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池田大作“精神丝绸之路”的丰富思想内涵
2014-04-17林振武
林振武
(嘉应学院 政法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1975年5月27日,池田大作在莫斯科大学以“东西文化交流的新道路”为题进行讲演,提出“精神丝绸之路”概念,他说:“谋求东西文化交流的呼声已逐渐形成世界的潮流,这已是无可怀疑的事实。我要大声地呼吁,现在比任何时代都需要超越民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障碍,在整个文化领域里进行民众交流,也就是开辟把人与人的心灵联结在一起的'精神上的丝绸之路'”。[1]23文化交流是池田大作一贯的信念,也是他推动世界和平的基本方法,深刻领会池田大作“精神丝绸之路”的丰富思想内涵,在恐怖主义、文化冲突、区域争端、世界动荡不安的21世纪,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找到一条通往世界和平之路。
一、“精神丝绸之路”的交往主体
在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路,“它以横断亚洲的绿洲与草原的两条陆地线路为中心,以及几条支线组成。”[1]20它从中国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是古代重要的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它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肉桂、茶叶等商品运到西方,也带来西方的宝石、象牙、葡萄、核桃、胡萝卜。而东方和西方成为丝绸之路的交往主体。那么,“精神丝绸之路”的交往主体又有哪些呢?
1.东方和西方
池田大作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各有许多独特的地方,而且相互之间有互补性,所以双方都有文化交流的需求。他指出,西洋思想强调革命、变化,有强烈的无秩序倾向;相反,以儒家为中心的中国的思想,却有着较强的顺从宇宙秩序的倾向,强烈的秩序思想,追求和谐和统一,这是中国传统文明贡献给人类的重要遗产。与西方个人主义、原子主义不同,儒家有一种共生的精神气质。这是在比较温和的气候、风土里孕育出一种取调和而舍对立、取结合而舍分裂、取大我而舍小我的心理倾向。儒家的“共生”思想最典型表现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中,这是一种主张人与人共同生存、互相支持并共同繁荣的精神。“天人合一”论认为,天道与人道在其根本上是一致的,人心或人性中都具备着天性和道德,这一思想构成了中国思想中人生观与宇宙观的根本。
西方文化也有许多东方文化所不及的地方,科学与人道主义思想是其中重要的二个方面。池田大作肯定近代以来西方科学技术的作用,认为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物质生活的繁荣,使人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准确。科学理性使人的认识能力大大提高,是人们掌握真理的重要方法。他称赞康德的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观点,并且把其作为生命尊严的基本特征,“所谓生命尊严,就是把人类的生命、个人幸福和个性(人格)作为一切事业的目的,而不是作为手段。”[2]他认为康德哲学可以理解是通向佛法作为最高的彻悟所主张的“我即宇宙”、“宇宙即我”这一宇宙观、世界观的一个阶段。
2.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
虽然发达与落后是用经济标准来衡量的,不是文化概念,但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是不能截然分割的。池田大作认为,现在世界东西发展不平衡,南北发展不平衡。而就世界和平来说,南北问题,也就是财富和技术集中在北半球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是一个极其难解决的问题,“南北问题的困难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差距。且不限于经济,另外涉及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人类所有活动。”[3]池田大作认为,非常明显,北半球是富裕的北方,而南半球是不富裕的南方,但是,这并不能作出结论说双方就不需要或不能够进行文化交流。首先,经济发达的国家在文化上不一定就发达,“经济高度发展并不证明这个国家整个文化领域的优越性。相反,经济上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也会拥有足以夸耀于世界的某种文化财富(这是人类共有的财富)。”[1]24历史上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例如,19世纪的德国经济上在欧洲是落后的,但是其古典哲学无疑代表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其次,文化交流有助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
3.不同民族国家
每一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特色,所以,每一民族都有其他民族需要的文化,也需要其他民族的文化,所以,不同民族国家需要文化交流。例如,“我认为,俄罗斯文学最大的特色是,始终把文学究竟能对全体民众的幸福、解放、和平的理想做些什么当作自己的目标,并把这一目标高高地举起。”[1]16-17虽然不同的国家、民族存在利益的不同,但是基本的长远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大家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协商,消除隔阂,走民主化、一体化之路,将地球建设成为人类的乐园。但是,这个国际大家庭是“和而不同”,是在保持各民族、国家的特点基础上的团结,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出现多姿多彩的局面。
