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汉字书写危机”看语文基础教育的缺失

2014-04-17胡映浓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书写能力书写汉字

胡映浓

(成都大学中职部 四川成都 610106)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先进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然而,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在资讯传播高度迅捷的网络时代,汉字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书写危机”。首先是数码时代的“汉字失写症”日趋严重:“科技的进步是一柄双刃剑,在带来讯息传递交流、数据统计汇总方便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将墨香从我们的童年、从我们的生活中驱赶出去。”[1]“我们曾一笔一画练字,字帖写了一本又一本;也曾铺展信纸,看着墨迹在纸面慢慢沉淀,用家书承载思念之情……这些关于书写的故事对于很多人来说,已渐成回忆,现在的我们提起笔杆,往往错字连篇……”[2]“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年轻一代在电脑文字输入和发短信上的速度越来越快,而写一手好字的本领却日渐逊色,提笔忘字或字迹潦草早已成为家常便饭。”[3]此外,体现汉字形体美的书法,早被国人遗忘和忽略,许多小学的写字课形同虚设,“孩子们在写作业时,信手乱涂的现象很多,字体歪歪扭扭,潦草难辨,错别字还层出不穷。”[3]面对这场“汉字书写危机”,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当直面现实,对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刻的反省和剖析,并寻找对策,化解危机。

一、汉字节目——引入注目

2013年7月,河南卫视和百度爱奇艺网共同推出了原创文化竞技类节目《汉字英雄》,这档另类的文化竞技类节目,迅即在纷纷扰扰的综艺选秀、情感亲子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收视率节节攀升。2013年8月,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语委共同推出并举办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央视凭借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和权威性,邀请国内语言文化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邀请央视著名播音员轮番担任读词主考官,强大的阵容加上主创人员的精心策划,使这档汉字听写竞技节目,犹如一匹黑马,播出后便“一炮走红”,迅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观众对汉字听写节目如此“青睐有加”实属意外。没想到人们还会看腻“韩剧”、“穿越剧”,厌倦“梦想秀”、“达人秀”,摒弃“好声音”、“好歌曲”,而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两档语言文字的“文化益智竞技性节目”并没有昙花一现,而是持续升温,开启了电视媒体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新路径,引领了一股“文化益智竞技性节目”的热潮。一时间,各大电视台的“文化益智竞技性节目”[4]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河南卫视《汉字英雄》的姊妹篇《成语英雄》、黑龙江卫视的《最爱中国字》、中央电视台的年度重点节目《中国成语大会》相继登台亮相,而在各大中小学,“汉字听写大赛”,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汉字听写大赛”节目受青睐,说明广大观众很喜爱,观众的喜爱又印证了该节目的魅力所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执行制片人周水在分析节目的成功之道时指出:这两档以弘扬汉字文化为主旨的电视节目“给中国电视荧屏吹来了一股‘小清新'之风”,“它们填补市场空缺,切中人们提笔忘字的心理软肋,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观众积极参与,引发强烈反响”[4]。这股从电视荧屏吹来的“清新之风”,的确让观众耳目一新,既激起了人们对汉字书写的兴趣,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了汉字之美。而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则应更多地从这股热潮中去探寻国人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的原因及应对当下语文基础教育缺失的策略。

二、汉字书写——令人堪忧

电视里,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电视外,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电视里,选手们写字闯关步步惊心;电视外,观众们同步参与积极思考。人们在为选手的精彩表现表示惊讶和钦佩时,也为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感到羞愧不已。天哪!自己竟然有那么多汉字不会写!连经常与文字打交道的老师们,也为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产生了怀疑: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自己“提笔忘字”的情况是何等严重!汉字竟然成了人们眼里“熟悉的陌生人”!连美媒——《华尔街日报》网站也在《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火爆 中文书写引关注》一文中以调侃的口吻这样揶揄中国人:“中国国家媒体中央电视台效仿美国开始举办听写大赛是不是听上去很有趣?但不那么有趣的是,人们开始发现中国孩童和成人在记住如何书写汉字方面竟然表现得十分糟糕。”[5]

《成都商报》记者曾做过一次调查,记者用收集的10个常用词:“川流不息”、“尴尬”、“钥匙”、“臀部”、“优惠”,大写的数字“壹”、“贰”、“叁”、“肆”,以及苏轼最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对20名白领进行了汉字测试。测试的结果让人惊讶,6名受访者无一人全对,而且错误百出:“钥匙”写作“yao匙”,“公瑾”写作“公谨”,“家具”写作“家柜”,“怀古”写成“怀谷”……“尴尬”则是完全不知怎么写,最后,记者以《最尴尬的事 忘了“尴尬”怎么写》为题,撰写了一则新闻报道。

