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教育管理制度的现状与改进思路

2014-04-17魏加登

教育与职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行政化教学管理管理制度

魏加登

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高校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时至今日,高校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瓶颈制约——大学管理行政化日趋严重的问题。如何改进大学管理制度中的过度行政化问题,已经成为学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此出发,就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的现状、存在的弊端以及改进思路等方面谈几点看法,就教于方家。

一、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的现状及其弊端

随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和我国高校改革的深入,建立现代化大学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我国高校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建立现代化的大学管理制度也随之成为建立现代化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学的管理制度是否适当、完善、科学,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关系到其能否承担起相关的科研任务,关系到其是否能够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学。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我国高校中管理制度过度行政化的问题十分突出,这就阻碍了现代化大学的正常建设步伐。

一般来说,所谓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是指不顾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完全依靠行政权力,按照行政手段、行政方式、行政运行机制管理教育、管理学术。从内容上来看,其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之分,广义的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涉及两大方面:一是与高校紧密相连的外部机构(主要是对高校负有管理权的政府部门)的行政化,二是高校自身内部在管理上呈现出来的行政化。狭义的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乃是指高校自身管理上所呈现出来的行政化。本文所探究的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上来讲的,即大学在管理过程中,用过度行政化的方式管理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科研人员的学术活动等,致使大学的种种管理制度纷纷被打上“行政化”的标签。

内部行政权力部门繁杂过多,行政权力过大,干预、管理领域泛滥,是当前我国不少高校在管理制度上凸显出来的行政化特征。大学管理行政化的弊端业已随之显露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高校的宗旨来说,大学在性质上属于培育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在功能定位上则是从事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机构。作为大学管理体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教学管理体制本应该在尊重大学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和进行,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被深深打上了行政化的烙印。如管理过程中,作为教学计划的决策者,相关领导阶层始终围绕完成行政指令、教学计划任务而采取被动的、僵化的、封闭式的管理,忽视了具体的教学管理和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管理目标多元化、管理手段多样化、管理环节多层次化,导致决策制定者很辛苦又不被理解,管理者执行者很无奈又无力改变局面,而处于被管理对象角度的大学生,则既被磨平了个性和积极性,又被压制了创新动力和能力,最终被塑造成千人一面的“标准模样的大学生”。

第二,高校管理部门行政化的增多泛滥,还有一个隐性的表现,那就是学术机构也被潜移默化地行政化。这种现象也可称之为学术行政化和学术组织行政化。其结果就是行政权力明显地高过学术权力,以行政权力来指挥学术研究,导致行政指挥者往往不顾学术研究的规律,常常随意下达学术研究必须完成的成果数量,而忽视了学术成果的质量,这种局面在大学中非常普遍。这种管理制度的结果往往会致使高校权力横行,学术研究应该享有的资源被浪费,学术力减弱,从而使得高校所应有的大学精神丧失殆尽。由此而形成的恶性循环,将使得高校教师无心科研教学,学生无心读书成才,高校管理者无心服务奉献,最终导致人人追求行政权力。

第三,纵观当今为数不少的中国高校,其管理机构臃肿不堪,效率低下。这些机构多的不是学术研究或教书育人的机构,而是行政化的机构。多数的机构,诸如组织部、宣传部、财务处、人事处、团委等部门在职能上只承担行政任务,却占据着大量的学校资源。此种管理制度所衍生出来的种种社会弊端也应引起重视。例如,伴随行政化的权力腐败现象日益扩散在大学管理制度中,进而滋生出学术腐败、职称评定腐败、高校招生腐败等。又如随着大学宗旨和职能的丢失,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之摇篮”的美誉将不复存在,由此导致处于大学生在审视人生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时候,往往以权力价值为标准,而大学生又常常是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承载者。这样一来,社会上民众的价值观也势必因此而受到他们权力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的改进原则

放眼当今,建设现代化大学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以此为指导,顺应时势,减弱、乃至去除行政化,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化大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管理制度要想实现弱化以至于去行政化的目标,必须遵守以下三大改进原则:

