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淘1”与“掏”的异同与注释

2014-04-17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粪池辞源颗粒状

芜 崧

(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最近我们看到一篇题为《掏粪?淘粪!》(萧晔晔)的短文(《光明日报》2012-07-28),认为应该舍“掏粪”取“淘粪”;无独有偶,刘配书在“晋京民语言文字工作室的博客”、杨新安在“红叶门生的博客”中也赞成此说法。果真如此吗?本文拟探讨与此有关的三个问题。

一、“淘 1”与“掏”的语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1](2012)对“淘1”①和“掏”的注解是:

淘1(táo):动①用器物盛颗粒状的东西,加水搅动,或放在水里簸动,使除去杂质:~米|~金。②(方)到旧货市场寻觅购买:~旧书。③从深的地方舀出污水、泥沙、粪便等:~井|~缸|~茅房。(1271页)

掏(tāo):动①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钱|~耳朵|~口袋|从兜里~出钥匙。 ②挖:在墙上~一个洞。(1269页)

掏(táo):动同“淘1③”。 (1271 页)

从《现汉》的注释看,“淘1”的义项③既可写作“淘”也可写作“掏”。这样一来,便产生了许多异形词语,诸如:淘粪、掏粪、淘井、掏井、淘缸、掏缸、淘茅房、掏茅房、淘管道、掏管道,等等,我们于2012年10月12日用百度搜索“新闻”得到“掏粪”19200例,“淘粪”7150例;“淘井”2050例,“掏井”473例。这种现象很难说与《现汉》这类权威工具书的“示范”作用没有关系,萧晔晔、刘配书和杨新安的取舍依据的就是“淘1”的义项③。如果辞书的释义不准确,那么辞书的示范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异形词是词汇的冗余现象,是汉语规范化的对象,必须作出取舍。

我们先来考察“淘1”的义项③的准确性。我们知道,现代字词的意义都是从古代传承而来的。来看《汉语大字典》[2](1995)对这两个词的注释:“淘”有三个主要义项:(1)在水中搅荡,除去杂质。 (明)宋濂《篇海类编·地理类·水部》:“淘,澄汰也,淅米也。”《字汇·水部》:“淘,澄汰。”(2)冲刷。宋代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3)疏浚。唐代李商隐《杂纂·恼人》:“淘井汉,急屎尿。”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每逢春时,官中差人夫监淘在城渠。”(696页)(引者按:古代有“淘浚”一词,其构成是语素同义并列。明代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内职掌》:“每年春暖开长庚、苍震等门,率夫役淘浚宫中沟渠。”)

“掏”有两个主要义项:(1)挖。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七引《通俗文》:“捾出曰掏。”《集韵·豪韵》:“搯,《说文》:‘捾也。 ’或作掏。 ”(引者注:“捾(wò)”,《集韵·潸韵》:“择也;取也。 ”)唐代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闭竹门,十年不出,吏人尝呼为掏河夫,执畚就役,曾无忤色。”(2)伸进去取。元代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早忘和俺掏斑鸠争攀古树。”《红楼梦》92回:“说着,打怀里掏出一匣子金珠首饰来。”

《辞源》(合订本)[3](1995)对“淘”注有两个义项:(1)以水冲洗,汰出杂质。 书证是杜甫的诗句“淘米少汲水”。(2)开挖疏浚。书证也是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992页)对“掏”也注有两个义项:(1)挖。书证为上举“掏河夫”。 (2)探取。 例略。 (693 页)《汉语大词典》[4](1993)的注解与《辞源》几乎完全相同。

我们有一个疑惑:为什么三家权威的主要以古代书证注释词义的辞书都认定“掏河夫”之“掏”是挖(新河)而不是疏通(旧河道)呢?我们琢磨,是不是不好断定是新河还是旧河,于是首先理解为挖掘,退一步说,即便是疏浚旧河道也还是少不了挖掘这个动作吧?《汉大词典》还引了一条书证:《太平御览》卷854中的“掏沙壅河”,“掏”就可以明确断定是“挖”的意思,不能理解为“疏浚”。

