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学经典生成的主要因素:文学审美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童趣儿童文学美学

张 硕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英语系 辽宁大连 116052)

儿童文学经典生成的主要因素:文学审美

张 硕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英语系 辽宁大连 116052)

本文从文学审美的维度入手,认为文学审美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经典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生成儿童;文学经典;文学审美

文学经典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并在历史长河中经受考验而获得公认地位的伟大文本。它既是一个民族或时代的标志,也是文学发展的风向标。文学经典的生成源自于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相互的作用,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实践形态、知识构建、价值指向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始终体现审美主体对审美活动的主体能动性。

文学,属于美学范畴,其讲述的对象和内容也必须具有审美价值。“所谓审美,抽象地说,就是人从精神上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与世界(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所发生的一种特殊关系。具体地说,审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中的现实美或艺术美的欣赏活动,是一种辨别美丑的再造性和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及情感体验活动。”文学作品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精神世界的交融,文学阅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审美活动,究其根源就是“审美”,通过对美的阐释,修辞、文体等方式的运用才是读者有了美的愉悦感,有了美学的标准才有了文学经典的产生,这个规律不仅存在与经典文学同样也适用于儿童文学。

一、儿童文学审美

文学作品首先就是具有美感的,儿童文学亦如此。刘绪源认为:“儿童文学的本质只能是审美,”儿童文学有了美感才能从内心引起孩童们的欢愉与感动,且这种美感还可以从心理变化转化为认知感、辨识能力等等,而这种变化才是儿童教育的根本效果。美,是一种介质,拥有了美,文学的教化作用和认知作用才能发挥其功效,“审美”是儿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方式,这种认识活动是精神世界的活动,是由内而外的一种教化,儿童通过文本的绘画呈现出来的艺术美体会其内在的思想和感受的传递,欢愉、忧郁、哭泣,儿童的审美方式和情感世界是独立于成年人之外的一种特殊形式。J.皮亚杰曾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对儿童与成年人思维的发展进行了多个方面的比较,儿童对复杂图形的认知只注重其整体感、对模仿游戏会身在其中自得其乐、绘画时又因缺乏综合能力而潦草之至。

(一)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把语言进行各种不同顺序的编排来刺激读者的审美。多位文学名家都对文学这种语言的艺术,有过自己的评述,例如,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把人们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以及思想固定下来,成为了文学的基材。韦勒克则说,语言是文学创作的工具,如同石块儿和铜是雕刻的基材,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因素,声音是音乐的构成基础。同样,结构主义美学家巴特也认为:各种文学作品都是一种语言,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来传达作者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感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和故事情节。

此外,儿童文学还要承担着传递人性和道德的信息,肩负着搭建下一代人的精神世界的崇高的责任和使命,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语言模式来选择文学语言,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语言和心理构建类为他们的成长铺路。

以低幼儿童文学中的童话故事为例,低幼儿童文学是“浅语的艺术”。郑春华的经典之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就是一本低幼儿童文学作品。它内容丰富有内涵、变现形式灵活生动低幼儿童的心理描写和语言表达鉴于低幼儿童准确无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还有围裙妈妈所组成的三口之家把中国典型的现代家庭微缩于此,借三人合力把中国家庭教育进行了积极的示范,正如在故事《两座小房子》中刮风下雨在这个家庭的发生发展:

风越刮越大,紧接着,噼里啪啦下起雨来。雨跟豆子一般大,打到树上,打在杂草上,打在小房子上。小房子慢慢湿了……

“下大雨了,我们还是回家住吧!”

“不行,我一定要住在外面!”

……只见他们头顶上分别顶着一块湿纸板,那是小房子的“窗”。大头儿子愤怒极了,挥着双拳冲天喊:“臭雨!臭风!”……

大头儿子的动作、语言,这段描写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天真和童趣。郑春华坚持“浅语艺术”的审美实践,成功的塑造了“大头儿子”这个家喻户晓得孩童形象,这部童话故事也顺利成章地成为了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

(二)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是用美的语言、美的思想、美的艺术给儿童以美的熏陶,使儿童能够理解美、欣赏美,在美的氛围中培育心智、汲取快乐。作家要爱护、引导并培养儿童对美的情感。

