机制”一词引入宏观经济领域,那么,“保障机制”是指,为确保某一系统目标的实现而设计的工作系统。该系统通常由保障制度、保障体制和保障过程三方面构成。[3]可以这样说,对于任一系统,保障机制都会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一般情况下,科学、健全的保障机制能够促使该系统近乎于一个“自调系统”——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子系统能够通过自我调整而积极应对。

笔者认为,我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保障机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宏观管理容易产生效率不高的问题。2009年12月成立了由16个部(委、局)副职领导所构成的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并由该部的中小企业司司长任办公室主任。这种宏观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低效率的问题。第二点不足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法律不够完善或滞后,其他配套法律、法规缺失。作为促进中小企业的根本大法,《中小企业促进法》至今施行已达十年之久。但某些条款在今天看来,已不再适用。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在中小企业立法方面积极努力。第三点不足是现有政策措施得不到充分贯彻落实。这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四种情况:其一是政策本身存在着“权威性不足、普遍性不够、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其二是有关部门对政策宣传不到位;其三是中小企业系统内“执政”人员不足;最后是中小企业自身主动性不强。

不难发现,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路径应是构建促进中小企业稳定发展的保障机制。从国际层面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及某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及地区在近30余年间都把中小企业发展视为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基石,作为关系国家振兴的“生命线”。这些国家(或地区)都建立了旨在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保障机制。以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为例。美国的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创新能力,而这种能力又直接得益于美国小企业的活力和实力;而这种活力和实力,又得益于该国在二战后建立起并不断改善的小企业保障机制。因此,一国或一地民营经济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构建适合中小企业发展规律的保障体系或机制。

四、在落实上科学谋划“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新思路

科学谋划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新思路,固然需要全省上下统一思想、全力行动,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使作为主体的民营企业和作为主导的政府,着力实现民营企业的能动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促动这一“两轮驱动”。

(一)民营企业主体必须树立信心、抓住机遇、科学发展

1.树立信心

虽然最近几年国内外宏观背景不甚理想,但吉林省民营企业也不能就此失去信心。我们要认清形势,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这里的信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在应对时代背景及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方面有信心。二是要对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及前景有信心。尽管不确定性因素抑或风险因素依然较多,但长期向好态势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三是要对自身有信心。

2.抓住机遇

通常来讲,“危机”与“机遇”并存,大危机蕴涵着大机遇。吉林省民营企业要在当前困难的经济环境下善于发现新机遇,并抓住新机遇,实现企业的新发展。这里的机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带来的新机遇;二是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带来的新机遇;三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新机遇;四是世界经济相对趋缓带来的新机遇。

3.科学发展

民营企业要认真总结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包括发展战略、经营模式、企业文化、员工激励等。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当前,民营企业已经进入新阶段,须要振作精神,强化自身的科学发展。所谓“科学发展”:一是要民营企业具有政策敏感性,并随政策做出相应反应和及时调整;二是要强化与其他企业、院校及科研单位等相关部门的互助合作;三是要定期剖析自我,调整战略思路,提升创新能力、做好员工培训;四是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产品负责、员工以及消费者负责。

(二)政府必须转变观念、认清形势、扬长避短、构建机制

1.必须转变以往对“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存有偏见的观念

客观地说,吉林省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必要性认识,相对于其他省市较晚,尤其相对于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更晚。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关于吉林省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方面的文献,在10年前的省内主流媒体或杂志社上极为少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观念转变之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转变观念的过程中,我们关于民营经济作用的认识也在进一步加深。现在看来,民营经济的作用至少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它是满足城乡居民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第二,它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关乎社会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从全国看,它提供了80%以上城镇就业岗位。从吉林省内看,它提供了72%的城镇就业岗位。第三,它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基本动力。技术创新是一国(或地区)强盛的基石。相对于国有大型企业来说,民营企业拥有更强烈的创新欲和更宽广的创新空间。有关资料表明:全国约有65%以上的专利、83%以上的新产品(新工艺)都来自民营中小企业。

