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本质信仰事物

姜 珊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吉林长春 130024)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

姜 珊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在马克思主义本质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要触及人的灵魂,激发人们的精神信仰,实现个体和共同体在意义世界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所激发的人的精神信仰,它构成的是一种价值追求、理论自觉和人生体悟。在这种精神信仰的指导下还原给人的是两个世界,一个是社会世界,一个是自我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所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将这两个世界统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再有割裂的感觉。它的终极目标是引导人们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精神信仰

尽管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在总体上形成了如下共识: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一项实践活动,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实现途径;第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首先要解决认识的思路和方法问题;第三,从思想政治教育生存与发展的价值向度考察其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新向度。[1]

一、本质

我们首先面临的基本问题是,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本质观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在哲学中,人们对于“事物是否有其本质”的认识并不统一。本质主义认为,本质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所有事物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一个深藏着的本质,本质是客观的存在,是唯一且固定不变的。后现代的反本质主义抓住本质主义自身的逻辑缺陷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批判,颠覆了本质主义对于事物本质的信念或假设。它认为事物的诸多特征并不存在本质的、非本质的之分,所谓本质只是人们无法证明的一种信念或假设。马克思主义对于本质的认识与本质主义机械的、反本质主义唯心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承认事物本质的存在,它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性质和属性,事物的性质有主从、本末之分,一事物既有其主要的、根本的性质(我们称之为事物的本质),也有其次要的性质。把握事物的全部性质就能够认识一事无成之所以是该事物而不是其他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就能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特征,或叫质的规定性。这从根本上推翻了反本质主义的理论根据。另一方面,“本质”又是与“现象”相对的范畴。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它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所规定,是事物的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并非像本质主义所说的那样是唯一且固定不变的;而现象则是本质在各方面的外部表现,是事物的比较表面的、零散的和多变的方面。马克思主义本质观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科学视角。[2]

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就是要触及人的灵魂,激发人们的精神信仰,实现个体和共同体在意义世界的统一。

这里所指的精神信仰既区别于精神,又区别于信仰。精神信仰包含了两个维度,一个是精神的维度,一个是物质的维度。精神相对于物质,一个是指向内在的,一个是指向外在的;另一个是信仰的维度。信仰是相对于不信仰,是人们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和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与精神信仰相对应的就是物质信仰,比如拜物教,是把某种物当作神来崇拜的一种原始宗教。物质信仰塑造的人就是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的。而精神信仰是人的观念体系的灵魂。教育也是培养人们的精神信仰,如语文培养人们的审美,艺术陶冶人们的情操,它们培育的精神信仰跟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激发的精神信仰不是一回事。我们所激发的精神信仰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观念,它构成的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理论自觉、一种人生体悟。“掌握了这把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3]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人的精神信仰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固然有显性化、工具化倾向,但从根本上来说它的功能“是一种文化性的功能,是一种思想性的把握人的功能”[4]。其根本目的还在于对人的关怀,这一关怀“主要是着眼于处在当代诸种矛盾之中的人,反思社会发展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意义与基本价值,寻求人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得到全面发展的道路和真正的精神归宿”[5]。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6]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学科,它以意识形态为旗帜,引领和塑造人们的精神面貌,触动人们的心灵深处,让它成为人们的信仰,并通过精神信仰来凝聚社会、激发动力、指导行为。精神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高级范畴,是人们寻获自己和社会存在发展终极精神意义的精神追求。精神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理想和憧憬,创设这人们安身立命的终极关怀。[7]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精神信仰所遵循的价值观准则,分析问题、评价事物,选择态度和行为。对符合自己精神信仰的各种事物和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性评价和选择,对有悖于自己精神信仰的各种事物和思想行为,则持否定的态度。因此,精神信仰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或导向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具备这样的功能,能够对人们进行精神信仰的培育。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对人的思想的影响。而要产生影响,则要求人们对相关教育内容掌握、理解与不断内化。人的不断内化过程,就是人的不断自我塑造过程。“这不仅只是任意的理论的思索,它源于人必须塑造自己并需要理想模式为榜样这一极深刻的必要性。人类的不完善靠自我领会而得到了补偿,这种自我领会告诉人们如何完善自己。”[8]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实现的自我塑造不是全方位地实施,而是侧重于精神的塑造。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人对自身的塑造过程不是仅由简单的知识教育能完成的。这是因为如果人只接受知识教育,而不进行灵魂教育,不可能真正实现质的超越。思想政治教育带给人们的不是只是知识堆积,而是通过昭示价值、理想,引导人们思考自身、发展自身,导向人的本源,实现质的飞跃。借用雅斯贝尔斯的话来说就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9]