4.意识形态不同集团
二战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分裂,世界分成为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二大敌对的阵营,相互冷战,成为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池田大作从人道的立场出发,反对以意识形态为标准把人类划分为不同的阵营。他呼吁中日友好,访问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为人类的和平友好努力。当时,也有许多人不理解,池田大作曾经这样回忆,记得我在访问苏联时,也曾被指责:“宗教家为什么要去否定宗教的国家?”但我严正回答:“因为那里有人。”他说,尽管有意识形态和社会体制不同,但潜藏在孕育人类“文化”这种创造性里的“生命光辉”,是人类共通的。通过文化交流,可以减少意识形态不同集团之间的敌意,减少战争和冲突,实现和平。
二、“精神丝绸之路”的交往内容
“精神丝绸之路”的交往内容是文化,但是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了最核心的价值观、文化艺术的形式和人们的风俗、行为习惯等内容。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一切的能力与习惯。”[4]池田大作认为,文化交流起码有二方面的内容。
1.价值观交流
文化的最核心的部分是哲学价值观,所以,价值观的交流是文化交流的最重要部分。而生命观是价值观中最精彩、也最能够引起不同文化共鸣的部分。在文化交流中,如果一种文化能够在其他文化中引起生命的共鸣,文化交流就能够顺利进行。“一言以蔽之,无论诗歌、绘画还是音乐、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带给我们的感受,就是一种任凭精妙的旋律驱动,飞向遥远天际的生命充实感。那种共鸣宛如一圈一圈的涟漪,在我们心湖中扩展而去。那就是一种自我扩大的实感。”[1]245价值观交流可以是很抽象的理论形式,也可以是心灵的体悟,总之,只要产生了生命的共鸣,就会相互喜欢、相互欣赏,英雄惜英雄,就会有真正的文化交流。在现代,要把心灵的共鸣作为交流的基点。他认为文化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共鸣,“文化的核心本来就是最有普遍性的、人的生命的脉搏的跳动。所以,正好似人在高兴时发出的高音,在人们胸中张开的弦上跃动,奏出共鸣音,文化作为人类必要的活动,当然会越过一切隔阂,寻找某些人的心的共鸣。”[1]21
2.文学艺术的交流
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池田大作成长中,东西方文学艺术的交流对他产生过重要影响,他说:“青春时代我也是个书迷。当时如饥似渴地读过《三国演义》、《唐宋八大家文钞》以及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卢梭的《爱弥儿》、雨果的《悲惨世界》和《歌德诗集》等文学、哲学书籍,还有诗集。尤其是诗,遇到我喜欢的就把它背下来,一边走路一边低声吟诵。”[5]池田大作重视文化建设,1962年1月,成立“东洋学术研究所”,1965年12月被承认为财团法人“东洋哲学研究所”,发行《东洋学术研究》学术杂志。1963年9月,民主音乐协会成立。1975年,在静冈县富士美术馆举办“鲁迅与中国版画展”。 1983年,东京富士美术馆开馆。1982年,在朋友和会员的建议下,池田大作举办了摄影作品的展览会。首次展览会在法国著名美术史家路奈·尤伊古先生的监修下,在法国巴黎雅克马尔·安德烈美术馆举办,命名为“与自然的对话”。到2010年,已在世界39个国家、地区的130多个城市举办了展览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6]104
三、“精神丝绸之路”的交往方法
从1967年开始,池田大作广泛与世界不同国家的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思想家、文化名人进行了7 000次以上的会谈,并把会谈内容整理出版,在日本出版的对话集达到50多部。这种形式成为他思想交流和传播的重要方法。
1.对话
在池田大作看来,真正的交流是对话,“不能把单纯通过机器的交流看作是好办法,大家会聚一堂、互相拍着肩膀进行的那种自古以来的交流才是真正的交流。”[7]他对对话有深刻的理解,认为对话的深刻意义就在于包容不同的事物,对话是立足于人这一共同的大地,不断开辟理解和信赖的“共生”大道,是从精神上熏陶众人生命中蕴藏的善的力量,自己与他人共同提高对和平与幸福的追求的和谐的王道。他认为对话在构建世界“和平与共存的环境”中承负着重要作用,对话是打开和平的钥匙,是人生最美好的喜悦,他认为释尊就是主动对话的人。他说:“在世界日益纷乱的今天,应当在各种文明之间架起‘互相承认、互相学习、互相尊敬’的真正的对话的桥梁。”[8]6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对话的时代,所以“绝不要放弃‘对话’,要始终把‘对话’当做中心轴。我希望把这样的生活态度渗透到地球社会,构筑人类期待的‘对话的文明’。”[8]252
2.民众之间的交流
池田大作把希望寄托在民众,民众是社会的主角,是力量的源泉,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再也没有比民众的愤怒力量更强大的了。它推动了当时的权力者,使时代与社会走向进步。他说,俄罗斯民谚说:“眼中有人民,即见真理。”如何看待和掌握作为“人民”的“群众”的存在,可说是触及人的真正价值!从这一点来检视领导者,检验他们是真正的领导人抑或伪善者,也洞若观火。[9]因为“只有通过民间交流和文化交流,才能产生富有共感的友情。人们不可能与有很多亲朋好友在的国家相互攻击。人民之间超越国境、相互缔结友情,层层遍布的友情联网,把祈愿和平友好的民意集结起来,尤其是青年的信赖联网,它是最强韧的创造未来和平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我至今一直祈愿两国青年的交流、并为之行动的原因所在。”[6]217池田大作大力提倡民众之间的交流,以此来推动政府之间的交流,虽然这表面看起来是绕了弯路,但实际上却是最近的路。他也鼓励青年之间的对话,他认为青年创造未来,青年交流是播下和平与友谊种子的通向未来的希望大道。
