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

2014-04-17刘其兵赵月娥

机械职业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基地实训院校

◎ 刘其兵 刘 清 赵月娥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平台, 是高职院校打造优质教学团队、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社会服务功能、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平台。

一、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

高职校内实训基地是集教学、培训鉴定、大赛、生产、对外服务的集中平台。 其功能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平台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和规划,是记录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整个人才培养的关键。 而校内实训基地以其独特的软硬件资源, 成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主要场所。

2.专业人才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施平台

当前, 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除正常的实践教学任务之外,还承担着学生技能培训与鉴定、校内青年教师工程实践锻炼、兄弟院校教师培训、行业企业职工培训、企业下岗职工再培训等任务。

3.各类大赛的实施平台

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承担国家级、省级、行业企业各类技能大赛与技能比武,形成行业企业与学校、兄弟院校之间沟通对话的纽带。 通过各类大赛,不但可以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而且有利于为行业企业发现一批可塑性人才, 推进行业企业人才建设;更重要的是加深了行业企业与学校、院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形成了共同发展的联动机制。

4.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实施平台

目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尤其是部分工科类实训基地,已具备再现企业真实生产过程的功能,加之教科研团队实力过硬, 完全具备研发生产的能力。 因此,在基地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可以真正实现以产养教,以产促教。

5.科技实践与技术服务的前沿阵地

当前,部分高职校内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先进,为学生、 教师的科技实践与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通过承担企业相关产品零件加工、样机性能测试等途径,为教师、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提供了机遇。

二、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定位规划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定位规划不合理。部分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到专业、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所建成的实训基地仅仅只是满足相关专业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技能鉴定,没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服务社会的运作模式,导致实训资源的严重浪费,从而出现设备利用率低下、不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和产学研结合较难等状况出现。

2.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制度不健全是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大部分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 往往缺少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法、 实训教学、教学管理、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能比赛等方面的质量评价体系等相关制度和办法。 这些制度和管理办法的缺失,会导致实训教师的积极性受挫,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无法凸显, 对于进一步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训基地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3.管理方法有待提升

为了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部分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管理方法,大胆尝试实训基地的开放式运行,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遇到了开放时间段谁来管、管理人员待遇、实训基地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4.实训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

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种客观因素, 高职院校实训教师队伍学历和职称普遍较低, 同时又缺乏进修和在职提高的机会, 使实训基地的作用难以较好地发挥出来。

三、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的建设实践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种种问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实际出发, 以学院现有资源为基础,依托合作企业,通过优势资源整合、校企共建开放、人才融通、教学生产相融合、技能大赛与创新能力培养融合、培训鉴定一体化、科研与产品研发对接式、生产经营等8 种模式,将大机类实训资源优化组合,建成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 并能随着时代进步和技术演进而平滑升级,具有西北一流、国内领先的“产学研”实训基地——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

1.优势资源整合模式

通过深度的企业调研,准确定位“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在兼顾中职毕业生继续教育、企业员工培训、行业下岗职工再培训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对我院机械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数控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原校办工的设备和人员进行优化组合, 建成具有220 台套设备、 面积6300m2,设备一流、内涵丰富、配套完整,集教学、科研、培训、鉴定、技术服务一体的“产学研”实训基地。

2.校企共建开放模式

与机械类专业紧密联系的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内外顶级企业,联合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 借鉴国内外一流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吸纳教育专家、行业企业标杆人物和专业骨干组建项目智囊团队。 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创新基地管理运行模式。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基地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再现企业生产真实运作情景,给学生以真实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 以各专业协会优秀学生为主力军,设置勤工俭学岗位,按照“教师为主、学生参与、轮流值班、经济补偿”的方式,实现实训基地全天候开放, 使学生在实训基地完成实验实训或设计型、创新型等实验。

3.人才融通模式

首先,以大机类理实一体化课程为切入点,形成理论教师、实训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 通过优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机械零件车削加工》,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的引领与带动,已逐步形成《机械零件手工制作》、《机械零件车削加工》、《机械零件铣削加工》、《机械零件磨削加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复杂零件加工中心造型》、《典型零件特种加工实训》和《典型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9 个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通过课程团队的构建,使理论教师、 实训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其次,在实训教师中开展工种岗位轮换制授课,优化实训教师的知识结构;第三,通过各类学术交流会议、专业建设研讨会、骨干教师下工厂、国内外深造等途径,提升实训教师的执教能力。

4.教学生产相融合模式

以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原校办工厂(咸阳机床厂)的市场主打产品——工具磨床为依托,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优化理念,在核心专业开展以工具磨床的生产过程作为学生的实训课程。将工具磨床的生产过程融入学生实习的全过程,融“教、学、做、产”为一体,实施“理实产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工程实践奥秘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技能大赛与创新能力培养融合模式

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大赛的集训、 作品的制作(如机械创新作品的制作)和各类大赛的承办。通过集训、制作、参赛,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不仅能够有效弥补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缺陷,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锻炼指导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6.培训鉴定一体化模式

职业培训是提升专业学生和企业职工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而职业资格证书是专业学生和企业职工自我能力的有效体现。 实训基地在承担校内学生培训鉴定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我们主动出击、积极联系,目前,已承担了6 个企业的职工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

7.科研与产品研发对接模式

中心以原校办工厂技术部骨干为基础, 积极吸纳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教师、学生组建科研团队,以工具磨床产品的升级改造为突破点, 陆续完成产品升级换代; 与此同时, 积极参与企业相关产品的研发, 并将其转化为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 以实现教师、学生与行业的亲密接触,大大地拓宽实训教师、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他们的思想,优化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8.生产经营模式

中心采纳了企业的管理模式, 在培训、 技能鉴定、生产方面进行成本核算,设备、工量具由学校投入,按照微营利原则,收取一定的培训费用。 其中培训费用的1/3 作为学院设备、场地、水电费用,其余作为指导教师的课时津贴、中心发展基金、实训耗材购买等,形成了一定的“造血”机能,保证基地培训、技能鉴定、研发、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

通过8 种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我院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年均完成2 万人次的教学、 培训和鉴定工作,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行业企业和协会大赛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近三年来,立项科研课题20 余项,申请专利10 项,参与企业技术服务6 项,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奖40 项。 中心成为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的省级实训基地。 丰硕的建设成果,使我院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成为示范引领、 典型带动学院其它实训基地建设、兄弟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火车头。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高职院校应立足专业、 行业企业和学院的长远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提高实训基地为教学、行业企业和社会服务的质量,形成实训基地发展、 专业发展、 学院发展与行业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2011]12 号.

[2]刘冶陶.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8,(8).

[3]童卫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4).

[4]田锋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R].陕西工业职业技术院,2010.

[5]刘清,刘其兵.2013 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R].陕西工业职业技术院,2013.

猜你喜欢

基地实训院校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