第一,要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的中心。大学要实现真正发展,前提是根据大学的宗旨准确定位大学管理制度的性质及其服务功能。众所周知,大学的主要宗旨在育人,而非制器,也就是说,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孕育大学精神。作为服务于以上大学宗旨的大学管理制度,理应以此为指挥棒,即大学管理制度要始终以“培养新时代大学生”为中心,为此必须要正确地认识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将社会之需、时代之需与学生之需结合起来;要根据大学教学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并执行科学的教学管理,组织积极的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到应有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应有的素质和素养;要建立完善的、系统化的培养体系,尽最大程度地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符合需要、个性多样、创造力强、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大学生人才。

第二,要紧紧依托开展科学研究的阵地。大学是研究学问、探索和追求真理、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场所。作为社会领域中知识和思想的集中营,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上承担者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责任,这一切最终能否实现,有赖于大学中的科研教师是否能够自由地开展科研,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的管理制度有关。科学研究要依靠合理的制度保障来完成,自由探索要依赖正确的管理来实现。科学的、合理的大学管理制度,可以为科学研究、探索真理提供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环境,因此,大学管理制度改进过程中,要以扎实科研为重镇,努力为科研工作者搭建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平台,推动科研活动顺利开展,促成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三,要坚持把为大学发展提供服务作为最终目标,并坚定不移地开展科学改革。以服务高校为功能定位的大学管理制度,不但要突出以促进学术研究活动、培育大学生人才为中心,将学术科研者和大学生放在高校管理制度主人翁的位置上,并以此来设计大学管理制度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人员、其他结构元素作为后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大学管理制度中亦应有一席之地。时至今日,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现象不但严重,而且形成日久,改掉这种弊端,不仅需要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勇气和胆识,更需要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智慧和策略。

三、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的改进途径

(一)引进科学观念与科学方法

1.教学管理制度要科学化。教学管理者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重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新价值取向。作为大学教学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和尊重教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摆脱将教学管理看作管理人、限制人的落后观念,在新思维中加入富有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中,要注意引进新型管理制度,将制度化的内容与人性化的管理结合起来。此外,在教学管理制度中要落实教学相合、教学相竞的体制。要通过教学管理营造出一种教与学互相配合的和谐氛围,促成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大学生、大学生与大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有序、共同进步;引入科学规范的竞争体制和激励机制,使得学校成员之间通过合理的竞争,不断鞭策自己进步,在取长补短的同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效率。

2.科研管理要科学化。除了培养大学生人才之外,科学研究、探索真理是大学所承担的另外一大责任,要实现这一责任,作为科研管理层,必须摒弃“外行管理、指导内行”的陈旧模式,通过提升有学识、有管理能力的“内行人”为科研管理领导,或者通过提升科研管理领导的“内行功力”,以此保证所制定的、与科研有关的奖励机制、约束机制、评价机制、科研人员晋升机制等科研管理制度不至于重走“科研管理制度行政化”的老路。

(二)完善内部行政管理机制

1.精简高校行政机构,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鉴于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的主要弊端之一是结构臃肿,行政人员冗杂,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必须大刀阔斧地精简机构,将不必要的部门和人员果断压缩,将可有可无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合并,将在职能上有交叉的部门和人员重新划分,以此避免重复浪费,提高大学的工作效率。

2.高校管理者的选举和任命要在逐步取消上级直接任命方式的同时,建立起民主选举制的方式。产生出来的高校领导阶层在观念上只应有分工的不同,服务领域的差别,而不应再有行政级别高低的区分。正如温家宝同志所言:“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大学最好不要设立行政级别;要让热爱教育、懂教育的教育家来办学。”

3.完善包括监督体制、评价体制等在内的大学管理体制中的其他子体制。要提高监督机构应该具有的权力,加强对高校监督系统的保护,形成高校教职工、全体大学生及有关舆论机构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以之对高校的管理进行有效监督;要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制,弱化行政权力在职称评定上的影响因子,建立由真正的学术专家、教育专家以及大学生组成的评判机构,建立由科研成果、学生评价、社会反响等要素组成的评判标准,建立由民主评议、集中决议等组成的评判程序,最终形成科学的评判体制。

猜你喜欢

行政化教学管理管理制度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
“去行政化”破冰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