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音乐本体和结构看《紫竹调》与《燕燕做媒》

2014-04-17于伟洁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艾艾燕燕沪剧

李 雷 于伟洁

(合肥师范学院音乐系 安徽合肥 230009)

从音乐本体和结构看《紫竹调》与《燕燕做媒》

李 雷 于伟洁

(合肥师范学院音乐系 安徽合肥 230009)

既是江南地区的民歌小曲,也属爱情小调的《紫竹调》,在各地有众多版本,作为基本曲牌和常用曲调为上海地方戏沪剧以及滑稽戏所用。作为江苏民歌,它的音乐元素和结构形式被沪剧《罗汉钱》选段《燕燕做媒》所吸取。

紫竹调;燕燕做媒;音乐本体;结构;联系

一、沪剧《罗汉钱》的创作与剧情

上个世纪1952到1963年,有九个剧种将1950年赵树理先生发表的短篇小说《登记》改编成戏曲。就受欢迎程度而言,沪剧版本的《罗汉钱》首屈一指。

该剧故事发生在解放年代初期,艾艾,一个生长于江南地区农村淳朴善良的木匠女儿,勇敢地恋爱上了小晚,一个同是张庄的男青年。为此流言蜚语从那些封建“卫道士”嘴里传开了。村长不同意他们结合在一起,因为他认为这两个青年败坏了风气。张木匠要另为艾艾配亲。深受婚姻不能自主之苦的艾艾的母亲小飞娥,当年就是因为遭到父母的强迫才在并不情愿的情况下嫁给张木匠的,结果婚后饱受折磨。所以,她力挺艾艾与小晚的婚姻。而这小俩口也没有屈服于各方面的压力。之后《婚姻法》颁布,两人终成眷属。《燕燕做媒》是女主角燕燕给艾艾与小晚做媒,向艾艾的母亲小飞娥唱出的唱段。

二、从《紫竹调》到《燕燕做媒》

作为地方民歌,节奏上活泼明快而旋律上爽朗抒情的《紫竹调》通常用于叙事、抒情和交流思想,极具江南水乡特色,其情绪乐观亲切,形式上囊括了女声对唱和独唱。提起《燕燕做媒》,就会让人油然地想起《紫竹调》。《紫竹调》曲牌出现于早期的沪剧同场戏,是在《双脱花》这部戏中磨豆腐场景中演唱的。而剧中用来支撑滤豆浆的布网的两根被称作“紫竹”的斑纹竹子(黑竹),成了调名的缘起,也就是节奏为2/4拍子的“紫竹调”。

将“启承转合”四句体作为其基础,《紫竹调》进行了“转前加垛”,也就是将两个五字“垛句”加在了在第三句“转”的前面。跟许多民歌小调一样,它的第四句是重复句,用此手法使得结束感得到了加强。

遇到叙事场合以及抒情和交流的场合,唱正调(C调或D调)的女声可能以独唱形式去展现,也有可能以对唱形式去展现,而唱反调(即F调或D调)的则由男声担任,只不过就运用而言并不多。那抒情而流畅的曲调清丽而脱俗,优美而动听。

到了今天,《紫竹调》经过多年的传承、发展,已经作为沪剧标志性的曲调而为大众所熟悉。鞠秀芳教授(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研室)对于《紫竹调》的见解独到。对于后两段显得词意隐晦的老版本,在保持原版歌词的线索依旧是唱箫、鱼、镜的前提下,鞠秀芳教授进行了大胆的修改,并认为这种创新是必要的。她对于“紫竹调”中紫竹的阐释是:细长而色泽深紫的紫竹是竹子的一种,南海普陀山是它的产地。将这种竹子锯成段,可以制作管箫。《紫竹调》正是得名于这种可做乐器的紫竹。

《紫竹调》在各地版本很多。其中,F徵调为《紫竹调》江苏民歌版本所采用。歌词中描绘的场景为:箫儿对着那嘴巴,嘴巴也对着那箫儿,这是年轻的妈妈送箫给她的宝宝吹。而箫正是她亲手所做。这样,宝儿会吹曲子了——新时代的曲调从箫中流淌而出。而定调A羽的,是曲调和常州民歌版本相似,只是较常州版本波音少的宜兴民歌《紫竹调》,相对而言,曲调更为简单。作为典型的双脱花,体现别样的风景的常州版本是五声G徵调,让人美不胜收:两根磨豆腐时用的挑豆腐布担子就是由紫竹制成,跃然于前的场景典型的就是“卤水点豆腐”了。不过,今天最常用的版本,也是与《燕燕做媒》最接近的版本,莫过于《紫竹调》最典型的版本即苏州民歌版本了。歌词大意是这样的:折下根直直紫竹送哥哥做根箫,吹出鲜花调时,哥能不能想到送箫妹?一条可爱的小金鱼被钓了起来,游来游去真好玩儿。A徵是此曲的定调。苏州《紫竹调》其实还有第二版本。它和前者不同之处在“箫儿对着口”这一处:加了小附点的十六分音符在前曲中使用了,而前十六加上后十六的搭配用在了后者上面。另外,两者的旋律也有异。改编了位于第一段和第二段同样的地方的旋律,依字行腔。唱起来更生动有趣的是后者,这里有两段的“转”,它和“口儿对着箫”旋律一样,富有趣味。本曲定调A羽。苏北地区《紫竹调》的歌词有三段,C宫为其定调的歌词描述的是箫、琵琶和铜镜作为一对年轻恋人之定情信物,是他俩之间的深厚感情的真实写照。