3.学校之间的交流
池田大作重视教育,他说:“我相信,对于人类来说,‘教育’具有决定未来的关键。”[10]他是这样论证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未来是青年的。任何压迫民众、君临民众之上的傲慢势力,都会在年轻一代的正义感和革新动力面前被压倒,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人民大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压迫民众的势力,不管其外表上看来多么强大,但都是脆弱的、短暂的,终究会被怒涛般的历史潮流席卷而去。而打开这些青年的正确的人生道路和创造力的正是教育。
1971年春,创价大学开学,池田大作提出的建校精神为:第一,成为教育人的最高学府;第二,成为建设崭新的伟大的文化的摇篮。第三,成为捍卫人类和平的堡垒。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有学生过万人,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学校对外交流非常活跃,每年有超过100名学生赴海外交流校学习,其交流协定横跨欧亚非、南北美及大洋洲等5个大陆,涵盖44个国家地区,共有102所大学。1987年,创价大学在洛杉矶成立分校,创价教育体系开始向国外发展,1992年,在中国香港创办了创价幼儿园。1993年在新加坡创办了创价幼儿园。1994年在马来西亚创办了创价幼儿园。2001年,美国创价大学成立。巴西、韩国也都有创价幼儿园。创价教育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文化交往的态度
在池田大作看来,交流方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是一种高超的艺术,需要有平等的精神、真诚的态度,要立足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共鸣,并且正确使用语言,才能达到交流的效果和目的。
1.宽容
池田大作主张文化的宽容。文化宽容的主要内涵是“任何民族和人种都必须同等地受到尊重,其文化的多样性也必须得到尊重。”[8]137他认为西方是一神教,东方是多神教,只有多神文化才对外来的思想和文化有宽容性,并且能够在保持自己基本东西不变的情况下吸收外来的东西。西方的一神教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比较有利,但是,在保持各民族的独立自主,制止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方面,东方的多神教更为重要,两者应该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共生是池田大作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佛教称共生为缘起,所谓缘起,就是世界万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不能单独存在,现象界是由万物运转而共同形成的,因此,世界的存在是整体的存在。《法华经》里说了一个叫“三草二木”的比喻:大地上生长的繁茂草木,种类各不相同,大小也不一样,充满了多样性。但是,不管甚么样的草木,都同样受到滋养的雨水倾泻和阳光照射。于是,各自发挥各自独特的个性,开花结实,把大地变得丰富多采。也就是说,这个比喻显示出这样的情景:由于受到大宇宙的慈悲和创造力的培育,万物互相关联,互相和谐,同时发挥多样性,交织成丰富多采的世界。[8]125他说:“实际上,那产生于我们周围的事件或事物,没有一个是孤立存在的。世上一切事物,都是以某种形式保持着关联,构成一个整体。”[11]
2.尊重
到2011年,池田大作已把友情扩展到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亲自访问的国家、地区达54个。他深有体会说,基于我的亲身经历,我敢断言,不管是哪国人,生命深处都有共通的尊极之光。“没有比‘生命’更尊贵的宝物,人应该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敬,在秉持这一绝对信念进行对话、交流时,这尊极之光定将愈益灿烂。”[6]216
池田大作认为,世界范围的“地区”、“地方”,即各个民族若不是由各自的民众自主决定、创建安定的社会,并基于这一立场而参与国际社会的话,构建新的社会秩序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同文化之间的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尊重,这是太平洋时代得以建立的基础。他认为亚洲的和平和繁荣依赖于传统的融合和现代化。在此,最重要的前提是尊重此地区所有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反对实行把任何一种特殊文化置于另一种文化之上、或把任何一种特殊文化强加于另一种文化的统一政策,主张以对本土文化的尊重来为相互理解铺平道路。
3.平等
池田大作认为,文化交流要建立在相互性、对等性和全面性的基础之上,如果是单方面的文化移动,会在文化流出国家的国民中产生傲慢的种子,而在文化接受国家的国民心中则会萌生卑屈甚至是憎恶的感情。而相互性、对等性和全面性的文化交流则能够孕育出对异民族、异文化的崇敬。特别是南北交流,应以相互间的尊重和激发为第一义。“一定要尊重这些民族的独自的文化、语言、风俗和习惯。遵照佛法的信仰,我们佛法者认为把人从束缚人的一切宿命、不平等、不自由和不幸中彻底解放出来是一项重大的使命。”[12]115
五、“精神丝绸之路”的交往意义
现代科技带来发达的交通和通讯,把世界变成地球村,物质和信息的交流远超古代。但是,这并没有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的同步增加,甚至,心灵的交流更加稀薄了。民族主义情绪导致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怀疑、不安、甚至是敌意。只有建立“精神丝绸之路”,用文化交流加强心灵的交流,才能实现世界和平,促进文明的进步。
1.文化交流是世界和平的保障