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是培育少年儿童的爱心、呵护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勇气与信心。而儿童文学的审美需要约定在儿童的审美范畴:纯真的美、稚拙的美、欢愉的美、变幻的美、悲剧的美。

纯真的美是稚嫩、纯洁、真挚和美好,是儿童生命固有的品性,童真美的表现。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等,这些作品旨在展现世界上美好的、积极的一面,而反面的却是及其简单到极致。

稚拙的美是天然的、不加修饰的一种美学特质。稚拙的美既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两者相结合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学境界。如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男孩捡走了小女孩的那只大拖鞋,还说将来有孩子的时候当作摇篮用,这幻想大胆新奇,透出了稚拙和童趣,也为作品增添了魅力。

欢愉的美是指用诙谐的方式来传递欢乐,用欢乐的事件引起思考。在《木偶奇遇记》中,匹诺曹反反复复地撒谎,他的鼻子则随着一次次的撒谎不断地长长,等上面停了上百只的小鸟时,小朋友笑了。

变幻的美也是自儿童文学作品中一个主要的创作手段,幻想、奇怪、荒诞等违反自然法则和人类认知常识,用不可能的行为构建无数幻想,从而产生离奇的幻想、新鲜的奇怪、美妙的荒诞的美学效果。

悲剧的美主要以悲剧来讲述精神力量,例如王尔德的《快乐王子》为了帮助穷苦人而献出了自己所有珍贵的东西,突出了王子为爱献身的崇高精神境界。

(三)童趣

童趣是用儿童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用儿童独有的语言、情趣特点,通过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表现情调趣味。儿童作品是情感与童趣的交融,它有儿童的那种天真无邪、稚气可爱的外在特征,也有兴趣爱好、独特的情感表达的内在特征。

二、儿童文学审美意识的实现

首先,作家要想实现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首先就要熟悉并能够把握儿童审美意识的特点。富有想象力、充满童贞童趣、色泽鲜艳富有变化,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引导儿童自由走进文学世界,进行艺术与情感的传递,才能实现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交换,产生审美效应。因此,作为儿童文学作家要始终怀揣“童心”用他们的表达方式来展示生活,用他们的审美来评价事物,用他们的喜好与志趣塑造他们眼中的形象,从而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再进而从情感上感染和熏陶,达到心灵上的升华。

其次,儿童文学作家要正确理解把握儿童的思维特点,用他们独有的审视方式去观察世界。就像瑞士心理学家J.皮亚杰所认为的,儿童的思维模式是“我向思维”和社会化思维之间的思维模式,被称作“自我中心状态的思维”。因此,在儿童的世界里,世界上的一切都有着和人类一样的生命意识。青蛙可以说话,也可以伤心。小鸟死了,埋在地下,也可以长出一颗大树结出许多鸟花。

儿童审美更多是追求强烈的、新奇的,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为了迎合儿童的这种审美意识其表现形式应该是生动的、新奇的、多变的、趣味的,使儿童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智慧。因此,作家要亲近、体会儿童的世界,从本质上了解儿童的思维模式和审美特质,并将艺术手段其融入作品来描述世界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以此来实现儿童文学中的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有了文学审美能力才能创造经典,这种能力需要有娴熟的语言文字掌控力、原创力、认知能力,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影响着作品的经典性。

[1]安武林.爱是孩子最有营养的食物[N].中华读书报,2000-7-12.

[2]陈晖.儿童文学纯真幸福童年的陪伴和守护[J].少年儿童研究,2006(11):39-40.

[3][苏]高尔基,冰夷,等译.论文学》续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37.

[4][德]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9.

[5]胡媛.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与审美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2):36-37,82.

[6][瑞士]J·皮亚杰,B·英海尔,德著.吴福元,译.儿童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3,44,50.

The main factor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classic generated: literary aesthetic

Zhang Shuo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department, Dalian Liaoning, 116052, China)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of literature that literary aesthetic is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children's literature classic generat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children; literature classic; literary aesthetic

B821-49

A

1000-9795(2014)08-000073-02

[责任编辑:周 天]

张 硕(1980-),女,辽宁辽阳人,讲师,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

猜你喜欢

童趣儿童文学美学
仝仺美学馆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盘中的意式美学
童趣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纯白美学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