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
2014-04-17李静廖其发
李静 廖其发
为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力度,教育部在2011年12月24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建立职业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目前,学术界没有对建立职业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就我国建立职业教育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相关问题略作论述。
一、建立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必要性
自2007年以来,我国已经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但所惠及的仅是普通教育。我们认为,我国建立职业教育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十分必要且迫切。
1.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特别是对其培养质量的需求达到了历史之最,中央财政对其经费投入的强度亦是史上最大,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空前增大,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职教师范生的招生质量和培养质量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职业教育始终未能以主流教育身份深入民心,难以吸引到足够多的优秀生源;另一方面,“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高等院校,不仅没有完善的体系,也没有一所大学”①,难以与专门培养普通教育师资的部属师范大学相媲美。因此,职业教育更需要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实行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该政策一旦试行,不仅可以吸引优秀生源,还可以借此扶持一批有代表性的职教师范大学,为我国职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根据我们近年对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40多个县域单位2912位教育工作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对当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从很好到很差的五个等级评价中,平均评价等级为2.55,介于“较好”到“一般”之间,但偏于“一般”,其中,有41.3%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有9.5%的人认为“较差”,有1.8%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差”。相对而言,东中部被调查者的评价略高于西部的被调查者,其平均评价等级分别为2.44、2.60,其中,评价为“一般”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9.4%、42.2%,评价为“较差”的人数比例分别为6.3%、11.0%,评价为“很差”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1%、1.6%,其P(Sig)值为0.000,差异显著。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西部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比东中部更低。在实地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特别缺乏双师型、跨专业的复合型专任教师,少数教师的思想品质特别是责任意识不强,难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从师资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来看,师资培养、培训的机制制度不够健全。“我国办学规模较大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仅有8所②,在专业设置上,这8所学校对中职学校专业目录的覆盖率仅为23.7%,且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第三产业的专业。”③其他职业技术师范专业则多集中在二级学院(系)。职教师范院校的覆盖面及培养质量不容乐观,我国的中职师资队伍素质和职业师范教育的培养水平亟待提高。一旦实施职教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再加上配套政策,势必会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师资,同时,还可以鼓励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职业教育和职教教师的浓厚氛围。
3.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多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逐步解决各种教育公平问题。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也是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旨在为一批优秀且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学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同时为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教育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但这一政策至今仍局限于普通教育领域。教育公平的内涵要求各层次各类别的教育都能实现公平,诸如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也应享受与普通教育同等的待遇。但在一般人眼中,职业教育的师资水平和办学水平偏低,学生所享受的教育质量比普通教育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受重视程度也比普通教育要低,因此,从教育公平的视角来看,免费师范生教育惠及职教领域是必要且迫切的。同时,国家通过公共财政干预来调控职教师范教育,能够提高职教教师的地位和吸引力,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4.国家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需要。“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之所系、全民族素质之所系,发展教育必须重视师范教育。”④高素质的职教师资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及专业技术人员,而高素质的劳动者能带动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建立由国家负担基本经费的职教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不仅能提高职教师范的生源质量,更是国家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需要。
二、建立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可行性
从我国的财政状况、社会民众及高校的期盼与支持、相关政策条文的法律保障等角度来看,在我国实行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是完全可行的。
