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顶岗实习期的危机干预模式创新机制研究

2014-04-17史京军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顶岗咨询危机

史京军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顶岗实习期的危机干预模式创新机制研究

史京军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笔者根据F学院实际工作经历为蓝本,结合实地调研、现场访谈、文献检索等多维度信息资源,通过系统梳理分析,总结归纳出顶岗实习期间的几项工作创新机制。

危机干预;模式;创新机制

一、干预平台转变,干预手段更加丰富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危机干预的平台也逐步由线下转变为线上,再到O2O。网络交流工具QQ、飞信、微信等层出不穷,咨询效率大大提高。同时由于网络技术的持续推进,危机干预中的咨询方式也由单一的面对面交流逐步向着远程音频视频咨询的方式转变。

1.以人为本,减少了咨询者顾虑

由于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深入普及,大多数民众对于精神类疾病顾虑重重,甚至羞于就医。这些不必要的考虑往往耽误了最佳的诊疗时机。咨询者如能通过网络远程咨询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尴尬,更加容易袒露心声说明症状,从而为下一步的咨询干预提供及时有效的第一手病理资料。同时,这种远程咨询诊疗对于病患的个人隐私保护也能做到比较完备。

2.节约成本,降低了患者咨询开销

现行网络资费已经处于一个平民化的水准。大部分家庭个人都实现了(手机)上网,为实现远程咨询交流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大部分患者节省了许多的额外开销。假如说能够网上能说明白的事,就不一定要咨询者千里迢迢赶到现场交流了。这车马一动,费用不菲,时间、精力开销投入也不少。如果能够远程咨询确诊大致病灶,再进行现场针对性咨询治疗,患者就可以极大地节省下治疗过程中的N多额外开销。

3.方便患者,提高了咨询效率

如果能够实现7×24在线咨询,那么对于患者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一旦有需求,就可以及时方便地实现咨询沟通,极大地便利了患者。当然由于现代技术通讯手段的广泛介入,大大提高了咨询效率,也为1:1咨询向1:N咨询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那么一个咨询机构能够既实现“个辅”,又能实现“团辅”,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于患者而言,就可能实现及时问诊;对于医者同样能方便地进行在线解惑,及时进行干预疏导,工作时效性更强。

4.技术进步,实现了病历档案电子化

整个咨询过程依托于网络技术平台完成,在当面治疗的一系列过程中,都留下了医患双方交流的痕迹。为患者病历档案的基础存档提供了完备的信息数据资源,也会后期其他个案提供了良好的治疗咨询案例。同时由于治疗案例,过程清晰,存档完备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不受侵害,避免纠纷。

二、干预主体重心发生偏移

众所周知,危机干预主体主要是由师长群体与学生个体两个方面构成。原本两者的重心结构应该是处于平衡状态或者偏向于师长群体一边。大学前的教育模式下,有师长们的管教管导,学生们能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己的言行思想,较好地实现危机化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大学生更有个性,自信而脆弱,抗挫折能力不强。他们一旦进入顶岗实习期,能够很快适应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现在这个学生群体本身个性素质发展不够全面,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多重压力之下,加之又受到海量信息的包围,“90后”大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这一群体独生子学生群体,在工作中、生活上显得交际能力尤为薄弱与欠缺,无法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也许这也就是这些学生不能平稳渡过顶岗实习期的最最根本原因。

当前的学情、规模如此,干预主体重心发生偏移就成为一个做好危机干预工作的必然要求。危机干预的双主体重心由师长群体向学生个体群体偏移,即关注点更多地迁移到学生个体上。结合顶岗实习的现场实际环境,危机干预由他助逐步向自助互助更加符合学生管理工作实际,也更有效果。他助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只是一种被动的干预方式,而自助互助则是一种更加主动积极有效的干预方式。

一位教师的时间、力量、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整天盯着一个班级几十号人。况且,这个班级是毕业班,工作学习在全省乃至分布于全国各地。正是基于顶岗实习这一特殊背景下,干预主体重心必须要有变化,以适应新的实习组织方式及形势发展。怎么样的学生管理方法才能有效管理,积极进行干预疏导?答案很简单,就是要“发动群众干革命”。由班主任、辅导员根据学生实习分布情况,进行通盘策划,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为骨干,分片区组织学生自助互助小组。只有坚持依靠学生,组织发动学生,才是最有效的学生管理方法。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这种朋辈式的自助互助小组对于顶岗实习期的学生问题干预疏导效果良好。

三、干预模式转变关口前移,提前介入

学生工作千头万绪,实习生由于组织形式更加松散,所以管理成本、难度更大。因此想要做到防患未然,就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各种突发情况,都需要有一定的应急预案。俗话说,有备才能无患。干预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前移关口,变事后事中干预为事前干预这种更为积极的干预模式转化。以常州科教城F学院为例:

