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

2014-04-17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精神

胥 青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南通 2260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1]。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对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

1 红色文化所包涵的精神

红色文化是指“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系列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文艺作品、革命歌曲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革命根据地、革命领袖人物故居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文化氛围等”[2]。它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有机体。精神文化主要指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制度文化是指革命时期形成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物质文化是指革命文献、文物、革命根据地、革命领袖人物故居等。红色文化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铸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不断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1.1 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精神

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谱写的一篇壮丽篇章,是共产党人在实践中锻造出来的崇高品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共产党人就怀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面对血雨腥风的艰难岁月,面对生与死的考验,面对敌人的凶残,他们始终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沉着面对。他们一生淡泊名利,时刻准备着为革命牺牲。回顾革命历史,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人很多很多,有“生的伟大、死的关荣”的刘胡兰,有以身作则、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有甘愿吃苦的孔繁森等等,他们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和行动,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正是在这种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下,我们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1.2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充分展现了党和人民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革命时期,针对中国国情,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开创性地提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社会建设时期,又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些理论是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共产党人开创性地寻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正是共产党人的这种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中国一步一步迈上新的台阶,从而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1.3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

艰苦奋斗是人类一种永恒的精神力量,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毛泽东曾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全党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红米饭、南瓜汤”、“朱德的扁担”等所体现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在极端困难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所孕育的。延安时期,我们党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组织边区人民进行生产自救,战胜了各种困难。艰苦奋斗一直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是我们党的重要思想精髓。由于当前,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与发达国家比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需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为开辟社会主义新天地而奋斗。

2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2.1 红色文化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形式单一问题,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虽然很多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形式,但是由于人力、财力的有限,往往活动的开展是形式大于内容,没有实质性的突破。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丧失参与学校活动的兴趣,从而失去了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开拓创新,寻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获得真知。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经过长期积累、实践证明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具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有革命遗址、纪念场所、革命文献等;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有革命精神、红色歌谣、红色影视等。通过红色文化的引入,可以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如红色经典影视、红色歌会、红色旅游、红色网络、红色主题活动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高校可以科学合理地将这些形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2.2 红色文化充实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是要求大学生接受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及其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目前来看,高校的思政课程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校园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仅靠这些还远远不够,而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创新精神等教育资源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通过实际事例让学生明白在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人民能翻身做主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好儿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奋斗终生。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高校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3 红色文化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高校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纷纷采用各种形式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践表明,选择那些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事例,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通过选择红色文化中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四项教育,可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一是人生目的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金钱和拜金的界限,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思想。划清享乐与享乐主义的界限,自觉克服享乐主义的影响。划清个人利益和个人主义的界限,自觉抵制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二是人生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正确认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三是人生价值教育,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为家人、为社会尽责。四是人生态度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积极、正确、乐观的人生态度,不管在哪种环境中,都能够保持坚定的人生信念和顽强的斗志,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悔人生。

3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如教育者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被弱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被弱化,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被消解。面对这些新问题,高校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红色文化的融入,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1 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

当下,不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积极性差,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好。教师必须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可以将红色文化教育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去,如在讲解中国革命发展史的过程中可以讲一些革命历史事件以及革命英雄等红色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意识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也可以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让学生感到事实就在身边,从而更容易接受。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育,不仅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世界中感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情怀,帮助他们在新的时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3.2 利用高校周边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

大学生个性独特,情感丰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很多学生不喜欢安静的课堂教学,而喜欢有个性的课外实践活动。高校要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可以通过自身的地理优势,与附近有名的革命教育基地建立紧密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和体验,让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如期开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领悟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激励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做一位有爱心、责任心的社会公民。每年暑期高校都会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可以借此契机,组织学生去革命老区体验生活,让他们切身感受一下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精神,使他们心灵受到洗涤。

3.3 扩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高校要积极投身到网络教育研究中去,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性,教育过程的平等性、交互性、虚拟和及时性,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积极开展红色网站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网络,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红色网站在建设过程要强化内容的理论性,满足大学生的理性需要;注重内容的时效性,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突出内容的客观性,促使大学生自觉接受。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L].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蔡红梅.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6(19):81-82.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