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普通话教学增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析

2014-04-17袁和平

教育与职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普通话素质

袁和平

人文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湖北省教育厅职成处今年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职业院校要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鉴于此,职业院校应在各类课程和校园活动中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普通话课程作为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理应成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师应借助这个载体,全面、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通过普通话教学,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党和国家要求大学生要品德和学识双轨发展。因此,高校要从保证大学生成长成才出发,既要重视大学生学识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大学时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高校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充分借助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如普通话课程等,同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需。

1.在普通话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普通话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些经典科学理论都能为大学生培养道德情操指明正确的方向。还要鼓励大学生学习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一系列要求,即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这些道德规范,是国家、社会对个人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经过几千年社会实践凝聚的精华部分,是衡量人们道德素质的标尺。大学生只有按照这些去践行,才能稳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2.借助普通话朗读作品为大学生确立道德榜样。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大学生要捍卫道德,宣传道德,实践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教师在进行普通话作品朗读训练时,应指导学生多读一些经典作品,从经典作品中为学生确立道德榜样,让学生通过这些榜样的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经典作品中,从《三字经》到《论语》,从《道德经》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等,都蕴藏着道家精髓和儒家风范,熠熠展示着博大精深的魅力。学生不仅能从中找到道德的榜样,还从中能吸取奋进的力量。

3.鼓励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自我道德的实践。大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又有了道德榜样,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自我道德实践。从实际生活出发,是我们提升道德修养的起点。当前,我国正在向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昂首迈进,我们的道德就是倡导和弘扬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等基本规范,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使国民具有较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要实现这样的道德目标,个人的自觉践行非常关键。中华民族素有讲究道德的优秀传统,往哲先贤的著述浩如烟海,这些都是强调齐家修身治国,强调知行合一,是对道德修养规律的深刻认识,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其中的“格物致知”,联系当下实际,其道德的所“格”之物,就是在社会实际生活中认识道德,在参与社会服务中彰显自己的道德热情;所要“致”之知,就是通过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奉献,感受道德力量,领悟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等道德规范,在不断进行的自我道德实践中提升道德水平。

二、通过普通话教学,培养大学生的交际素质

成功学告诉我们,现代社会最有力的事业发展工具之一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已经成为现代人事业中的一种重要的资源。当今社会,并不是公关人员才需要人际交往素质,一个人不论在社会中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有处理各种社会交往关系的能力,需要能与各种对象协调合作的能力。

1.通过普通话语音教学让大学生言语更加规范,为人际交往奠定了基石。语言作为社交的工具,在人际交往中是一种杠杆,它既可以促进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还可以促使语言更加规范,从而促进个体社会责任心的培养。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语言的不统一,导致人与人的交往存在很大的隔阂。通过普通话教学,可以让语言统一规范,人际交往变得更加畅通,减少误会,增进感情和理解。

2.有效利用普通话教学创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条件。普通话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协调、鼓励和情境营造等方面的作用,努力营造轻松、和谐、开放的氛围,尽可能为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普通话教师要组织以尊重、民主、启发、参与为原则的主体性教育,在努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同时,注意营造自由探讨、平等讨论的和谐民主的氛围,注重创设合作学习情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理解,保护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兴趣,根据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实施人际交往素质教育,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了示范训练,而学生间的探讨、交流、协作也是人际交往素质提高的重要渠道。

三、通过普通话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加强普通话语音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普通话语音字正腔圆、语调抑扬顿挫、表达流畅自然,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美感。尤其是普通话的双声、叠韵以及声调的高低升降曲折之美,更是让普通话堪称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大学生进行语音强化训练,训练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并使语音训练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通过不断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普通话作品朗读也有很高的审美标准,作品朗读涉及朗读者的知识底蕴、文学修养、发声方法以及朗读技巧等多方面的内容。作品朗读首先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即朗读者在原文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感受、人生阅历、审美经验以及朗读技巧,将文字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审美过程。

普通话教材中还选用了诗歌、散文、绕口令、小故事等,这些也都表现了美的理念,它们都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有机结合。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另外,普通话教师还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散文朗诵等比赛,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散文中的韵律美、修辞美、文辞美、情感美,在提高朗诵水平和能力的同时,也逐步提升审美素质。

四、通过普通话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情感素质

1.通过普通话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作品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作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如《海滨仲夏夜》《济南的冬天》《绿》《苏州园林》《泰山极顶》等,这些作品描绘了祖国河山的无限美好,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国家荣誉感》更是通过世界杯的巨大吸引力,激发青年大学生为国家的荣誉和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大量的爱国题材的作品,让学生在训练普通话的同时,也让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培养。

2.通过普通话教学,培养大学生的乡土情怀。教师在进行普通话语音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标准音,在教学中,可以将标准音和各地方音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两种语音的差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标准音。在作品朗读教学时,教学可以利用一些歌颂家乡的作品,借这些作品培养大学生的乡土情怀。作品《家乡的桥》就是一篇非常优美的赞美家乡的抒情散文,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听录音、学生朗读等不同的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在进行话题训练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我的家乡》等话题,要求学生通过对家乡的山、水、人等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在训练中,乡土情怀就会自然而然在学生的心中氤氲。

3.通过普通话教学,培养大学生的个人情怀。普通话朗读作品中,有很多描写了个人情怀,有写父爱、母爱的作品,有写朋友之情的作品,有表达朦胧爱情的作品。如《父亲的爱》描写的是深沉、伟大的父爱,《麻雀》《我的母亲独一无二》描写的是细腻、无私的母爱,《朋友和其他》写的是纯洁的友情,《永远的记忆》写的是朦胧的爱情。这些作品都是描写亲情、友情、爱情的情感美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训练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怀。

五、通过普通话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成功素质

1.通过普通话教学,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美国成功学专家对世界1000名成功人士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积极的心态决定了成功的85%。普通话作品中有很多作品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态,普通话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作品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如教师在教授作品《态度创造快乐》时,可以通过卖花老太太富有哲理的话语和沈从文的亲身经历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通过普通话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惜时习惯。普通话教师在进行作品教学时,可以通过作品培养大学生惜时的精神。普通话60篇作品中,有很多这样的作品。作品《和时间赛跑》通过一个小学生对时间的感悟并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与时间进行比赛所取得的成绩的亲身经历,最后得出一条真理:假若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教师可以通过这篇作品,激发大学生珍惜时间、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为将来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作品《一分钟》通过著名教育家班杰明利用短短的一分钟时间回答了一个渴望成功、盼望指点的年轻人的关于人生和事业的疑难问题。教师通过这篇作品可以引导大学生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理想和成功的人生。这些作品都是培养大学生惜时习惯的作品,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加以利用。

3.通过普通话教学,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意志是走向成功的法宝。教师在进行普通话作品教学时,可以通过一些相关作品对大学生进行意志的培养。作品《我的信念》描述的就是居里夫人通过五十年专心致志地坐在简陋的书房里艰辛地研究,终于发现了镭。可以说,如果居里夫人没有顽强的意志,她根本就无法发现镭。教师在进行这篇作品教学时,可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意志和对真理的探索精神。教师也可以通过作品《野草》的教学,培养学生弹性精神和韧性精神。

总之,通过普通话教学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大大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对世界、民族和人生的理性认识,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现代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普通话素质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