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发展路障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4-04-17施小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俱乐部规范体育

施小丽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21)

苏州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发展路障分析与对策研究

施小丽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2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苏州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找出苏州高校体育俱乐部在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维生性障碍、组织性障碍、开拓性障碍和稳定性障碍,并提出相关对策,为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路障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便成了大学院校追求的重要目标。大学体育作为高校的一门基础学科,随着高等教育步伐的迈进,其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高校体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对苏州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从而更好的促进体育俱乐部在高校中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发展路障分析研究

1.1 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目前很多高校都在逐步建立或已经具备体育俱乐部这种灵活的教学形式,但开设体育俱乐部的目的更多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不是作为体育课教学的延伸。目前高校虽然都有管理体育俱乐部的机构,但实际在运作过程中真正纳入其管理的并不多,大多只是形式上的指导,主要是学院、系部或组织者自己在搞,因此对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不规范、不到位;同时由于认识与目的不尽相同,有些制度成为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障碍,不利于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同时各个体育俱乐部制度规范不够健全;其中大部分俱乐部有制定规范的社团章程及管理条例,但仍有部分没有规范的章程,管理制度不够严谨;而且尽管有的俱乐部有章程和管理制度,但章程的内容上还不是很完善,制度落实的也不到位。

1.2 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维生性障碍。俱乐部的活动经费是其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润滑剂。经费通常是针对特定活动而言的,具有很强的临时性。但稳定的经费来源、必需的物质装备和财产,是任何一个体育俱乐部赖以生存和有效开展活动的必备条件。有资料反映,经费缺乏是目前制约体育俱乐部建设和发展的“瓶颈”,经费问题是体育俱乐部生存和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的高校体育俱乐部中,有一半的人都认为较为充足、稳定的经济来源是体育俱乐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除了经费不足,对于经费使用不当和经费管理不规范也是俱乐部常见的问题。由于俱乐部内部没有制定有效的经费管理办法,致使经费的使用缺乏规范的管理。有些俱乐部甚至以一些不合理的名义如劳务费、稿费、补贴等将俱乐部经费分配完等。大部分俱乐部都有专人管理,但并不是专业的财务人员,有些俱乐部负责人对其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导致内部经费管理混乱,这些都成为影响体育俱乐部发展和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

1.3 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组织性障碍。体育俱乐部成立的办法在各高校相关文件上均有要求,比如俱乐部负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有多少人发起、名称、章程,俱乐部指导教师等等;之后就要学校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和备案。体育俱乐部的成立虽然都有一些具体的条条框框,但办起来基本不难,这就使得俱乐部在成立之际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体育俱乐部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是体育俱乐部组织行为的主要体现,也是俱乐部优劣评定的一大重要指标,是以学生的兴趣为诉求点。体育俱乐部由于是在各体育单项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其专业的特殊性。从开始的组织活动策划,到包括场地、组织活动的次数和质量等都有可能造成俱乐部活动受阻,影响俱乐部活动有效的开展。

1.4 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开拓性障碍。体育俱乐部的日常事务管理和活动开展都离不开人,人力资源是保证俱乐部顺利开展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高校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开展主要参与者有俱乐部的管理者、俱乐部成员和俱乐部指导教师,他们在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中都各自发挥着作用。体育俱乐部管理者也就是俱乐部干事,是在校团委、学院下设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负责俱乐部的日常管理,是俱乐部工作和活动的骨干;俱乐部成员是学生自愿加入并参与俱乐部活动的,它是俱乐部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俱乐部指导教师是由负责人聘请来指导俱乐部活动的,是确保活动沿着正确方向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俱乐部发展的过程中,这些人员如干部责任性不强素质不高,服务意识差,心里存有小团体意识,导致俱乐部没有凝聚力,形成“家庭”式体育,从而阻碍了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俱乐部成员积极性不高、组织观念意识淡薄、对俱乐部活动来去自由等原因使得俱乐部组织如同一盘散沙,缺乏必要的凝聚力;指导教师由于体育教师本身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受到精力和条件的限制,对俱乐部指导力度不够,使得一些俱乐部组织在低水平上重复,这些问题的出现都阻碍了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1.5 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稳定性障碍。高校体育俱乐部持久、稳定的发展,需要依靠严格的监管机制、完善的自律机制来进行约束,要有固定的俱乐部成员参与支持。俱乐部本身就没有一定的强制性,不能通过制度或规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力,这也就使得体育俱乐部缺乏必要的监管。同时在调查中发现,俱乐部成员都是学生,参与俱乐部活动有些比较被动,自控能力比较差,对自己的言行有时缺乏一定的约束力,自律机制并没有完全的落实,俱乐部活动的开展不是很井然有序。由于本着自主、自愿、自由的原则,学生对参与体育俱乐部的活动的随意性较大。由于很多专业的学习压力较大,学生活动较多,因此成员在参与俱乐部活动的积极性有限,这就使得俱乐部人才不断流失,成为阻碍俱乐部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发展的对策

2.1 树立新观念,更新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制。高校要理顺和完善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俱乐部管理规章制度来规范俱乐部的发展;要明确体育俱乐部成员各自的职责,齐心协力搞好俱乐部;同时学校各管理部门及参与者都要转变观念,重视体育俱乐部在高校的地位及作用,使体育俱乐部与高校校园文化的统一。

2.2 解决体育俱乐部经费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校要解放思想,借鉴国外对学生俱乐部活动经费来源,拓宽经费来源的路径;经费账目要明细公开,规范经费使用的去处;同时对经费的管理者要加强培训,建立管理监督机制,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促进俱乐部经费的有效管理。

2.3 规范俱乐部成立制度,加强社团活动开展。在体育俱乐部成立之际,相关部门就要规范相关成立制度,严格审核;开展丰富多彩的俱乐部活动,提高俱乐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有创新意识,确保俱乐部活动的质量。

2.4 提高素质,加强内部机制建设。高校要关心俱乐部干部和成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素质的提高,要把体育俱乐部干部纳入到正规的学生干部管理范围,完善干部任用机制,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来吸引俱乐部成员,陶冶情操;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体育俱乐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提高责任心,促进社团健康、蓬勃的发展。

2.5 加强监督,规范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体育俱乐部的特点决定了俱乐部管理不能采用上下级管理的单一模式,必须注重协调、服务等职能的扩展。体育俱乐部是大学阶段重要的体育教育阵地,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政策支持,需要监管部门的积极监督,指引俱乐部发展方向;提高俱乐部成员的自我约束能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人才的培养,促使体育俱乐部发展壮大。

三、结语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加强学校、社会和群体活动间的沟通与交流。高校体育俱乐部应紧紧围绕其基本共性进行建设,注重自身内部建设、注重培养参与者终身体育意识,同时要努力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和因素,使得高校体育俱乐部更健康更和谐的发展。

[1]胡超.论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人才,2013(05):80-83.

[2]韩小菊.试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8):89-90.

[3]张杰.影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因素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8).

Research on Suzhou university sports club development road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Shi Xiao-l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21, China)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of suzhou university sports club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find out the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zhou university sports club in institutional barriers, subsist disorder, organizational barriers, obstacles pioneering and st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llege sports club development.

roadblocks, sports clubs, and develo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808

A

1000-9795(2014)06-0417-02

[责任编辑:陈怀民]

2014-03-02

施小丽(1983-),女,江苏镇江人,讲师,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的研究。

课题项目:苏州市体育局体育科研局管课题项目:苏州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发展路障分析与对策研究,立项编号TY2013-304。

猜你喜欢

俱乐部规范体育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