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2014-04-17杨娇丽李蔓荻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职业生涯高中生

杨娇丽 李蔓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对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杨娇丽 李蔓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高中生科学合理地选择文理科和填报志愿,尽早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职业,增强其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相关的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文章阐述了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并对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内容

近期某网站做了有关大学新生跟踪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有六成大学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另有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大学生毕业时有近4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错了专业,近60%的学生将跨专业选择职业。与大学生在专业选择面前的彷徨相呼应的是,很多高中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意向时显得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造成这一现状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高中生不了解社会,无法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就需要高中生切实了解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各类职业的供需情况和发展前景。因此,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规划,使学生学会科学地进行自我探索,正确进行职业定位,是减少学生未来职业选择盲目性,实现就业供需平衡的必要措施。

一、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高中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是顺应国际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各国逐渐开始重视学生自我认识、职业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和决策能力的培养。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中后期就把职业生涯指导正式列入初、高中学校的教育计划,“将职业与普通课程紧密结合,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关注并保证其实现”成为课程改革的新内涵之一。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模拟情景教学、职业体验、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职业需要的相关素质。我国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早期化方面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满足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心理学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从14岁开始趋于稳定,而对于职业的喜好和价值观形成也是在高中阶段变得具体和现实。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金斯伯格认为,11-17岁阶段的青少年在职业需求上的特点是:不仅注意自己的职业兴趣,而且注意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以及社会对该职业的需要。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人格特点、能力、价值观,不断探索适合于自己的最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型态,并为此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以及思维、判断、想象、创造力等综合素质。

(三)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自我潜能的最大发挥。职业是我们谋生的手段。如果一个人选择了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职业,就会发挥自己身上所蕴藏的潜能。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对职业、人生的重大抉择,如:文理科的选择、毕业后职业的选择、高考志愿的填报和专业的选择等。实际上是对未来职业的第一次真正的定位,会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后职业的选择和就业。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十分必要,不仅有利于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在就业前做好必要的准备,提高进入劳动市场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继续升学的学生,科学理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和专业,并从中找到学习的动力,使学生逐步从纯粹的“为学习而学习”转变到“为自己未来职业考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

二、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

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不仅是使高中生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总结和测定,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还需要在此过程中,培养起学生一种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正如弗洛姆所言“我们需要一个献身的目标,以便把力量整合到一个方向,以便超越我们的孤独生存状态,超越此状态所造成的一切疑虑与不安之感,并且满足我们企求生活之意义的需要”。美国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中就将中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三个方面:1.自我认识(self-knowledge);2.教育与职业调查(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exploration);3.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根据我国国情和学生发展需要, 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了解自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1.了解自己的兴趣志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影响人的一生。如果对一件事情兴趣盎然,就会抱有极大的热情,同时在面对困难时也会积极主动地排除障碍,争取成功。认清自己的兴趣志向是职业生涯规划中重要且具有指向性的一步。当一个人的职业与他的兴趣相符的时候,就会调动自己的积极因子,尽量把事情做到最好,也就更有可能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因此,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借助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弄清自己想干什么,有利于明确职业方向。在专业乃至以后的职业选择上,兴趣应该成为考生考虑的首选。

2.了解自己的能力。能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身心力量。能力没有好坏高低之分,只有类型的差异,而每个人的能力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些特点往往是通过所擅长的领域体现出来,比如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可以向理工方面发展;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可以向设计方面发展;有的人则对数字非常敏感,可以向数学财会方面发展……。所选的职业如果能发挥个人的能力特长,就能帮助个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能力对职业选择起着筛选的作用,高中生可以通过自我测评、心理测试、系统测试等方法, 对自己进行身心特点分析、自我优势分析、局限性判断, 从而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素质,以达到对自我及其适应职业的判断。

3.了解自己的实力。高考报名要正视自己的实力,这里主要是指自己预估的高考分数和所报学校与专业的契合度。学校选择和专业选择事关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高考成败。“选择学校要看层次,选择专业要靠兴趣”。因此,考生要明确自己的最终愿望,进名校名专业要有着实的把握。有些大学专业性较强,特色专业录取分数相当高。志愿报考选择期间,也正是考生忙于紧张的复习冲刺阶段,高考志愿填报的重担多是由考生家长承担。家长除了需要根据考生的成绩做出合理的定位,筛选学校;还要对心怡学校的历史沿革、优势学科、师资力量等有详细了解。尤其是要关注各专业的就业形势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多方面信息,避免因误解和盲目选择而导致遗憾。

