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就业观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2014-04-17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就业观高职生毕业生

高 蕾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江苏常州213164)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内涵

高职生就业观是指高职生对什么是就业、为什么要就业以及怎样就业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学生的就业观既受自身“三观”和个人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又受到家庭及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与其所处学校环境、学校教育的引导密切相关。高职生的就业观教育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重要工作,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即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国家的就业制度和政策,客观认识就业形势,及早规划,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求职;二是择业观教育,即向学生传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其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选择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充分地发挥并能为社会做出尽可能大的贡献的职业和工作岗位;三是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即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周围环境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决策,包括确定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并制定发展计划等。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创业人数急剧上升,自主创业作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就业观,对高职生就业观念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2%,同样的调查,在三年前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人数仅占1.36%。当前创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的以各种形式出现在高职校园中,给就业观教育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就业观教育得到了充分重视。

二、高职院校就业观教育的主要任务

教育部于2011年8月30日发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高等教育方面,2011年全国共有高职(专科)院校1280所,比上年增加34所;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为5813人。”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在校生人数超过千万人,这部分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充分和合理地就业,既浪费人力资源,也加大了社会经济成本,使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增多,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在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工作的诸多因素中,学生自身就业观念是否合理是最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务实、合理的就业观,避免步入求职误区,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作为人生理想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决定选择职业的类型和原因的决定性因素和基本出发点。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本身处于竞争劣势的高职毕业生来说,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显得尤为重要。

2012年11月24日,江苏省2013届高职院校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此次洽谈会共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537家企业和1.5万余名学生参会。记者通过采访获悉,部分高职生认为毕业后应到企业当技术管理人员,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和基层工作,造成用人单位招工困难的现象;同时,不少高职生将薪酬福利放在首位,看重工作环境和食宿条件。调查表明,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大多数高职生不能对自我作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在职业选择上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如追求热门职业和名牌企业;另一方面,当代高职生的职业理想更多的是关注于薪酬福利与个人的发展前景,一般较少考虑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社会贡献,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

因此,高职学生在树立职业理想时,必须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特点、性格特征、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等各方面情况作出客观且全面的分析,在首先考虑社会需求、树立“服务社会”信念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选择自己所能够从事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人职的最佳匹配,在职业活动中不但获得物质上的报酬,而且还能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确保职业理想的顺利实现。

(二)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

世界著名励志大师、有“成功学祖师”之称的拿破仑·希尔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尽管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失衡是影响其顺利就业的最主要原因。高职生就业的消极心态主要表现为:一是面对高学历的竞争者,自卑怯懦的退缩心态;二是不主动出击,消极等待的依赖心态;三是以自我为中心,好高骛远的功利心态等。

面对高职生种种不良就业心态,就业观教育有必要对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就业,摆脱“等”、“靠”、“要”思想,积极找寻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近几年,国家、各地政府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中大部分政策如“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都是面向基层的。2012年胡锦涛在对话24岁大学生村官石磊时指出,基层是最锻炼人,也是最能成长人的地方。在教育中引导高职生端正心态,放低姿态,好好把握当前机会,实现先就业再择业。除此之外,大力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走自主创业之路。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甚至几经挫折才会获得成功,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教育高职毕业生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心理上要有所准备,在遇到就业问题时迅速调整不良心态才是明智之举。

(三)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又可理解为工作能力或就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高职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这就要求对学生的培养除了着眼于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应关注和培养其长期就业所需要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人格(态度)能力。

据有关调查表明,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协调安排、学习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而行业人员认为高职毕业生最应具备的能力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及职业态度与素养,这正是目前高职毕业生最缺乏的。这份调查反映了高职毕业生对职业态度与素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同时也说明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教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与高技能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专业技能的培养由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训实习课程来承担,职业素质的提高也需要相关的课程与活动来完成。高职院校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高职生的职业能力,增强个人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高职学生就业观教育的重要性

(一)塑造高职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显示:“有接近六成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这其中有37%的人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另有22%的人认为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调查结果来看,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有38%在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高职高专学生就占到了近一半的比例有48%;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工作稳定性远低于本科生。”需要注意的是,频繁离职并更换雇主,会降低毕业生的月收入,不利于其以后的职业发展。蓝皮书中显示,“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里,毕业后三年内雇主数为1个的月收入最高,为4114元,而雇主数为4个的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仅为3572元。”

高职生都渴望有一个理想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但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受社会观念、从众心理、分配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价值取向上注重追求经济效益、物质利益,地区差异、收入高低成为评价一份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准。这也极易导致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缺失,难以履行对国家集体的责任,频繁跳槽,给企业造成不稳定因素。高职院校的就业观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职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自身的职业兴趣所在,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使他们在择业中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及时、充分、顺利就业,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大学阶段的规划是一个重要的起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相当一部分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迫于无奈”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完成学业,考试分数虽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和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少高职生进入学校后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凑合过了三年勉强拿到文凭,其中一些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产生各种彷徨迷茫,在害怕面对社会、害怕无法胜任工作等思想作祟下选择待业在家,导致越来越多“啃老族”出现。作为“90”后的当代高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怕吃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比本科生弱,思想情绪极易产生波动。

这些情况的出现让高校教育者认识到就业观教育的重要性。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全方面的认知,了解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在为自己的职业理想确立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最终提高就业率。

(三)引导高职生全面和谐发展

进一步加强高职生就业观的系统化教育,培养其正确的职业理想,良好的就业心态,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及时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客观要求,掌握企业用人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与社会及企业需求接轨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生在校完成基本的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培训后,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走出校门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时间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开展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教育部.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王 雷,朱成康.基于和谐就业观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

[3]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陈 鹏.企业用人首要标准被高职生忽视[N].中国青年报,2012-1-30.

[5]陈深汉.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猜你喜欢

就业观高职生毕业生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最“叛逆”的毕业生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