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2014-04-17杨志桥
杨志桥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24)
一、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来看,民办高校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具有当代普通高校学生的优点和特点,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弱点,如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学能力较弱,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从民办高校学生的来源看,主要是应届、历届的高考落榜生,职高(专)毕业生,中专技校毕业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从主观上放弃了努力,“混文凭”现象明显,这给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困难。面对学生结构、素质的变化,学生管理采用以前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要有新的特点,新的思路,才能打开工作新局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能力,在工作中要建立日、周、月工作制度,总结工作成绩和教训,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的措施,规范日常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大胆探索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适应新形势,转变学生管理工作的思想观念,不断创新。
二、解决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人才观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树立现代全面人才观需要立足于素质教育的高度之上探索新的思路和措施,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引入民办高校的素质教育与教育改革中去,为确保民办高校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人性、健康完整的人格以及自由开放的精神造就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增设人文课程
我国民办高校课程设置极其不合理,人文课程数量少,不利于提升民办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所以,应根据其自身特点与需要,科学合理地调整人文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增设一些人文教育课程,在有效的时间内摆脱传统课程设置下的种种弊端,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其能够学会将各种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定期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素质教育,使其能够及时、准确以及完整接受到国内外先进的知识以及经验,确保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并授予学生;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评估,通过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评以及人文素质评价体系,剔除不合格的教师,筛选出优秀的教师,充分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性;最后,民办高等高校应积极组织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师资交流活动,促进院校教师之间的交流。
(四)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与环境,能够推进民办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民办高校应加强环境建设,不断净化、绿化以及美化公共场所,如图书馆、素质训练场及教室等,通过改善师生教学和生活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举办一些高品位、高格调的活动,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加强图书馆资料建设,进一步实现学生思想境界的不断升华以及自身人格的不断完善。这不仅可以弥补学生人文学科课堂教育上的种种不足,还全面增强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不断提升学生自身思想观点、心理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为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充分利用人文教育资源增强学生人文素质
中国上下五千年孕育出了雄厚的优秀素质文化,为打造现代民办高校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民办高校应充分挖掘传统人文教育资源以及现代人文教育资源,通过总结现代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实现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融合。
(六)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善于发挥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合力育人作用。
总之,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工作有共同特性,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有效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管理工作成为学校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量。
[1]肖宇成.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东方企业文化,2014,(2).
[2]曹雪飞.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民办高校管理模式创新[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3]谭驰名.民办高校学生“以生为本”管理工作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4).
[4]周梦娇.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J]. 华章,2009,(24).
[5]孔 颖,王庆如.中美民办(私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比较[J]. 民办教育研究,2005,(2).
[6]赵振鹏,任 艳.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