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014-04-17许文海
许文海,曹 璟
(山西警官职业学院,太原030006)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通过实施和设计相关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组织协调判断能力、社交表达公关能力、管理应变谈判能力、经营策划操作技能、研究首创冒险精神等,其实质就是使职业教育从注重知识学习转变为注重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变为应用专业知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高职院校按照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应着力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一名想要创业的高职学生,需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具备岗位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应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创新创业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理论体系、教育文化体系、实践实训体系等。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探索、研究和实践,创新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设计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刚性与弹性结合起来,如:学生在校期间可依据实际情况分阶段完成自己的学业,可以申请工学交替、创业就业等。专业课教师应设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同时接受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知识。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高度出发,把创业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创业型人才培养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
建立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应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转变为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将专业课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开设教学课程、构建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培养高素质创业者是职业教育的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实现该目标的核心环节。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专业教育相结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在现有专业课程设置中融入创业理念,构建起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素质的课程体系。
针对高职生的性格特点,学校要注重其个性化培养,保护其自尊心、自信心。通过认真的思想教育、严格的规章制度等手段,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课程、完善教学体系、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教材建设、丰富课余活动,学校教师、辅导员、学科带头人、专业课教师、职业咨询师、职业技能师等,都应将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明确所学专业未来的创业方向,加强对创业所需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创业知识储备量。
(二)明确改革思路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学内容要贴近市场,开设以职业教育为核心、融合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具体做到:明确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创业者为目标,即培养有创造力的创业者,而不只是单纯培养就业者。因此,要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根据社会发展、用人市场需求、行业地域经济情况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增大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量,将创业的综合性知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创业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努力进行创业直接实践和创业实验模拟,对学生进行现实指导,聘请具有专业岗位经验的领导、专家进行系列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如:聘请税务、银行、工商等部门的专业人士到校,讲解怎样纳税、怎样申请贷款、怎样申请营业执照等经营管理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创业的方式方法。针对很多学生对创业缺乏信心和勇气、对创业存在恐惧感的现状,可以让创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让他们用自身艰苦创业的经历和业绩教育广大学生,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学习创业方法,激发内在潜能。
(三)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还比较欠缺,部分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课程结构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信心不足、主动性不强、自制力弱、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高职院校要尽早投身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加强教学改革、注重教学研究、改善教学环境,进行情景仿真、案例分析、互动教学、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的创新。高职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与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参与意识、创业欲望和进取精神。因此,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必不可少。
在教学创新改革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勤于动手、积极进取,采用启发式、研讨式、辩论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搭建起师生互动平等交流的平台,建立起以鼓励为主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机制。
二、培育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
培育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创业型高职院校,就是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其兴趣、爱好、特长和自主选择权,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创新创业活动,形成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风,使他们自觉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一是按照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各自的专业优势、办学特色和建设规模,定期开展创业人生访谈、创业大讲堂、网上创业、创业论坛、创业讲演、创业讲座、创业论文评选、优秀创业励志教育和创业市场调研等系列活动,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二是在办学指导思想、校风、校训、校歌中渗透创新创业理念,通过张贴标语、悬挂宣传板、班团会议、兴趣小组、参观访问、勤工俭学、社会服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如:职业规划大赛、专业技能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大赛,建立诸如淘宝协会、创业俱乐部、创业社团、职业发展协会等机构;四是邀请社会上有经验、有成就的企业家、创业者、风险投资家、知名专家、校友创业成功人士和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的热点、难点话题与师生互动,交流探讨,传授创新创业经验和技能,使师生与创新创业近距离接触。
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
(一)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抓出成效、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应努力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匹配的校内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实习活动,模拟工作环境,加大实践考核力度,帮助学生积累创业实战的经验教训。为了强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社会实习、实践中,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以便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联系起来。
(二)组织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活动
首先,学校应定期组织开展诸如专业竞赛、科研活动、技能大赛等各种竞赛活动,以培养锻炼学生的想象、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选拔出部分应用性强的成果使其最终走向产业化,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其次,学校应经常开展科研竞赛、创业交流和创业讲座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定期邀请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讲座,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学生提供借鉴。再次,学校还应将社会实习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大课堂,拓宽学校与企业、社会沟通的渠道,要求学生尽量多地了解市场、接触社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职业见习、顶岗实习、创业体验、兼职实习、求职打工、社会调查和市场调研等活动,将学习与社会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
四、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要想在未来创业成功,学生不仅应具备敢为性、独立性、适应性、克制性、合作性、坚韧性等素质,而且应具备专业素质、技能技巧、经营管理、社交公关、组织协调、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信息处理接受等方面的能力。学校教给学生有关创业方面的知识,有待于两方面的实践检验: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二是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践。学生在接受了创业教育后,即使是在校期间,也有必要进行一些“真枪实弹”式的实践。
(一)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校期间就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和业余时间尽量参加与自己未来职业设计有关联的社会实践,力争使未来的创业更有针对性,进而为未来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构建实践体系方面,要加强专业学习和创业实践的衔接,可以将学生的毕业规划设计与实习实践项目结合起来,将寒暑假与平时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提高创业实践技能。学生在亲身参加社会实践之后,会更加明白自己未来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学习的动力就会更强,目的会更明确,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素质、创业品质会进一步提高。此外,学校还要开设突出专业特色的创业实践课程、创业技能课程和创业知识课程。教师要编写、选择好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相关教材,对于学生开展的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创业实践活动,要分别进行指导和管理。
(二)积极创建实践实训基地
社会实习实践有利于学生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积极创建专业实训基地、创业实践基地、特色实践基地,要建立多种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培训中心和校外创业实践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创业学习、实践、演练的场所。学校可组织举办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创业规划竞赛、创业模拟竞赛、经济艺术节、商业文化周、创新创业论坛等,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学校应把课堂教学与创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发现学生的个性、潜能和特长,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机制。学校还应将职业技能鉴定与毕业实践考核结合起来,实行“双证制”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实践潜质。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高职院校应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创业教育的实施条件,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为祖国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1]吴泽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5).
[2]贾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9(8).
[3]梁爱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析[J].新校园,2011(4).
[4]丁辉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内容与实践教学模式分析[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