在这种精神信仰的指导下还原给人的是两个世界,一个是社会世界,一个是人的自我世界。在这个社会中有我们所弘扬的东西,在个人的世界中有它自己所追求的东西。 “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 [10]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实现个人的私德和国家的大德的统一,实现个体和共同体在意义世界上的统一。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总有一个精神建构的过程。人的社会化与政治化本身就是人实现精神成长的过程。接受已有的精神文化,理解现有的社会文化,是人的精神建构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精神生活的传递,其功能之一就是将人类的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传递下去。人不但接受着传统精神文化的教化,而且由于人生存于现实的社会之中,当世主流的精神文化以及各类思想观念,都对人的精神建构产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特别是主流的精神文化,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凭借主导阶级强大的政权优势与物质技术支持,实现了话语的霸权,使人们不得不接受其引导或受其熏陶。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精神文化的传播为人的精神建构提供了历史支持与养料,而它对主流精神观念的传播与宣示,更为人的精神建构提供了导向与支撑。“教育的意义的本身就在改变人性以形成那些异于朴质的人性的思维、情感、欲望和信仰的新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导向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灵魂的教育,它所想实现的正是柏拉图主张的心灵的导向。它不仅满足了人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而且使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汇总,整体精神素质不断地提升。归根结底,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的并不是生理与心理的东西,而是人的精神,通过它对精神的建构,而把心理和生理的东西“带”出来……最重要的是“引出”受教育者的精神来,因为精神是人的价值和力量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对人的塑造,关涉人的精神结构,并不是脱离社会现实的幻想式或空想式的引导,也不是完全按照人的自然本性由人自由地去构建,而是从历史的继承与社会的生活出发,引导人们充分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意义,它的根本课题在于“说明和回答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人生应该怎样度过这些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即引导人们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有条件的,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同时这个条件的产生需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服务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才能创造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从人的精神需要来看,精神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高级范畴,是人们寻获自己和社会存在发展终极精神意义的精神追求。精神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理想和憧憬,创设这人们安身立命的终极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与人的发展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引导与促进作用,这是由其本性与实践效能决定的。这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保障着人全面发展的方向,即它引导着人类科学地认识自身,正确地理解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从物对人的异化与人的异化中解放出来,做社会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从而朝着自由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着方向指引。它对人所产生的导向作用,深入到了人的灵魂深处,既帮助人们进行理性的思维,又引导人们去追逐理想的社会与理想的人生,实现自我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李忠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在逻辑与体系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4-105.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生活[M].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126460590.html,2014-05-04.

[4]约翰·杜威.人的问题[M].上海人民出版,1966:155.

[5]金生钹.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1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7]李忠军.关于高校辅导员本质的几点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8]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126460590.html,2014-05-04.

[9][10]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47.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To discuss the na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Jiang Shan
(Marxism Department,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China)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view of natu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ssence is to touch the soul, inspire the spirit of faith, realize the un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mmunity in the worl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inspire people's spiritual beliefs, it is a kind of value pursuit, consisting of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and lif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kind of spiritual beliefs of reduction to the person is two world, one is the social world, a worl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ll do , in fact, the two world integration,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bject no longer feel fragmented. It's ultimate goal is to guide people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and purpose in life, find the right way of life, thus to realize person's full scale develop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ature; spiritual beliefs

D64

A

1000-9795(2014)08-000087-02

[责任编辑:周 天]

姜 珊(1990-),女,辽宁丹东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本质信仰事物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美好的事物
回归本质
论信仰
童年的本质
铁的信仰
奇妙事物用心看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