(二)了解报考的专业是职业生涯规划选择的关键

1.要看懂专业。看懂专业,即这个专业究竟学什么。说到选专业,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是,不管是冷门,还是热门,我们第一要做的是了解专业的内涵,针对一个专业,我们要知道专业的一些常识,学什么、今后可以做什么。那如何了解专业的内涵呢?一是不要望文生义,单从专业名称上片面地认为这个专业将来是做什么,比如看到专业前冠有“国际”之名的都以为今后工作肯定与“国际”打交道;二是不要混淆,对名称近似的专业,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如“社会工作”与“社会学”是不是一个专业,“汉语言文学”是不是就比“汉语言”多两个字等等。还有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培养方向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深入了解才能获得。

2.要正确对待专业和职业的关系。在专业的选择中,学生和家长很自然地有个想法:选个好专业,今后好就业。有这样想法的人,在他们的心里就形成了一个判断,大学所学专业,就简单地等同于今后的职业。而另外一些人则是:随便先报个好考的专业,等就业的时候再好好找个好工作。在这些人的观念里,又盲目地把专业和以后的职业割裂开来。通过比较众多毕业生专业和就业方向的调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大学所学专业与今后的职业既不是等同关系,也不是完全脱离的关系。对于偏文的专业,如汉语言文学、法学、新闻学等专业,其就业范围的弹性比较大;而对理工科的一些专业技术较强的专业,如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医学、水利工程等,就业范围相对稳固,绝大部分学生就业领域基本在所学专业领域之内。所以要使学生在职业规划中明白,在专业选择时,要从自己的兴趣入手,从兴趣特长出发,找到自己的方向。

(三)了解职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

1.什么是职业。了解职业主要是了解职业的具体内容、职业前景及职业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等。不同的职业岗位有着层次和方向的差异,职业岗位和个人在学校的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努力和能力密切相关,这就要求高中生在校期间就要开始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并多方位地了解职业信息。获取职业信息的途径包括文字信息资源,如网络、书籍、调查报告等;口头经验资源,如已就业师兄师姐、身边的亲友、行业的优秀人才等;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目前,我国的高中实施的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可选择的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课,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提供了平台。学校也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和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比如,北师大附中为学生开展了“职业见习日”活动,学生们分别前往微软亚洲研究院、波音中国总部、通用电气等19 家企业机构见习,获得了工作特点、职责、职业技能等很多职场知识,激发他们对未来工作的思考,尽早做好心理、能力上的准备。

2.制定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自己设定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实施方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根据时间长短,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阶段:1.短期规划:通常为1-2年的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应完成的任务,对中学生来讲就是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目前的就业形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2.中期规划:通常为3-5年的职业目标和任务,这是人们最常用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来说,中期规划主要是在大学4年的学习中,合理安排学习生活,进一步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的发展趋势,进而明确职业的定位。3.长期规划:通常为5-10年的规划,主要设定较长远的目标,该阶段为基本已确定职业方向,而规划自己日后的发展前景。4.人生规划:是对整个个人价值体现的规划,即设定人生的发展目标。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发挥哪一方面的优势与专长?这种最长规划的前提必须是建立在自我分析与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否则目标就失去了意义。

综上所述,应该是基于个人能力和客观环境可以完成的行动计划,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尽早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规划,使高中生客观地认识自己, 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确立正确的职业方向、奋斗目标和发展策略,使自己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充满精彩。

[1]徐慧芳.高中阶段如何进行职业规划[J].高中生之友,2010(5).

[2]赵士果.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8(7).

[3]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教基[2001]17号.

[4]沈登学,孔勤,等.职业生涯设计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5]陈龙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6]王中心.简评美国高中职业规划辅导[J].中小学教育,2012(4).

[7]罗斌利.究竟学什么[J].高校招生,2010(8).

[8]朱宜斌.专业不等同今后的职业[J].高校招生,2010(8).

[9]郝从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浅议[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27).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in high school

Yang Jiao-li, Li Man-d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9, China;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The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to help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choic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of the science and the voluntary reporting, help them know themselves, understand the occupation, enhance their future occupation needs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in the high school stag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high school stage,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necessity; content

G630

A

1000-9795(2014)06-0286-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3-11

杨娇丽,女,北京人。

李蔓荻,女。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职业生涯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