2013年5月,成都大学中职部举办了一次汉字听写大赛,共42个班,每班选5名选手,共计210人参加了预赛。预赛采用笔试的形式,要求参赛选手根据拼音书写50个汉字。参加预赛的选手没有进行专门的赛前培训,仅靠平时的知识积累参与比赛。预赛的结果不容乐观,50个汉字50分的题仅有30个学生的分数在40分以上,这个结果真实地暴露出一个严峻的事实: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严重退化,有的甚至退化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比如,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常用字都不会写,如“字斟句酌”的“斟”字和“酌”字,“鼎力相助”的“鼎”字、“怅惘”的“惘”字、“撰写”的“撰”字,而有一定难度的字,如“飞扬跋扈”的“跋”字和“扈”字,“绵延逶迤”的“逶”字和“迤”字,“强弩之末”的“弩”字,“璀璨”的“璨”字,就难住了许多参赛选手。

决赛的形式是现场听写,汉字难度升级,从预赛中脱颖而出的32名选手分三轮参加了决赛。参与决赛的学生实力稍强,诸如“臀部”的“臀”字,“广袤”的“袤”字,“俯瞰”的“瞰”字,“好高骛远”的“骛”字,“尔虞我诈”的“虞”字,“杀手锏”的“锏”字,“犟脾气”的“犟”字,大多的参赛选手都能准确书写出来,但一些难度较大的字,如“媲美”的“媲”字,“妊娠”的“娠”字,“亵渎”的“亵”字,“沟壑”的“壑”字,“睿智”的“睿”字,“雾霾”的“霾”字,“擤鼻涕”的“擤”字,“紧箍咒”的“箍”字,“潸然泪下”的“潸”字,“分道扬镳”的“镳”字,就难住了不少参赛选手。这些难度较大的字词,其实很多都是属于常用字词,比如“媲美”、“睿智”、“雾霾”、“潸然泪下”、“分道扬镳”,尤其是“雾霾”一词,媒体使用频率非常高,但依然有学生写不出来,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三、找出对策——拯救汉字

学生们书写能力下降,不仅学生感到汗颜,作为语文教师也倍感惭愧。当寻找原因时,人们总会把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原因归结为:电脑与手机的普及和运用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准确地说,很多时候,人们写的字已经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键盘“敲”出来的,用拼音“拼”出来的。毋庸置疑,这的确是“提笔忘字”、书写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但人们却很少对学校的语文教育予以反省:语文基础教育是否真正重视了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呢?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吴民益曾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人写不好汉字、不会写汉字,我们的语文教育有很大责任。目前识字与写字教学并没有受到普遍且始终如一的重视……比如,听写词语,在一些语文课堂上已经销声匿迹,甚至有些教师把它看成是浪费时间的行为……识字写字不仅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应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6]

众所周知,小学是有生字词抄写和听写训练的,到了初中和高中,生字词的抄写和听写训练就减少甚至没有了,而到了大学,许多学校非中文专业是没有开设“大学语文”的。中考、高考中,考汉字读音和辨析错别字的题多,专门考书写汉字的题少甚至没有。因此,在中学,汉字书写在教师和学生看来都是“小儿科”,认得到写不起没关系,于是关于汉字书写这方面的训练很少或几乎没有,加上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学生提笔写字的机会更是少之甚少,“提笔忘字”的现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所以,当今国人汉字书写能力退化和下降的原因并不全是电脑、手机“惹的祸”,更主要的是语文基础教育教学对汉字的书写训练还不够重视而导致的后果,这也是语文基础教育的一个极大的失败。央视“汉字听写大会”播出以后,关于“汉字危机”的评论、观点层出不穷,特级教师、深圳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组长陈继英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语文教学更应重视汉字书写教学,一是会写汉字,二是把汉字写得美观。这两点,当下的中小学生,包括一些大学生做得都很不好,不但字写得难看,很多字还写不出来,不会写。表面看,这是一些字的遗忘,其实是对汉字文化和书写重视不够,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汉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困难,也会危及中华汉语文化的根基。”[7]他的这一观点被众多媒体引用并得到广泛认可,可见,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和当下“汉字危机”的说法绝不是如某些人认为的危言耸听、杞人忧天。如何拯救这场“汉字危机”?如何提高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强语文基础教育中的字词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汉字书写训练。

(一)适量布置抄写字词的作业:教师应将每一课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及一些难写的、易错的、易混淆的字词叫学生勾画收集起来,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抄写记忆。不要以为这只是小学生才应做的作业,也不要以为这是挺幼稚的作业,我们的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甚至大学生都应当重视并应当完成这样的抄写作业。专家认为:电脑“敲”字巩固强化的是人脑对于汉字读音的记忆,而手写汉字则更有助于加深并巩固人脑对汉字字形和间架结构的记忆。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李静教授把人们常说的“提笔忘字症”,称作“电脑失写症”,李静教授提倡大家从转变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开始,尽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书写汉字,这样“书写功能就可以通过多次的训练得以一定的恢复”[8]。可见,解决“提笔忘字”,化解“汉字危机”,提高书写能力,没有所谓的诀窍和捷径,唯有多写多练才是硬道理,包括毕业工作后,要让自己的汉字书写水平和能力不至于退化和下降,也一样得靠“学而时习之”的方法和勤奋。

