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文化因素探析*

2014-04-17尚慧霞

关键词:西欧资本主义大学

尚慧霞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安徽 亳州 236800)

关于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历史、哲学、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的探讨从未停歇,涌现了阶级斗争说(马克思)、精神伦理说(马克斯·韦伯)、人口起源说(托马斯阿尔萨斯)等观点。应该说,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拟撷取其中文化方面的因素,简要论述知识世俗化、大学教育兴起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对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

一、知识的世俗化与大学教育的复兴孕育了资本主义的文化气息

11世纪以后,由于西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市民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兴起,他们迫切需要新的文化知识,增强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提高社会地位;同时希望将已获得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过上更好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知识从修道院中走出来,成为市民从事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必要工具。

中世纪前期和中期,西欧的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当时的教育机构都是由教会出资兴办。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贵族和僧侣子弟。教学内容有读、写、算、音乐和宗教常识,有些学校除此之外还教“三艺”(文法、修辞、逻辑),神学是最重要的学科。这些教会学校的教育奉行托马斯·阿奎那“教育要使不朽的灵魂与上帝沟通”的宗旨,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的品质。

到中世纪后期,除修道院外,城市也开始办学。从12世纪中叶起,意大利的城市为市民阶级创办了行会学校、商人子弟学校。它们被认为是古典时代结束以来的第一批世俗学校。这类学校注重本族语和计算的教学,着重学习生产和业务知识,为本行业培养人才。对多数以从事商业为生的市民来说,文化知识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成为促使民间自发办学的动力。市民的日常工作要求必须学会读、写、算。这说明了“城市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专门世俗文化的特性”[1]141。城市学校的出现是教育上的进步现象,它打破了教会对教育事业的垄断,削弱了宗教思想对人类精神的束缚。

知识的这次世俗化归功于文艺复兴运动,它冲破了知识只属于上帝和不能随便传授的旧观念。从世俗化的进程看,“城市的真正文化影响却在于比大学更基础的一级”[2]71,即与今天的中学和小学里要学习读书、写字和计算一样。因为城市的商业文化首先是一种现实的文化,建立在书写和计算的基础上。14世纪,在意大利的一些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佛罗伦萨,初级学校大量出现。商业技术在意大利首先完善,汇票、复式薄记最先出现在意大利。“中世纪所提供的教育是以后经济发展,也是现代产业革命的先决条件之一。”[2]72

大学在中世纪欧洲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宗教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是欧洲社会对法律人才、行政人员、神学人才的需求;其次,是追求理性的需求;再次,教会对教育的压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的产生和成熟;最后,大学的产生和存在与市民的支持密切相关,它的出现有划时代意义。“大学”一词的意义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讨论问题松散地在一起的集体”[3],同时也指“行会”,指学生和教师的组织。与城市中其他行会相比,大学这一行会性质基本相同,那些进行学问研究的人们组织起来就是大学。

12世纪初的欧洲,在意大利和法国出现了当时最早的几所大学。如萨拉尔诺大学、博罗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继这三所大学之后,欧洲许多国家又纷纷成立了一些大学,其中著名的有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大学一产生就体现了浓厚的世俗教育目的,带有很强的实用性,极力主张培养合格的律师、医师以及有一定专门知识素质的公职人员。中世纪大学规模较小,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具有相当民主的气氛。大学是中世纪盛期城市文化最为光辉之处,它是文化与学人的集中地。作为文化教育复兴的重要内容,大学已成为促进西欧社会形成浓郁知识氛围的重要前提。

总之,随着城市兴起,西欧知识领域开始复苏。新兴市民阶层更是迫切希望获得知识。于是西欧历史上一次规模浩大的文化教育复兴开始了,各国纷纷创建各类学校,专门从事知识活动的专业人员——知识分子出现了。文化教育复兴使西欧社会在知识领域充满生机和活力,并为文艺复兴运动的蓬勃开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宗教改革运动促成了资本主义兴起的精神根基

西欧封建时代,在精神领域内占统治地位的是基督教神学体系,它竭力维护封建制度,大肆宣扬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宣扬“原罪说”,导致整个欧洲陷入万马齐喑的荒漠之中。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政治上,反对封建贵族特权与分裂割据的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英、法作为强有力的民族国家兴起,文艺复兴运动掀起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潮流,有力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作为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象征的罗马天主教会,长期坐拥巨大的地产和财富且腐败不堪,受到欧洲各地民众越来越多的批判。从威克里夫、胡斯、路德到卡尔文,作为早期市民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代表,他们表现出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