两相对照,《现汉》对“掏”的注解与《辞源》和两部《汉大》相同,而对“淘1”的注解出入较大,没有“疏浚”和“冲刷”义。 而《新华字典》(第 11 版)[5](201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 2 版)[6](2010)、《现代汉语规范字典》[7](1998)和《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等辞书的注释都有“疏浚”、“挖浚”、“冲刷”义。

“冲刷”义现在很少用,作为现代语文词典,《现汉》可以不收。但“疏浚”(就是清除淤塞或挖深河槽使水流通畅)义不能不收,因为它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而且现在也常用。“淘1”的义项③“从深的地方舀出污水、泥沙、粪便等”,似乎有点靠近“疏浚”义,但靠而不紧,因为疏浚不单是“舀出污泥、粪便等”,更是挖出污泥等堵塞物,使水流顺畅或使通道贯通。比如“淘缸”主要不是“舀出”缸底的沉淀物,还要清除缸壁的污垢,用水冲洗缸底和缸壁,使缸干净。“淘井”也不单是“舀出”井底的淤泥,还要清除井壁的污垢,保证地下水能顺利地从井底、井壁渗出来,使水位升高,使水源清洁:这就是对井和缸的“疏浚”。此外,“舀”污物的工具只能是瓢、盆、桶之类,主要适用于缸和粪池等,而对河道、渠道、水井的“疏浚”,主要是使用铁锹、铁锨等挖掘型工具;而对于管道、下水道的“疏浚”,则使用铁钳、钩子之类的工具。可见,从词义古今传承的角度考虑,“淘1”的义项③的构拟不够准确。

据此,我们建议《现汉》将“淘1”的义项③修改为:“从深处舀出、清除泥沙、污秽等;疏浚:~井|~缸。”②这正是《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的注释[8](2010:1235页)。这两个词的语义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淘”:洗;通。“掏”:挖;取。同时,取消“掏(táo)”的词条(理由详后)。

这样,“淘1”和“掏”的分工就更明确了,就可以避免用这两个词(语素)构成同素异形词表示同一个意思了,比如疏浚旧水井或旧水渠就用“淘井、淘渠”,淘井、淘渠在古代一般于年头的春季进行,以备全年用水。如上文举到的“每逢春时……淘在城渠”和“每年春暖……淘浚宫中沟渠”;又如:宋代苏轼《东坡志林·记梦参寥茶诗》:“俗以清明淘井。”

而开挖新水井就用“掏井”,如俗话说“沙窝掏井越掏越深”、“吃水不忘掏井人”。而下面一例的“掏井”最好用“淘井”:

(1)8月29日,家住塔城市二工镇左公祠村的62岁老人谢玉印和儿子在自家的水井中打水,碍于水位较低,谢玉印打算下去掏井,留儿子在井口负责运送淤泥。(人民网2012-9-1)

从粪池取粪只是给粪池腾出储存的空间,就用“掏粪”③,也可说成“掏粪池(粪坑/茅房/厕所)”,正如“掏钱包(腰包)”等于“掏钱”一样;冲洗或疏通粪池(粪坑/茅房/厕所)就用“淘粪池(粪坑/茅房/厕所)”。 掏(淘)粪工作为一种职业,它既包括取粪也包括疏通粪池(厕所),如果用一个汉字来概括这两种情况,用哪个呢?我们觉得还是用“掏”好,因为掏粪的机会毕竟多于疏通厕所,不可用“掏(淘)”来表示这两种情况,正如不可用“他(她)们”,而是用“他们”指代全是男人和有男有女两种情况。因为媒体上使用“掏粪”呈强势,“淘粪”呈弱势,而且,依据朱楚宏等人的问卷调查[9](2012),“tao(粪)”读阴平调更适合大多数人的语感。下面的“掏粪池”应该包括取粪和疏通粪池两种活儿:

(2)这些“利民工程”包括为市民掏粪池、装水管、添路灯……。(《人民日报》2005-11-03)