1.全面普查分类指导、提前介入积极应对

新生自入学伊始就有学工、医疗团队开始介入,外围观察了解情况,积极应对。新生报到体检这些常规动作是必须的,更为迫切的是针对全体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这种新型的心理普查工作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实施,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判断出重点需要的关注学生。

2.广泛部署预警节点、接受信息能力加强

经过普惠式的教育教学洗礼,大多数学生对于心理危机干预有了基本的认识,并且能在紧急状况下作出合理的判别。F学院在校园内部广泛部署学生干部、心理保健委员预警节点,在校外(企事业单位)同样部署同学、校友、带教师傅、HR等作为预警节点。节点广泛深入到校园内外,工作环境中的各个角落,为信息捕捉提供了有效触角。

3.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处理信息能力高效

构建多种信息化沟通途径,如设立“沁心港湾心理工作者”专题网站,指导普及全校宣传心理知识、传递心理信息。建立网络心理测评系统、心理中心与院系心理辅导员信息工作平台等;不断完善信息报送制度,日常工作周报制度,心理异常学生日报制度,保证沟通渠道及时顺畅。同时建立起校级、院系层次的QQ、飞信群平台,加强相互之间的工作交流探讨,进一步提高危机干预的处置效能。

四、干预环境进一步优化

1.政策制度日趋完善

201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安全管理规定》第三章第十五条明确规定高校应当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负责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疏导等工作,对校内心理危机事件进行紧急干预。

2011年李学勇省长批示颁布江苏省人民政府令(75号)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第二章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二条明确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制度,排查隐患,完善安全制度措施;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学校(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在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同时要求新闻媒体无偿给予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宣传报道。

2.软件硬件更加健全

软件方面,打造专业的工作团队。强化心理工作参与者专业性培养、发展准入制度,心理中心专职教师定期参加部省级各类专业培训及心理咨询督导,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参加学术研究活动,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进入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系统。专职心理教师、心理辅导员及心理委员(心理社团骨干)定期参加省培国培的专业心理培训;邀请心理专家对从事心理工作的师生进行专题心理培训。

硬件方面,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医务室附近设计规划心理干预功能用房,完善心理治疗等必需设备,逐步建立起了心理观察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治疗室、心理舒缓室、心理宣泄室,心理测评室。各功能治疗室适当添置了音乐放松椅、心理缓解按摩椅及配套的电视、电脑设备。目前各高校的心理咨询方面硬件基础设施仅仅初具雏形,各功能用房正在进一步完善建设中。

3.营创良好舆论氛围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元化,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正确的心理危机干预舆论引导工作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个人成长成才。

深刻认识舆论引导、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机关、企业和领导干部要突出做好心理危机干预重大部署、重大主题、重大典型的宣传报道,形成正面舆论强势;突出“和谐社会”主题教育活动的宣传,更好地解疑释惑、化解矛盾。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应急和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积聚网络舆情正能量,加强网络监管,坚决封堵有害信息并提高网上信息服务水平。

4.校企政一体管导机制初现

长期以来,实习生群体游离在学校、政府、企业三方监管之间,若即若离。尽管三方对于实习生都有管理约束,但由于始终没有明确相关的责任与义务,管理的效果乏善可陈。但今年来,随着实习生群体规模的迅速扩张,学校、企业之间已经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相互间的合作广度深度,相互合作交流机制已经初步显现。伴随着政府对于大学生就业实习工作的逐步重视,来自政府方面的刚性行政要求将会渐次加强。2011年起,教育部相继出台《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规定》等文件。相信在政府各种刚性要求的约束下,学校、企业、学生将进一步理清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不断创新校企政一体化管导机制,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五、小结

本文以常州科教园区F学院工作实际为例,结合调研、访谈、文献、网络等各种信息资源,通过系统梳理分析,总结归纳出顶岗实习期间的“平台转变、重心偏移、提前介入、环境优化”四项工作创新机制。笔者认为,学生管理工作永无止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由于其空间、时间的制约,更加需要加强实践性研究,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1]陈惠.对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2.02:181-182.

[2]201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安全管理规定》.

[3]2011年李学勇省长批示发布江苏省人民政府令(75号)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

Field crisis intervention mode innovation mechanism research of residency

Shi Jing-jun
(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Based on the actual work experience in F, the author combines with field investigation, field interviews,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so on multidimens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mb through the system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work during the field work of innovation mechanism.

crisis intervention; model; innovation mechanism

G718.5

A

1000-9795(2014)08-000020-02

[责任编辑:鲍 雨]

作者僮介:史京军(1979-),男,江苏常州人,硕士,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计算机教育等。

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危机干预模式研究”(2014SJB486)阶段性研究成果;2013年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危机干预模式研究”(RJ201304)。

猜你喜欢

顶岗咨询危机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危机”中的自信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危机来袭/等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