“威克里夫反对教皇掌握世俗政权,并用英文将《圣经》全译成书,实际上成了反天主教和反封建运动的精神之父。”[4]他主张“平民主权”,即教会应以信徒为中心,而非教皇;但可有一人遵照圣经总揽相关事务,否则便是敌基督者。胡斯要求所有基督徒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并取消僧侣的特权地位。他还提出将教会土地收归国有,反对出售赎罪券。后被教皇下令革除教籍,并于1415年7月被定罪烧死。

德意志的马丁·路德领导了1517—1519年的宗教改革运动。当时德国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却为教会剥削提供了方便。德国大量财富流入罗马教廷,被称为是“教皇的奶牛”。罗马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激起了德意志各阶层人民的普遍反抗。马丁·路德提出的宗教改革主要内容有:《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不承认教皇和教会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力;强调信徒因信称义(得救),教皇和赎罪券均无赦罪效能,信徒能直接与上帝相通,无须由教会做中介;要求民众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主张教士可以婚娶等等。这场“波及大半个欧洲的宗教改革取消了封建教会在德国百川朝宗的地位,使资产阶级和人们群众获得了廉俭教会。剥掉了社会阶层划分上的宗教神圣油彩,从而为资产阶级在社会和国家中取得政权开拓了道路”[5]。

法国的加尔文创立的上帝“选民说”更适合市民阶级的需要,它比路德更坚决地清算了天主教,并在日内瓦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实行最严格的清教徒生活。其做法的实际意义在于促进了新教在西欧其他地区的传播。从宗教方面来看,它通过克服罗马天主教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造成的二元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堕落,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从世俗方面来看,宗教改革导致了罗马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分裂,极大地促进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发展。市民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教伦理,它是一种现实性的合理依据,从而奠定了近代民族国家崛起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精神根基。

三、文艺复兴运动使资本主义文化观念最终在西欧确立

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后扩展至欧洲各国,其实质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运动广泛倡导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前提和基础

城市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文艺复兴时期,在14和15世纪时城市中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和手工工场,产生了新兴的工商业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正是资本主义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从而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自由、民主、人性的追求和歌颂,反映了新生资产阶级的精神追求和世界观。从这种意义上说,资本主义引导着文艺复兴发展的方向。

(二)市民阶层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是一教统治的文明,其教谕符合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经济,但与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却不相容。市民脱离了土地,以经商和手工业为生。新的生活状态养成了新的习惯,逐渐形成了与传统的价值观念相抵触的心理状态。同时,新兴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法规,也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社会的精神统治和陈腐的世界观。这就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一个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意识形态基础。

(三)城市公社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政治基础

城市公社是商人和作坊主组成的政府,它对商业和手工业采取保护政策,同样保护具有世俗倾向的新文化。政府采取许多措施,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公益和文艺事业中去,建立图书馆和公共文化设施,重视大学建设,在政策和荣誉上优待人文主义者,鼓励年轻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进行学习和创作。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最先开始关心人文主义者的成长,并给本地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接着这股风气又扩展到西北欧的城市中。

文艺复兴对西欧资本主义文化形态观念的确立有重要意义:个人主义作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观念的内在构成要素,贯穿渗透于西方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它的核心内涵就是注重个体的价值,追求个性的发展,这种基本的价值追求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文艺复兴运动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学领域创造了丰硕的成果。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文艺复兴运动使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的人们慢慢解放,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探索人的价值,即作为人这一个新的具体存在,而不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文艺复兴运动促使欧洲人以神为中心的思想过渡到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从而在思想领域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的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这些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综上所述,随着西欧早期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兴的市民阶层提出了新的精神文化要求,它明显带有近代资本主义世俗文化色彩。城市学校的出现,实用为目的求知氛围的形成,打破了封建神学对知识的垄断;近代大学的初步兴起,具有资本主义精神的文化气息初现端倪;反封建专制和宗教蒙昧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为资本主义精神根基和文化观念的形成和最终确立扫清了道路。这些历史上的进步文化潮流又进一步打破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限制,让新兴的市民阶层以开拓的精神面貌去创造一个资本主义的新时代。

[1] 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M].陈国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 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第一卷[M].徐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 沈芝.从西欧中世纪城市特征看近代城市的起源[J].新视野,2006(2):75-77.

[4] 约·阿·克雷维列夫.宗教史[M].乐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 林泽荣.论资产阶级在世界中古史的作用和地位[J].北方论丛,1999(1):54-57.

猜你喜欢

西欧资本主义大学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留白”是个大学问
从肯尼迪1963年西欧之行再探“宏伟计划”成败原因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解析中世纪西欧园林及其影响
喜见乐闻:史料呈现的“增值”方式——以《西欧一体化进程》为例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