至于“掏粪”之“掏”用的是哪个义项,可能有不同看法。朱楚宏等先生(2012)建议《现汉》将“掏”的义项②改为“挖;取:在墙上掏一个洞|掏粪。”他们看出了“掏”不是单纯地“挖”,有时还伴有“取”的动作,我们赞成。但是“掏”的义项①“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就含有“取”的意思,再给义项②增加“取”义,似乎重复了。我们认为“掏粪”的“掏”用的是“掏”的义项①。因为“掏粪”与“掏钱|掏耳朵|掏口袋|掏钥匙|掏书”的道理一样:都是用手或工具从某个容器或类似于容器的物体里面把东西取出来,便池(粪坑)、钱包、耳道、口袋、书包等都是“容器”。总之,“掏”强调“取”,“淘”强调“通”。

开挖新河(渠)就用“掏河(渠)”,疏浚旧河(渠)就用“淘河(渠)”,于古有证:《宋史·河渠志四》:“北岸修立斗门,开淘旧河,创开生河一道。”上文举到的“掏河夫”就是古代专门挖河的农夫。而下面的“淘河”指的是疏通河道:

(3)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帮考网2012-2-1)

如果是具体地描述“疏浚(管道、厕所等)”的过程,比如是用手还是用工具“tao”,“tao出”了什么样的堵塞物,用哪个呢?我们倾向于用“掏”,有例为证:

(4)下水管道交叉在公共厕所前……张叔叔把手伸进臭气熏天的脏水里去掏。可是掏了半天,只不过掏出了一些砖头、烂纸,再深就够不着了。(佚名演讲辞《我的邻居》)

单就疏浚义而言,组词时用“淘X”,如:淘河、淘渠、淘井、淘缸、淘厕所;如果是单用就用“掏”,如例(4)。这就好比“咀嚼”中的“嚼(jué)”、“暴露”中的“露(lù)”与“嚼不烂”中的“嚼(jiáo)”、“露出马脚”中的“露(lòu)”的读音不一样,是一个道理。

二、“淘 1”与“掏”的异同

修改、完善了“淘1”的义项③,我们就好辨析、比较二词的意义和用法了。二词的相同点有:

1.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 “淘”从“氵”“匋”声;“掏”从“扌”“匋”声。

2.都是及物动词,都能带宾语。如:淘金、淘井;掏枪、掏钱。

3.都含有“挖”的意思(第11版《新华字典》对“淘”注有“挖浚”的义项;《辞源》对“淘”注有“开挖疏浚”的义项)。

4.在实际运用上,二词所表示的动作都能产生行为主体所希望的结果。如:掏洞、掏井、掏河;淘金(洗去泥沙得到天然金沙)、淘书(挑选出旧书)。

不同点是:

1.读音不同:“淘1”念阳平 táo,“掏”念阴平 tāo。

2.带宾语之后的意义不同:“淘1”带宾语可以表示动作作用于物体后能显示主体与次体的关系:主体留(存),次体去。如“淘金”的结果是保留主体天然金沙,洗去次体泥沙;“淘米”的结果是存留主体米粒,洗去次体沙子;“淘书”的结果是挑选出中意的书、舍去不中意的书。“掏”带宾语后不存在“孰去孰留”的意义,它既可以带对象宾语,如:掏钱、掏钥匙、掏耳屎、掏枪、掏底(摸底或探明底细)、掏心(掏出心里话);也可带处所宾语,如“掏腰包”是从腰包里拿钱或偷钱;“掏鸟窝”是从鸟窝里取鸟蛋;“掏耳朵”表示从耳朵里掏出耳屎;也可以带结果宾语或补语,如:掏洞、掏河、掏井;掏通、掏干净、掏尽(完/光);还可以同时带趋向补语和对象宾语,如:掏出一把刀来、掏出十元钱来、掏出来一把钥匙。“淘”多带对象宾语(淘米、淘菜、淘河、淘井)、趋向或结果补语(淘出、淘净)。