在现代世界,地球环境问题、核扩散、难民激增,以及围绕民族、宗教、文化的纠纷,使人们感到人类的黑暗越来越深,世界已经处在危险的边缘,911事件已经表现了人类的分裂,和平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扩大国际之间的交流迫在眉睫,只有交流才能让人类通向和平之路。他认为交流可以变信任为不信任,变反目为理解,他说:“这是由于我始终抱着这样的信念:如果没有民族之间的深刻理解和广泛交流,就不会有和平;而且这种理解和交流,是不能坐享其成的。”[1]126在现代社会,始终充满战争的危机,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给人类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怎样才能消除这种致命的不信任感呢?我认为起码在目前的条件下,首要的是加深和扩大对话和交流,以求得相互理解。”[12]前言2池田大作一直相信,以教育和文化为中心的人际交流是和平的基础,他对文化的社会功能看得很重,文化统一是池田大作一个很强烈的信念,他认为需要有一个把世界各民族结成一体的宗教或者哲学。他把文化统一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也是世界永久和平的根本保证。
2.文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前提
历史上每一次交流都会有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16世纪传教士带来的欧洲天文数学知识修改了中国的历法,伏尔泰从中国文化中吸取了大量的理性思想,促进了启蒙运动。交流是人类发展的强大的原动力。他说:“不论古今,充满‘多样性’、‘开放性’、‘宽容性’的文化与人员的交流,正是人类发展的强大的原动力。”[8]56在日本奈良,收藏一把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五根弦的琵琶,这把琵琶的设计以波斯、印度文化为底蕴,通过丝绸之路在中国融合,最后渡海传到日本,成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
3.文化交流是结成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心灵上的纽带
池田大作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壁障全都不过是幻想,都是由人心所制造出来的,因此,人应该除去自己内心的壁障,坦率地进行交流,要按人的原来面貌直接看人本身,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有真正的理解,“人与人之间毫无顾忌地、坦率地交换意见,将会不问交流岁月的长短,越过社会体制不同的障碍,唤起对旧友的情谊。”[1]16他认为结同心,心相通的关系是比任何东西都尊贵的,交流是结成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心灵上的纽带。
结束语:“精神丝绸之路”是第三条丝绸之路
人类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目前有二条,第一条是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形成的欧亚北部的商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其《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中正式命名为丝绸之路。第二条是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东洋航线、南洋航线、西洋航线,是丝路沿线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东西方最长的国际交通路线,起于秦汉,在明初达到顶峰,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汉学家沙畹在其所著《西突厥史料》中命名。“精神丝绸之路”是第三条丝绸之路,与前面二条商路不同的是,这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这条路在世界范围全方位、多角度展开,用文化沟通心灵,以心灵结成友谊,以友谊实现和平。池田大作提出的“精神丝绸之路”必将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它将促进国际主义思想的传播,为21世纪实现世界和平发挥重要作用。
[1] 何劲松.池田大作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2] 池田大作.人生寄语——池田大作箴言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175.
[3] 汤恩比,池田大作.眺望人类新纪元[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0:222.
[4] 方克立,周德丰.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5] 季羡林,蒋忠新,池田大作.畅谈东方智慧[M].香港:香港商务印书馆,2004:9-10.
[6] 高占祥,池田大作.联结地球的文化力——高占祥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 池田大作,贝恰.二十一世纪的警钟[M].卞立强,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132-133.
[8] 杜维明,池田大作.对话的文明——池田大作与杜维明对话集[M].香港:香港商务印书馆,2008.
[9] 金庸,池田大作.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12.
[10] 池田大作.我的中国观[M].卞立强,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27.
[11] 池田大作.我的人学[M].铭九,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81.
[12] A·A·罗古诺夫,池田大作.第三条虹桥[M].卞立强,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