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2014-04-17陈辉
陈 辉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一分校 福建长乐 350200)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陈 辉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一分校 福建长乐 350200)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当代的教育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重任,中学历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其更具学科优势,本文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以实现教学目标和环保意识培养的双赢目的。
中学历史;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教学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承担教书育人任务的学校来说,肩负着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教学任务中的重大任务,作为中学历史课来说,一方面传统的授课方式、侧重点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历史课具有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学科优势,使其成为培养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而如何能够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生态环保意识渗入到历史课堂中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认识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重要性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加速了各种科学技术的诞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是以无限制消耗自然资源、大肆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由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危及当代人的生存环境,而且会给后世人造成极大的危害,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生态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就必须加强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学校的教育应当发挥主要作用,加强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这是时代的要求。
历史记载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中不但可以了解朝代更替的政治、经济等原因所在,而且还能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惩前毖后,以使人类社会朝着正确的轨道上前进。从历史的观念上,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始终贯穿在历史的进程中,只不过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过去历史课的侧重点在于讲授知识点、考点等,为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科学发展观,使学生认清形势,吸取历史进程中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经验教训,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其生态环境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摒弃传统中学历史教学观念
中学历史传统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应试,而对生态环境意识的渗透不到位,甚至一带而过,受到历史教材的束缚以及千篇一律的教学计划影响,教师在讲授历史课时往往较为注重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便谈到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往往深度不够或者不够严谨,如在讲到“大禹治水”和时往往更突出的是人类是如何战胜自然的,突出“人定胜天”的观念,对于当时的生态环境情况只字不提,使培养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机会白白丧失,应当看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在历史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如今历史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认清生态环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从观念上彻底转变过来,才能将生态环境与历史进程进行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理念奠定坚实基础。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意识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学习惯上还是在学生、家长的认同度上来说都处于主要地位,因此作为历史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将教材内容与生态环境意识融合到一起,做到统筹规划、有的放矢,达到传授课程标准的知识点和渗透环境意识的双重目的,具体来说,在教师自身观念的提高、教材文本的处理和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历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态环境方面理论知识水平,只有具备足够水平的教师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带给学生真正的益处。实际工作中,历史教师可通过业余时间多补充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通过对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对媒体上生态环境破坏典型案例的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并在课前致力于将本课内容与生态环境教育的结合,做出课堂授课计划,例如,在历史课本上介绍《人类文明的开端》时只提到几大文明的发源地以及其存在时间,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将文明部落衰落的原因引入课堂,使学生知道人类早期文明衰落大多都与大肆破坏生态环境有关,如两河流域文明的过度烧荒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其发展与自然规律相悖,最后衰落。同时,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将自身的行为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以为学生提供榜样的作用。
第二,由于当下教材中很少提及“自然”、“生态”、“环境”等字眼,使得仅仅使用书本知识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必须要在教材之外补充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并使其与课本知识能够较好结合,以便在课堂上容易找到切入点,这样穿插式的教学不但不会影响教学大纲任务的实施,反而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又使生态环保概念深入人心。例如,在讲授《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中“百家争鸣”的时候可以穿插当时人的思想名言,如道家的观点:“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教师要对学生强调:可见当时的学者已经足够重视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联想到当下,为求生存、求发展,获得短期内的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比比皆是,长久以来人类发展的历史都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和资源危机,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可见生态环保的重要性。通过这样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从而丰富课本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和,力求做到自然过渡。
第三,要改变过去教师“满堂讲”的教学方式,提倡“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而教师在课堂中仅仅作为主导者,把握课堂学习在教学计划要求的范围内即可,例如在世界历史讲述“工业革命”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各有哪些?”令学生回答,重点对学生回答的有关破坏生态环境、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方面的问题进行展开讨论。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枯燥的知识以影片、幻灯片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将两张不同时代(如工业革命前与现在两个时间段)同一地点的图片放在一起做对比,加深学生对人类历史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开设活动课使学生自主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在历史课中渗透生态环境意识固然重要,然而有些认识很难在课堂上表达出来,而通过开设活动课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在现实世界中的亲身感受去体验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历史课的内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如在学到《侵略与反抗》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存在侵略?侵略者的目的是什么?待学生讨论并回答完毕后,教师公布答案:侵略是为了争夺资源,而由于人类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所需的资源就越来越多,过度的开采和使用有限的资源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这一结论,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被过度开采过后的地质地貌,比如由于过度砍伐造成的山体冲刷等,并通过放映近年来发生的众所周知的泥石流灾害事件的影片,更深层次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这样的实践与课堂知识结合起来,对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环境意识是大有裨益的。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涉及到的自然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并且根据时代的进步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如今的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态环境方面因素,并将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日常学习中去,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而且可使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根深蒂固的生态环境意识,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葛松年.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83-84.
[2]白云.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的培养[J].学理论,2013(17):291-292.
[3]张虹萍.寓环境教育于高校的历史教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164-166.
[4]刘二艳.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301-302.
Cultivat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Chen Hui
(Changle in Fujian Province First Middle School the First Campus, Changle Fujian, 350200, China)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teaching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developing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iddle school history has advantage of disciplines. In this paper, certain explora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go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of win-win purpose.
middle school histor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ciousness; the education teaching
G712
A
1000-9795(2014)010-000023-02
[责任编辑:刘 乾]
陈 辉(1976-),男,福建长乐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