(二)将更多的汉字书写题纳入语文考试:为增强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也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测验以及期中、期末的考试中就应加大汉字书写考查的题目。纵观目前中考、高考语文试题,在掌握字词方面的考题中,考字形的题一般为一道3分的选择题,多以“下列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或“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的形式来考,少有直接考“根据拼音写汉字”的题。如2013年四川某地一中考题在“辨别有无错别字”的题中出现了如“义愤填膺”、“猝然长逝”、“人声鼎沸”等词语,判断书写正误较容易,但如果要学生正确书写出“膺”字、“猝”字、“鼎”字就容易出错了。2013年的四川高考题在“辨别有无错别字”的题中出现了“好高骛远”、“砥砺”、“疏浚”等词语,同样也是辨别正误容易,正确书写不易。所以仅仅以“判断有无错别字”的形式来考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完全可以将“判断有无错别字”的形式改成“根据拼音写汉字”的形式,且加大题量,多考一些难写的、易错的、易混淆的字,这势必更能引起教师和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并全力以赴地为此作积极的准备,因为在像汉字书写这样的“死题”上丢分是极为可惜的,要知道,中考、高考的分数那可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

(三)将“汉字听写大赛”纳入学校每学期例行举行的学科技能大赛:过去,很多学校在课余时间都会举行许多学科的技能大赛,比如各种形式的数学竞赛、化学竞赛、物理竞赛,还有英语演讲、英语单词竞赛,主题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朗诵比赛、作文竞赛、科技发明竞赛等等,而“汉字听写大赛”在过去还真是“闻所未闻”。如果能借电视台吹来的这股强劲的“东风”,将“汉字听写”作为学生应掌握的一项技能纳入学校每学期例行举行的学科技能大赛中,那么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弘扬了中华文化,并强化了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可谓一举多得。重视字词听写、书写的训练,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以参加成都大学校园汉字听写大赛的学生为例,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参加比赛时大多都写出了“蓊蓊郁郁”、“尸骸”、“纨绔”、“蹙眉”、“笑靥如花”这些字词,这得力于教师和学生平时对字词书写训练的重视和长期的积累。长期不写,自然手生,常写常练,记忆深刻,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四)开设书法课,重视书写的工整和美观:汉字的魅力不仅在其意,还在其形,现在的学生当中,字写得工整和美观的简直是凤毛麟角,语文基础教育中的硬笔、软笔书写课更是形同虚设。2013年年初,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从2013年春季开始,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节毛笔字课,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教育部明确强调,学校对书法“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这一规定无疑又让教师和学生降低了对书法课的重视。因此,有专家建议:考虑到汉字传承的迫切性,还是应该提倡各学科考试中设置卷面分,以引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重视汉字书写的重要性。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陆俭明还建议:教育部可以要求小学生、中学生作文必须是手写,要求小学开设硬笔、软笔书写课,高等院校开设书法选修课。此外,用人单位在人员录用时,也应该进行汉字书写水平的测试。国家的政策、专家的建议固然好,但“这些重任都要靠我们语文老师去落实,去坚守。拯救汉字,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6]。

“保卫汉字”、“拯救汉字”的呼声此起彼伏,在这场“汉字保卫战”中,电视媒体、学术界的专家起了重要的传播、引导作用,然而,仅靠媒体和专家的鼓与呼还远远不够,“保卫汉字”、“拯救汉字”更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而其中,学校的语文基础教育更是责任重大。所以,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的语文教师们,应共同努力,为“保卫汉字”、“拯救汉字”,为中华汉字的传承出谋划策,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成为如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学术讲解人蒙曼所说的“不仅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中国君子”[9]。

[1]赵婀娜.汉字书写 从热爱开始[N].人民日报,2013-10-10.

[2]赵婀娜,刘伊能.谨防数码时代的“失写症”[N].人民日报,2013-09-26.

[3]罗 琦.汉字:重拾手写之美[N].广西日报,2013-10-22.

[4]周 水.汉字文化的真人秀——解读《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3):150-151.

[5]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火爆,中文书写引关注[OL].《华尔街日报》网站,2013-10-19.

[6]吴民益.写不好汉字语文教师有责[N].中国教育报,2013-11-06,(10).

[7]陈继英.“汉字听写大会”带给语文教育什么?[N].南方教育时报,2013-09-27.

[8]吴 晗,柯 娟.最尴尬的事 忘了“尴尬”怎么写[N].成都商报,2013-04-15.

[9]贾 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文化思考[N].光明日报,2013-10-19.

猜你喜欢

书写能力书写汉字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小学低段学生良好书写能力的培养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大学生书写能力调查和应对对策研究
书写春天的“草”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书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