《紫竹调》是一首江苏民间小调,是广泛流传在吴语区的传统歌曲,南方风格浓厚。词意多为两类:充满了恋人间的柔情蜜意,妈妈对小宝贝的爱恋之情。这是江南特有的一种曲调,同中求异,自成一体。

就总体上而言,《紫竹调》作为一首传统歌曲,是在吴语区广泛流传的江苏民间优秀小调,在沪剧段子中经常出现小调片段的身影,对之耳熟能详的听众非常喜欢,但也显示出此手法的单一乏味。唱段中,除了那些非常短小且非常精炼的唱段之外,通常要做到对音乐素材做有机的处理,例如重复、变化、发展,这些手法往往运用数次,或者跟其他的片段进行交替进行。吸取了《紫竹调》结构特征的《燕燕做媒》,整个唱段配器前后的明显不同和发生在两个戏剧人物身上的明显的演唱变化是通过轻快地演唱三次,让听众从听觉上感受到的。除了第一句,曲中5-29小节作为第一唱段全由燕燕演唱;30-54小节在第二唱段中被分为了三个小部分,是交替角色式的演唱,顺序为从小飞娥到燕燕再到小飞娥;作为由燕燕首先开唱的是分为五个部分的第三唱段。对旋律材料结构的巧妙处理和对精妙手法的运用,体现了作者的在借鉴《紫竹调》音乐处理方式方面的深思熟虑,使不均匀的音乐处理方式优点得以凸显,主线故事内含的表达恰如其分。

《紫竹调》和《燕燕做媒》无疑都为我国传统音乐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财富。前者最耳熟能详的旋律在很大程度上被运用在《燕燕做媒》中,使听众一听就知道是哪首歌曲。

研究后不难看出《紫竹调》的演进是“由易至难”的。同为2/4拍,节奏型由八分音符构成,运用最基本五声音阶的是江苏版本;节奏变化为十六分音符的宜兴版,使听众喜爱的要数旋律变化方面的微妙了;由于结尾落在G音上,所以整曲定为G徵调的常州版出现的变化体现在了五声音阶的调式上;拥有两版的苏州《紫竹调》A徵调和A羽调分别为前一版本和后一版本。“问婶婶呀,我做媒人可稳当”跟《燕燕做媒》手法相同,这源于和苏州地方音乐素材的关联性;五声调式C宫调也同样见于苏北民歌版。研究可知:覆盖面广的《紫竹调》曲调,在传唱中出现新的节奏型,改变了调式,使歌曲越来越受到大众追捧。现如今,成为上海音乐符号的《紫竹调》无限风光,茅善玉也将《燕燕做媒》唱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

由民歌作为其基础而又是民歌的发展与升华的戏曲音乐不可能凭空地被臆造出来,这是一个复杂微妙的过程,是绝不可能通过对音符的简单增删办得到的。就地域性显著这一点上而言,戏曲和民歌十分近似,因此它们在旋律的特点上极为相似。虽然听众们熟悉小调,但要反复地对其中的音乐素材进行“去单一性”的发展变化处理,跟其他片段配合交替出现,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喜爱。就《紫竹调》和《燕燕做媒》而言,前者本是地地道道的民间歌曲,后者则是改编与民歌的戏曲,而后又有新版《燕燕做媒》是在戏曲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创作歌曲。他们虽然是不同的作品,但由于艺术加工方面的“异曲同工”,使得这两者都很成功地征服了听众。后者承载着前者的传承与发展。

[1]朱介生,徐音萍,编著.沪剧音乐简述[M].上海音乐出版社,第384页.

[2]《民族音乐研究》第七辑:《中国声乐研讨会论文集》第139页.

[3]《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下册).

[4]乔建中,编著.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23.

On "Purple Bamboo melody" and "Yan Yan matchmaking” from the music ontology and structure

Li Lei, Yu Wei-jie
(Music Department, Hefei Normal College, Hefei Anhui,230009, China)

"Purple Bamboo melody" is the folk ditty in Jiangnan area, also belongs to the minor love, there are many versions, as the basic tunes and popular tunes for the Shanghai local opera. As Jiangsu folk songs, its musical elements and structure form was absorbed by "Yan Yan matchmaker".

Purple Bamboo melody; Yan Yan matchmaking; music ontology; structure; relationship

J64

A

1000-9795(2014)06-0080-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3-11

李 雷(1980-),男,安徽芜湖人,助教,从事声乐演唱方向的研究。

于伟洁(1984-),女,安徽合肥人,从事声乐表演(民声)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艾艾燕燕沪剧
戏曲现代戏基于剧种特色的艺术探索——以沪剧为例
原创大型沪剧《担当》演出成功
红包
可爱的艾艾
至少你拥有最好的年华
《世説新語》“艾艾”再釋(一)
该“说”不写“说”
五只蚕豆耳朵
沪剧《雷雨》海报
沪剧《魂断蓝桥》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