2.必须认清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紧迫形势

有人指出,吉林省作为地处东北核心位置的老工业基地,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但就目前全省整体发展现状及水平来说,与经济发达省份的发展差距,主要表现在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不仅是制约吉林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也是增强全省经济活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所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唯有进一步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才能改变现状,实现富民强省,才能卓有成效地化解制约吉林省未来发展的深层矛盾和障碍。

应该看到,吉林省委、省政府率先垂范,已经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比如:召开了全省及各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动员大会;制定并出台了《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及一系列政策措施,而且《意见》也明确提出,吉林省委、省政府今后要继续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持和保障;全力推进“五大工程”,即“全民创业、招商引资、素质提升、集群发展、市场培育”。这些部署和举措都是省政府在当前特殊形势下所作出的合理应对,必将进一步促进吉林省民营企业飞速发展。

3.“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扬长避短

这里的“扬长避短”,是指一方面要抓住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要正视并突破当前面临的不利因素。

当前,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充分有效地贯彻落实好国家的相关政策措施。这些相关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国务院出台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29条意见、普惠中小企业的国家税制改革以及国家关于中小企业多项费用减免的政策。第二,吉林省民营企业成长步入了新阶段。吉林省在近几年推出了“小巨人”等政策措施,培植了一批成长性较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如今,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既可以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又标志着吉林省民营企业成长步入了新阶段。第三,全省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平台初具规模。目前,全省建立了68家服务中心,针对中小企业开展了创业指导、融资服务、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管理咨询等诸多方面的服务工作。

与上述有利条件相对应,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同样面临并需要突破许多不利因素。从短期来看,不利因素体现在:企业成本费用过高、上升过快、融资既难又贵[4]、税和收费负担较重、不少企业用工存在较大缺口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长期来看,民营企业总量偏少、规模偏小、结构不够合理、企业素质不高、难于转型和升级以及企业发展外部环境不佳、氛围不足。

综合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从总体上看,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还是处于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总体形势趋好。据有关资料显示:2014上半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36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上缴税金3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从业人员587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7.9%。

4.政府必须致力于构建良好的保障机制

构建保障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主要由保障制度、保障体制和保障过程(执行、反馈、评估)三方面构成。当务之急,需要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个是由原来的对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实施的“虚无管理”体制,转变为综合性的“实体化”管理服务体制,使它们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娘家”而不是若干个“婆婆”。第二个是由原来的对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实施的若干政策性制度,有选择地转变为法规性制度,提高其权威性与可操作性。最后一个是由原来的重视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发布,转变为重视政策法规的实施过程及结果,充分发挥政策法规在促进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及作用。总之,为了应对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的特殊形势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从多个维度解读吉林省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并最终从保障机制上寻求解决发展民营经济所面临问题的有效方法。

[1]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N].吉林日报,2013-03-04(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2012-11-22)[2014-09-16]http://www.sqlgbj.com/Show.asp?id=703.

[3]万兴亚.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宏观背景及思考[N].吉林日报,2013-04-02(8).

[4]陈丽桦,曾福生.结构矛盾、金融异化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54-61.

[责任编辑 冯立荣]

F276

A

1007-5674(2014)06-0063-04

10.3969/j.issn.1007-5674.2014.06.012

2014-09-03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121号)

万兴亚(1950—),男,辽宁喀左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①本文系笔者在2013年4月21日在“长白山讲坛”系列讲座——吉林社科讲坛(第165期)上的讲稿,而后经过整理补充而成。由于时间所限,对于文中部分内容并未一一标注,在此,特向其作者表示感谢并提请原谅。

猜你喜欢

四个维度保障机制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生态文明制度四个维度的创新与优化路径研究
潜心语文 循道而行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培育的“四个维度”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群体性事件中的四个维度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