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弥留之际》中人物的悲剧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厄尔艾迪福克纳

向 方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浅析《我弥留之际》中人物的悲剧

向 方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中采用了实验性的叙事手法讲述了本德伦一家给母亲送葬的过程,文本展现了一个荒诞、情感枯竭的世界。本文试图从爱的缺失、自我身份的缺失和疏离的世界来阐释破碎的家庭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和由此导致的悲惨命运。

爱的缺失;身份;疏离

一、爱的缺失

情感上的缺失尤其是家庭中父母爱的匮乏是造成孩子们心理阴影的根源。本德伦家中的孩子无一不表现出行为的怪诞、精神的失落和心理的孤独。在《我弥留之际》的所有人物中,安斯遭到评论家们最为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肖明翰289)人性的缺点懒惰、自私、冷漠都集中在他的身上,被一些评论家称为福克纳笔下最丑陋的人物之一。首先安斯是一个冷漠麻木、缺乏感情的人。安斯的冷漠从未让艾迪感受过什么是爱,艾迪终日郁郁寡欢,最后甚至在心里上完全拒绝了安斯,将安斯仅看成一个空洞的瓶子或门,因此夫妻之间的冷漠和隔阂也无形中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其次安斯也是个懒惰的人,正如达尔在谈到安斯的时候不无讽刺地说:“他衬衫上没有汗渍。我从未见过他衬衫上有汗渍。他老跟别人说要是他出汗他准会死的。我寻思连他自己也相信这样的说法是真的了。”(福克纳13)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着顶天立地的角色,象征着权威,能给予孩子勇气和安全感,但是安斯的懒惰让他失去了作为父亲的尊严,因此孩子们在生活中也失去了安全感和依靠。安斯也是一个极为吝啬的家伙,当艾迪身患重病需要请医生时,安斯考虑的是钱的问题,安斯甚至说“我知道你没有病,你只不过是累了”,直到艾迪病得相当严重时,才请来皮卡迪医生。“倒不是因为舍不得钱,”,他说。“我只不过老在这么盘算……,她反正是要去的,不是吗?”(福克纳38)安斯的自私、吝啬葬送了艾迪对生活的唯一希望,也给孩子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从故事的最后可以看出本德伦家的孩子们在关键时刻都表现出自私,这也是家庭最后走向解体的原因。

由于从小受到父亲虚无主义的影响,艾迪的世界观也是悲观厌世的。“我只能依稀记得我的父亲怎样经常说在世上的理由仅仅是为长久的安眠作准备。”(福克纳156)父亲的虚无主义在艾迪的心里埋下了恶果,导致了艾迪无法正常地和别人交流,并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正如艾迪所说,“我总是期待学生犯错,这样我就可以拿鞭子抽他们了。鞭子落下去时我仿佛感到是落在我的身上;在它留下鞭痕使皮肤肿起来时我感到我的血液在急速地流动……我已经用自己的血永远永远在你的血液里留下了痕迹。”(福克纳156)艾迪期望能够和外界取得联系,并能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但是她采取的扭曲、暴力的方式破坏了师生间融洽关系。其次安斯的冷漠和自私也让艾迪对婚姻生活感到失望,安斯在艾迪的心里虽生如死,艾迪早已在心里否定了安斯的存在。对安斯的失望甚至憎恨使艾迪在情感上抛弃了达尔,这也是达尔一直被孤独、猜忌、自卑困扰的原因。艾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浸于自己的痛苦中,不仅没有让达尔体会到母爱,在对杜德·威尔的教育上也没有担任起作为母亲的责任。

二、自我身份的缺失

由于母爱的缺乏,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存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达尔,他是几个兄弟中最敏感、多疑、阴郁的一个。在达尔心里,母亲是空洞的一个名词,母亲对他来说意味着爱的缺席。达尔曾说:“我无法爱我的母亲,因为我没有母亲。”母亲在达尔心中的缺席是不仅让达尔感到孤独、凄凉,激化了达尔和朱厄尔的矛盾,更让达尔对自己的身份和存在产生了怀疑。“我并不知道我是什么。我并不知道我是还是不是。”(福克纳71)自我身份的不确定和母爱的缺失让达尔变得乖僻,也导致了达尔怪异的行为。母亲对朱厄尔的偏爱令达尔心生嫉恨,在艾迪去世之前,达尔以拉木材为借口叫走了朱厄尔,这成了他们的永别,导致母亲去世时也无法见到朱厄尔。为了向母亲证明自己的存在,达尔烧掉了马棚,企图烧毁母亲的尸体,从而留下自己的痕迹。但是达尔这一疯狂的、破坏性的行为最终让他成为了受害者,被关进了精神病院。心理的扭曲和孤独促使达尔将自己与周围封闭起来,因此他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就是达尔拥有一双犀利的、能洞察秋毫的眼睛的原因。达尔能观察到他不在场的事情,例如当他在外地拉木材时,他的千里眼像摄像头一样精确地记录下了母亲临死前那凄楚的一幕。达尔敏锐的感知力让他质疑朱厄尔的身份,“朱厄尔,”我说,“你是谁的儿子?”,“你马是一匹马,不过你爹有事谁呢,朱厄尔?”(福克纳197)达尔对朱厄尔身份的质疑最终激怒了朱厄尔,也是朱厄尔对达尔实施报复的原因,造成了兄弟俩的自相残杀。