1.国家已经具有建立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财力。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及其他相关机构(教学点)在内的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任教师有880962人。如果这些教师的平均工作时间为30年,就意味着每年需要补充大约30000名新专任教师,同时未来需要适当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加之中等职业教育的其他工作人员也需要一些兼具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素养的人才,粗略估计每年还需要另外补充10000名新的工作人员。这些新进人员需要达到职业教育师范本科学历的水平,也就是说,我国如果实行职业教育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每年职业教育本科师范生最大招生规模为40000人,按修业年限4年计算,每年职业教育本科在校免费师范生的最大规模为160000人。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费标准均不相同。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学费标准:普通类专业学费3200~4000元/生·年,艺术类专业学费8000元/生·年。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培养模式,‘双证书’制专业另增加技能培养学费1000元/生·年,住宿费标准为600~1200元/生·年。”⑤西南大学等部属师范大学非免费本科专业一般每年交学费4000元,交住宿费1000元,书费以实际支出计算。免费师范生就免交这些费用,同时每月享受600元的生活补助费。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强调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其培养成本要比普通师范生的培养成本高1/3左右。”⑥这里的培养成本主要指学费这一块。根据这些收费标准估算,如果实行职业教育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国家每年大约要为一般的职业教育本科免费师范生每人支出学费5000元、住宿费1000元,补助生活费7200元、书本费300元左右,共计13500元左右,如果再加上少量特殊专业需要增加的费用,估计平均每生最多每年需要国家支出的费用为15000元。以这样的经费支出标准估算,即使职教本科免费师范生发展到年最大规模16万人,国家实行全面的职教本科免费师范教育制度,每年需要支出的总经费一般不会超过24亿。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近日发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2236.23亿元,占GDP比例为4.28%”。⑦按此推算,即使按每年在校职教免费本科生16万人的最大规模和每生年支出1.5万、共计年支出24亿的最高支出标准计算,所需要的总经费支出也只相当于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2236.23亿元的0.108%,占2012年GDP比例的0.025%。这就是说,全面实现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国家需要额外支出的经费总量无论是占GDP总量的比例,还是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都较低,说明国家有能力来实行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实行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一般不会一步到位,最快也要五年左右才会全面实施。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逐步增强,未来将更有能力实行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
2.社会民众及相关高校的期盼与支持。当前,社会民众对职业学校颇有微词,对让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心有顾虑。建立一批类似于部属师范大学地位的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使民众看到国家重视职教的决心,使那些热爱职业教育但有名校情结的求学者打消顾虑,相信是民众普遍期盼的。同时,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出台,使得报考师范大学成为热门,更使得一此大学努力寻求成长契机,尤其是多年处于尴尬地位的8所职技高师院校,更需要依靠国家的顶层设计支持来大振雄风。另外,一些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有职教师资办学经验的重点大学,由于历史原因淡出职教领域,其学科构成日益走向传统普通教育,如若国家此时建立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并在这些大学的相关专业实行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势必会壮大这些大学的综合实力特别是职业技术与职业教育专业的实力,激发民众报考这些学校的热情。
3.国外经验及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免费师范教育的借鉴。为了使优秀学生投身未来的教育事业,很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各级各类师范教育给予各种政策的倾斜。如法国的各类师范教育一般由法国教师培训学院(IUFM)承担,其办学经费由中央政府直接拨付。“为鼓励学生报考师范学院,法国制定了相应的津贴制度,凡是报考师范学校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和进入教师培训大学学院的一年级学生,均可获得5~7万法郎的补贴。”⑧俄罗斯则除免除师范生的学费以外,还向其发放贷款,并规定若学生毕业后决定从事教师职业者,其贷款将由国家支付,自己无须偿还。此外,韩国和日本也颁布了师范生学费优惠政策。综合这些国家的情况,我国完全可以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对职教师范生实行免费政策。另外,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培养制度的成功实施,也让我们看到了职教免费制度可行的希望。此外,早在2010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就开始与海南省教育厅签订协议,“由省级财政支持,为该省的中职学校培养免费师范生。孟庆国校长介绍,目前学校已与海南、新疆、西藏、广西及浙江省温州市合作培养职业教育免费师范生”。⑨这说明地方政府也有实施职教师范免费教育的愿望。国外免费师范教育制度的实施,我国部属师大免费师范教育的试行,中职师资的免费定向培养的实践,都说明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有迹可循、有鉴可借。
三、建立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基本对策
实施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涉及招生院校与专业及招生规模的确定、经费投入体制与管理体制的完善、招生与就业相关制度的完善、培养办法改进等问题。
