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与渗透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班级院校职业

王 琳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035)

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与渗透

王 琳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035)

现代企业文化与大学班级文化有着相通之处。高职院校强化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符合其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企全面对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要通过打造人文精神氛围、营造物质文化环境、开展职业企业活动等途径构建具备制度化、个性化、团队化管理理念的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班级文化。

企业文化;班级文化;理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局部地区产业不断调整、升级、优化,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现代职业人才的职业教育面临着重大挑战。为了做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衔接,更好做到院校与企业期望、社会需要的对接,势必要求深入企业、探究企业文化,使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人才要求。班级文化作为高职校园文化中最基本的一个方面,需要汲取现代企业文化中的养分,借鉴其文化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使班级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融汇贯通,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对现代职业人才的培养能力,使其培养的人才得到企业的认可、社会的认同,并成为学生理想的成长环境和优质资源。

一、现代企业文化与大学班级文化的内涵及相通之处

(一)现代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其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总和,是企业的风采和独特的风格模式。[1]

(二)大学班级文化的内涵

大学班级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部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专业背景的影响下,为了一定的目标在班级内部形成的、班级成员认可并积极维护的思想意识、行为活动、道德规范等。良好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于通过优良集体文化的打造,形成优良的人才培养空间、向上的班级凝聚力、集体主义的精神基础,全面促进班级成员的综合素质提升。

(三)二者相通之处

不论是班级文化还是企业文化,二者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文化都追求文化建设的规范、导向以及凝聚作用,并坚持以人为本。因此二者可以通过交互作用达到相通,以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为渠道,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内在的独特的隐性魅力后,将其合理的、积极的、适用性强的那部分文化精髓融入班级管理和建设之中,为班级文化及其建设插上企业元素的翅膀,在不断的认同、融入、相通的过程中促进双方的提质、增效、升级。

二、高职院校强化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目标

(一)有利于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发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讲话,对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了明确的阐述,指出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可见“以就业为导向”至始至终是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办学的指导方针,所以高职院校务需密切关注现代企业文化及企业需求,从而为企业提供更“适销对路”的人才,进而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有利于加强校企双方全面对接

学生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了解,深入体会所学专业及其未来就业领域,改变不合理的职业认知和自我定位,加强专业认同、定位自我价值、提升职业自豪感,进而激发了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动力。

(三)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制一般为三年,有的是“5+1”模式,即有五个学期在校学习,一个学期在校外实习;有的是“2+1”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一年校外实习。当前在校的高职学生为90后青年群体,他们心智不够成熟、社会阅历尚浅、思维方式简单,因为诸多主客观因素造成他们惯常“自我为中心”,不屑为他人和社会付出。将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感受社会,可以用职业人的角度衡量自己,及时调整心态、合理定位,培养自己乐于奉献的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构建高职院校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和途径

(一)制度化管理理念

现代企业注重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任何的部门、岗位、员工都分工明确,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企业内所处的位置、应执行的权利义务,工作效率高、便于管理。因此通过献言献策、无记名投票等民主形式集体制定班级制度、管理条例、承诺书、责任书等使班级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这样形成的班级制度是集体意志的体现,更有亲和力和约束力,更加深入人心,确保了班级制度的可执行性和可接受性。辅导员要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培养学生民主议事、确立制度、遵守制度的行为养成,并最终让班级同学达成一种制度理念。

(二)柔性个性化管理理念

1.充分尊重,建立情感

要用心了解每一名学生真实的想法、给予其充分尊重、维护其个人意志,耐心倾听并及时疏导其心理困惑和问题,尽力消除学生的消极抵抗、逆反心理和师生代沟,竭尽全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行动指南工作,使学生在情感和意识上认可学校和教师,淡化管理、强化服务。

2.精心培育,激发热忱

要经常关心每一名学生日常的生活,既包括心理健康、职业规划、思想引导等大问题,也包括身体健康、日常生活、与人关系等,要在每一处精心营造人文关怀的细节,诸如生日祝福、节日问候等,既体现整个班集体对大家的重视认可和关怀,也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调动积极情绪,规避负面情绪进而激发学生作为整体的斗志和热情。

3.提供平台,个性发展

要提供给每一名学生机会和平台,如班委换届、竞赛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深入到班级建设和管理中去,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同身受,才会将班集体视为自己温暖的家,同学视为骨肉相连的兄弟姐妹,同时他们锻炼了应变的能力,提升了管理的水平。在各类班级活动中,我们鼓励任何具备能力和感兴趣的学生负责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实施,并积极做好引导、顾问和后勤工作,活动过程中做到真正的学生为主体并在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做好总结和思考,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主人翁意识、提升了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展现所长、锻炼自我,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三)团队化管理理念

团队合作这一点在现代企业文化中十分被重视。团队合作,顾名思义,要有效融合团队中各成员的智慧和能力,使每一成员充分发挥效应。在集体活动中,个体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相处并合作完成任务,同时积极塑造健康阳光的自我,克服不足、锻炼意志、提升能力,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四)打造人文精神的氛围

高职院校班级要凝练符合自身专业特色和班级学生特点的、被广大师生认同的班级班训、班级精神、班级口号和目标和班级特色。这种班级精神在班级发展方向、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对班级全体同学起到导向作用,并激励大家朝着班级的同一目标不断努力。

(五)营造物质文化的环境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这句话表达了环境育人的基本概念。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也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将文化的理念通过营造一定的物质文化环境来呈现,使其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地精心打造物质的、具有企业文化气息的班级文化,凸显具有企业文化的班级文化的引导作用。

(六)开展职业企业的活动

为了更突出地彰显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可以以企业文化和企业需求作为我们开展学团活动的立足点,鼓励学生到企业开展实习实训;在班级活动的策划,有意识地融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开展增强学生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的班级系列活动。

诚然,班级的建设与企业运作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二者都需要特色文化来支撑和孕育。一个优良班级的塑造是一个班级品牌文化形成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核心价值观、一种处世哲学、一种内在动机。构建高职院校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班级文化并使其引导着班级同一的目标、行为,使学生为实现班级目标,通力协作,进而加速形成并具备通向企业所需具备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成为高职特色的职业人才。

[1]葛启高.浅议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术探论.2011,8(总第56期).

[2]鞠爱莲.有效融合班级文化和企业文化,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4).

The influence of corporat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lass culture and infiltration

Wang Lin
(Dali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Dalian Liaoning, 116035, China)

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 has similarities with university class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strengthen enterprise culture characteristic of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to conform to the talented person training target, enhancing university-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docking,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To build humanistic spirit atmosphere,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of material culture, the way such as professional enterprise activities to build the concept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personalization, team management with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haracteristic of class culture.

enterprise culture; class culture; concept

G710

A

1000-9795(2014)08-000041-02

[责任编辑: 刘 乾]

王 琳(1980-),女,辽宁鞍山人,法学硕士,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本论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科研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13DZZ070L。

猜你喜欢

班级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班级“四小怪”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不称心的新班级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