小说中的杜德·威尔既是一个愚昧的人物,也是生活在破碎家庭中的一个悲惨人物。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杜德·威尔几乎没有善恶观念,甚至还不及她母亲对人生的些许思考。杜德威尔和莱夫之间像一场不负责任的游戏。(肖明翰305)杜德威尔怀孕后,对是否要留下孩子,她没有自己独立的意见。莱夫给她十元钱去打胎,她便接受打胎的想法。然而当怀孕威胁到她的声誉时,杜尔·威尔却找不到可以述说、依赖的人。“问题是我孤零零的。要是我能感觉出它呢,那么事情也就不一样了,那样一来我就不是孤零零的了。可是如果我不是孤零零的,所有的人就都会知道这件事了。要是那样的话我即使孤独也没有关系了。” “孤零零”这个词重复的出现深刻地表达了杜德·威尔内心的孤独和彷徨,也表达了她内心惧怕别人知道怀孕这件事的焦灼。母亲对她的忽视、父亲的自私,与兄弟关系的疏离让她在面临困难时一筹莫展。“我想我是醒着的可是我看不见也感觉不出来我感觉不出我身子下面的床我也想不起来我是什么我想不起我叫什么名字我甚至也想不起我是个女孩我连想也不会想了……”这一段无任何标点符号的繁芜思绪是杜德·威尔对自我存在的思考,正如达尔所说的“我不知道我是谁”一样,杜德·威尔对自己的存在也表现出同样的迷惑和未知。名字是一个人身份的符号,杜德·威尔甚至想不起自己的名字是潜意识中对自己身份的否定。尽管杜德·威尔没有达尔深刻的思考能力,并未意识到内心的孤独是由母爱的缺失造成的,但是她梦中的呓语是对这个破碎、冷漠的家庭和悲观厌世的母亲给孩子留下心理创伤的最有力的见证。没有家人的关心和安慰,杜德威尔为了打胎,委身于药房的伙计,当她离开时,自言自语道:“我知道不会起作用的”,“不会起作用的,我知道肯定不会起作用的。”(福克纳236)杜德·威尔无助的哀怨也反应了穷苦的南方白人在城市里所受到的歧视,和悲哀的处境。

三、疏离的世界

在《弥》中,人与人的疏离几乎被刻画地淋漓精致。福克纳采用的多视角叙事方式不仅让读者观察到了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疏离关系微妙得呈现出来。在故事中,家庭里的几个孩子通过独白的方式来叙述了为母亲送葬的经过,可以看出孩子们之间几乎没有交流,缺乏沟通和互助。失去了母亲的瓦德曼等于失去了最后的那根稻草,安全感被剥夺了。当母亲的棺材在洪水中被冲走,达尔去寻找棺材时,瓦德曼无标点符号的、迫切的述说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强烈需求以及瓦德曼失去母亲后内心的痛苦、挣扎。“他慢慢地游过来了于是我知道他抓住了她了因为他在慢慢地游过来我冲下去跑到水里去帮忙我不想叫可是怎么也止不住……”(福克纳138)。

四、结语

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中通过不同人物的叙述展现了一个破碎的、母爱匮乏的家庭,以及孩子们因此在心灵中受到的不同程度的创伤。达尔疯狂的举动和对自我身份的痛苦追寻、杜德·威尔悲惨的结局和冷漠,以及瓦德曼在给母亲送葬过程中各种怪异的行为和内心的挣扎都展现了在一个缺乏母爱和父爱的家庭里,孩子们在心理上承受着无法言说的痛苦,成为孩子健康成长路上的巨大障碍,也是孩子们变得自私、冷漠、相互嫉恨的根源。没有爱的家庭,最终使本德伦一家走向了毁灭。

[1]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伊格尔顿.二十世纪文学理论[M].陕西:陕西大学出版社,1986.

The tragedy of figure in "I deathbed"

Xiang F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Leshan Sichuan, 614000, China)

Faulkner in the "I" deathbed with experimental narrative to tell the story of an a mother funeral process, text displays an absurd world, emotional exhaus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letion from a lack of love, self identity and alienated world to explain broken families give children bring the wounds of the soul, and the tragic fate of the resulting.

lack of love; identity; alienation

I106.4

A

1000-9795(2014)06-0129-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3-08

向 方(1981-),女,四川乐山人,讲师,从事英美文学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厄尔艾迪福克纳
不语似无愁
一个报童的名誉
生命的药方
没见到他
哈利·厄尔的十大设计
威廉·福克纳的《熊》
四元数矩阵方程组的η-厄尔米特解
艾迪的困惑
瓮底的世界——试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瓮及相关意象
艾迪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