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路径探究

2014-04-17邱锦炜罗裕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思想

邱锦炜 罗裕霞

(嘉应学院 广东梅州 514015)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路径探究

邱锦炜 罗裕霞

(嘉应学院 广东梅州 514015)

志愿服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规模大、范围广,但仍存有长效性不显著和整体性不突出等问题,亟需从组织引导、宣传教育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形成合力,构建整体性、协同性和长效性的发展路径。

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从“向雷锋同志学习”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从西部计划志愿者到奥运会志愿者、大运会志愿者、亚运会志愿者等等,大学生志愿服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吸引越来越多大学生参与其中,已成为大学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提升道德修养和完善个人品格的有效方法。大学生通过志愿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不以物质回报为目的的活动锻炼个人的意志,培养个人的品质,是一种利己利他的道德行为。道德是一种实践的精神,是对公序良俗的认同与践行,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宣扬并潜移默化为个人的道德品格,并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指引人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做贡献,还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在实践中提升道德修养,完善个人品格,体验生命力量,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

2.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理性认识社会和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志愿服务注重实践育人,引导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广泛了解社会,理性认识社会,在实践中自我体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实践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等公共服务领域,切身体验社会真实情况,推动社会公益进步,助长公民社会的力量,萌发并逐渐树立起参与社会治理的公民意识。

3.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增强责任情感和启蒙公益梦想的重要途径。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大学生志愿服务倡导服务育人,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念贯穿始终,符合当代青年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把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有机结合,将个人理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满足了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生志愿活动尊重每一位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不断地社会实践中增强了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公益梦想的弘扬和启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路径

1.强化组织,突显整体性。大学生志愿服务不同于具有自主发展的一般志愿服务,其主体是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青年大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有必要对其活动宗旨、内容、计划和方向进行有效的管理,强化组织,突显整体性。首先,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活动中的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占住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保证志愿服务的正确方向。其次,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引导作用。高校团委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职能管理部门,要严格规范组织的审批、监督、考核等工作,根据社会需求和组织功能,培育和扶持志愿服务基地,建立、整合、更新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在志愿服务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发挥引导作用,在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项目设计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保证志愿服务队伍稳定和服务质量。第三,高校可推广北京科技大学有益尝试,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实践环节纳入教学计划,编著《大学生志愿服务》教材,创办志愿服务课程网(http://zyz.ustb.edu.cn),举办“志愿服务文化节”,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使外在制约内化为自觉行为,有效调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2]

2.扩大宣传,增强协同性。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当今校园和社会中涌现出来的一股正能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载体,丰富了内涵,增强了实效,必须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广度和深度,多方合力,增强协同性。一方面,扎实细致做大做强志愿服务的硬环境,扩大宣传广度。在宿舍楼、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大学生活动频繁的地方,通过各种形式广泛传播志愿精神内涵和志愿服务知识,及时传达志愿服务活动安排,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参与度;表彰先进个人并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的典型事迹,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形成榜样示范作用,营造“必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志愿者主动提升技能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统筹兼顾做实做细志愿服务的软环境,挖掘宣传深度。在日常教学、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校园网、广播台、BBS等校园媒体中,不断普及志愿服务常识,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并通过官方媒体和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通报表彰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占稳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有效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形成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局面,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

3.严格考核,保证长效性。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是高校团委自上而下有组织有目的地参与校园活动或社会服务的行为,而非完全由大学生自发组织的自觉自愿行为,为保证志愿服务的长效性和常态化,必须制定一整套的服务认证和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的认证体系,是对志愿者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多,无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要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量进行科学、规范、系统的认证,可以通过创建“志愿服务认证网络管理系统”,由志愿者通过系统平台主动上传活动照片、新闻稿和服务对象回执等要件,通过审核即可获得相应工作量。

建立和健全志愿服务的绩效考核体系,主要是对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对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重大的导向性。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不计报酬的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因此,绩效考核体系应以激励表彰为主,对获得一定工作量的志愿者发放“资质认证”,如广东省共青团对服务满500小时的志愿者认定为“五星级志愿者”。激励表彰可分类进行,第一,个人类:如XX大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年度人物、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经理人等;第二,集体类或组织类:如优秀志愿服务团支部、优秀志愿者协会等;第三,项目类: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创新项目和精品项目等。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2).

[2]陈曦,等.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北京科技大学实践类课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和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9,8(11).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in vie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Qiu Jin-wei Luo Yu-xia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 Guangdong, 514015, China)

The voluntary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of undergraduates are large in scale, widely, but still there are not significant and long-term integrity is not prominent problems, need from the organization and guidanc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nd performance appraisal, form resultant force, build a holistic,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path and long-lasting.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000-9795(2014)06-0047-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3-06

邱锦炜(1985-),男,广东潮州人,从事高校德育研究。

罗裕霞(1988-),女,广东兴宁人,从事高校德育研究。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思想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