1.确定实行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院校、专业及招生规模。在院校选择上,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招生培养的单位要有一定的职教师资培养能力和经验,因此,在培养单位的选择上,可实行重点本科院校与有实力的一般本科院校相结合的原则。可优先考虑在一批重点大学先行试点,待成功后再逐步推广。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多涉及信息类、机械类、电气类、土木类、建筑类、食品烹饪类等相关专业,而培养这些专业的师资需要实力雄厚的理工科类院校的支持,尤其是一些老牌院校的支持,因此,可从曾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有过职业师范办学经验又有雄厚办学实力的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8所学校⑩中进行选择,根据兼顾地域分布与实力的原则,率先在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重点综合大学或理工类大学进行试点,将其打造为免费职教师范示范学校,试行两三年后,在办学历史悠久的8所职技高师院校中选择有实力的专业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待相关院校与专业条件成熟后再全面推广。在招生专业方面,参考过去全国职教师范有吸引力的招生专业,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师资需要量大特别是师资资源紧缺的专业来设置招生专业。在招生规模上,实行循序渐进、计划招生的原则。可以以10年为期,逐步达到每年招生40000人的最大规模。如第一年在若干重点大学试招5000人,以后每年适当增加招生院校和招生规模,到10年后稳定在年招生40000人以内的规模。在这些招生计划中,既包括完全的4年制职教师范本科,也包括在其他本科专业学习满2年或3年,再到职教师范本科学习2年或1年的学生。
2.明确经费投入主体、完善经费管理办法。对于实行职业教育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所需要的经费,中央财政应是经费投入的主体,地方政府可适当补充,如为全国数省培养职教本科免费师范生的学校所需要的这部分经费,由中央负担80%~90%,学校属地的省级财政负担10%~20%。如果只是某一省、市、自治区培养职教本科免费师范生的学校所需要的这部分经费,在东部地区,可由中央财政负担60%;在中部地区,可由中央财政负担70%;在西部地区,可由中央财政负担80%,不足部分由学校属地的省级财政负担。要简化财政下拨程序,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在各相关高校设立免费师范生经费基金会,设专人负责相关财政经费的管理,以充分保证经费的使用效益。中央和省级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学校财物的审计或督查,以保证学校经费专款专用。
3.完善招生、就业的相关制度。职业教育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应实行特别的招生政策。如前所述,可采取先在若干所老牌知名大学试行、再由8所职技高师院校跟进的渐进招生策略。与此同时,实行多渠道招生制度。生源既考虑普通中职学校的学生,又兼顾普通高中的学生,以及既有一定文化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技术工人,或是其他相关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招生名额可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面向偏远地区定向招生。学生入学后,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转专业,如免费本科师范生在补偿国家所支付的培养经费后,可转入非师范专业;而非师范专业的本科生,如果本人愿意、考核合格,也可以转入师范专业。
在就业方面,实行定向与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就业政策。职业院校可以提倡毕业生回其生源所在地为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服务,并以省为单位,搭建免费职教师范生就业平台。有人提出,免费师范生可参考公务员流程或者大学生村官制度,将各学校的招录信息发布到网上,供毕业生查询并申请,同时组织面试环节,以不限地域为前提,优先考虑本地生源。对于愿意流向偏远地区职业院校的学生,给予住房、职称、保研深造等方面的鼓励支持;对于有意省际流动的毕业生,可视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前提是不得脱离职教。当然,也鼓励以省为单位定向培养保研深造,完成学业后,须回原单位服务不得少于五年。而那些不愿留在偏远地区的定向生,可以适当放宽就业政策,诸如至少在偏远地区服务五年后方可自由决定去向,抑或支付至少两倍于国家所付费用的违约金后自由就业,但不得脱离职教领域。
4.改进培养办法、提高培养质量。免费职教师范教育或专业应着力培养优秀的职业技术教育家和教师,尤其要重视优秀中职教师的培养。由于职业教育师范生的来源和基础不尽相同,故其修业年限与课程设置及内容安排也应有所不同。如从普通高中升入的学生,应兼重基础理论、职业技能与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从中等职业学校、技术工人出身的学生及工科院校转来的,有相当技能基础的学生,应在进一步加强其技能培养的同时,适当重视其专业理论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对于从其他理科专业转来的学生,则加强其技能与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对于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学生,或是文化程度虽不及高中但技术基础较扎实的原为技术工人的学生,以及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其修业年限可定为4年,部分专业可根据需要适当延长修业年限。从其他理工科专业中途转过来的学生,其师范专业的修业年限可视情况定为1~3年。
国家相关部门如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鼓励和支持学校加强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教学研究,在条件保障方面向教师教育倾斜,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培养学校要安排名师给免费职教师范生授课,选派高水平技师担任课程教学,尽可能地建立职业教育师范生培养导师制度,强化实践环节,完善师范生在校期间到中等职业院校至少实习一年的制度。实行校—企—校开放合作培养方案,在招生时与企业及中职学校达成相关协议,以保证人才的顺利培养。在实行这些基本人才培养制度的同时,根据相关的老牌重点大学和8所职技高师院校性质的不同,分别实行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重点大学生源基础较好,可考虑实行“3+1”制,即三年学习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教师专业素养,一年到企业实习,重点培养职业技能等。在8所职技高师院校,可实行五年一贯制或“3年高职+2年免费本科师范教育”等培养模式。
总之,建立本科职业教育师范生免费制度非常必要,也具有极强的可行性。我国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逐步建立职教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
[注释]
①③曹晔.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和现实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0(2):7,6.
②包括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④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大战略举措[EB/OL].http://222.195.158.131/xuan/009547.htm,2007-05-10.
⑤参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科生招生信息网2013年7月11日发布的“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一文。
⑥王清连.深化职教师范生培养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2-05-16.
⑦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2013]7号)[Z].2013-12-18.
⑧李伟.论推广免费师范生制度的必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67.
⑨张国.免费师范生队伍要“扩容”[N].中国青年报,2012-01-21.
⑩这8所学校指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