3.二词都含有“挖”的意思,但“淘”不能单纯地表示“挖”的动作,如不说“在地下淘一个洞”,只能表示含有“挖”这一环节的一连串复杂的动作,比如“疏浚”(就是清除淤塞或挖深河槽使水流通畅)中就含有挖的环节;“掏”既可以表示“挖”的动作(在树干上掏一个洞),也可以表示含有“挖”的一连串的复杂动作(挖河、挖渠)。其次,“挖”的方向、位置不同:“淘”由于有“氵”的意符,意味着挖掘的时候常常有水渗出,因此,它通常表示在地平面以下挖掘,因为疏浚常常在地平面以下进行,而且地下常常渗水,如:淘河、淘井;而“掏”不限于方向、位置,既可以在地平面下方挖掘、疏通,如:掏河、把下水道里的脏物掏出来;也可以在地平面之上进行,如在墙上掏洞、掏蜂窝煤炉子(其中的“掏”就不可换成“淘”,因为墙上和蜂窝煤炉子没有水)。

在表示“疏浚”义时,“淘”失之笼统、抽象,而“掏”则是具体的动作,而且动作导致了具体的堵塞物被弄(取)出[例(4)]。

4.“淘1”由于有“氵”旁,含有用水洗净的意思,如“淘米、淘菜、淘金”,而“掏”没有。 “掏”由于有“扌”旁,含有用手或工具伸进“容器”的深处或底部,把东西取出来的意思,如:掏耳屎、掏钱;此义源于古代的“择取”义。《广韵·豪韵》:“掏,掏择。 ”《集韵·豪韵》:“掏,择也。 ”而“淘”没有此义。

5.有的语义“淘1”要宽于“掏”。 “淘1”的“疏浚”义包含了“掏”的“挖掘”义,比如疏浚河道、渠道非挖不可;也包含了“掏”的“伸进去取”义,比如“淘(疏通)下水道”,就含有把手或夹钳之类的工具伸进去将堵塞物取出来的意思;“淘井”就含有用工具伸进井底将淤泥取出来的意思。

6.当这二词指向同一对象时,表疏浚的“淘1”可以预设表挖掘的“掏”,比如“淘河、淘渠、淘井”是疏通旧河道、旧渠道、旧水井,预设了此前的“掏河、掏渠、掏井”是开挖新河、新渠、新水井。

三、“淘 1”和“掏”的注释

先分析《现汉》的注释中的问题。我们觉得《现汉》(还有《规范词典》、《规范字典》、《现汉学习》)对“淘1”的义项①的注释欠妥当。淘洗的对象并不仅仅限于颗粒状的东西(主要指大米、麦子、高粱、豆类等粮食),还有长条状、块状、片状的东西,比如用刀切或手撕过的蔬菜,在许多方言区都有一个词语叫“淘菜”(犹“洗菜”)④,类同“淘米”。“淘菜”虽说词典上还没有户籍,但早已进入普通话。孙犁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创作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里就使用了“淘菜”一词,现在人们也常常使用:

(5)在这一段日子里,他不得不在清晨,去伴着女孩子在河边淘菜;黄昏,不得不站在山的转脚处,等候女孩子背一捆柴草下山来。

(6)村前池塘绿水如镜,有浣衣和淘菜的妇人正在塘边忙活。(《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11-10,第08版)

对淘洗物的这种限制就好比打一把椅子只限于男人坐一样。《新华字典》、《辞源》和两部《汉大》等辞书对“淘1”的注释都没有限制淘具(盛器)中的物体,只强调冲洗干净,这是合理的。

其次,对“淘1”的义项②注为“(方)”没有必要。诚然,最初“淘”的义项②的确是吴方言中的⑤,但现在已经在普通话中铺开,成了一个新潮时髦的新语素,由它构成了“淘宝(网/商城)”、“淘书(城)”、“淘衣”、“淘古玩”等新词语。正如“忽悠”最初是东北方言的用法,现在已经进入普通话一样[第六版《现汉》未注明“(方)”]。所以,注为“(方)”反倒让人误解为目前还是方言的用法。

其三,第六版《现汉》将“掏”分裂为两个具有同形词关系的“掏”(tāo)和“掏”(táo)(同“淘1③”)是否合理?回答是否定的。我们知道,同形词只是词形相同,意义并无联系,如“(大)米”与“米(尺)”、“(归)还”与“还(是)”。而义项“③从深的地方舀出污水、泥沙、粪便等”,与“掏”的两个义项(伸进去取;挖)都有联系,不同于原本指乐器的“管”分裂为名词的“管”(管道)和动词的“管”(管理),二者的意义已经失去联系。

虽然“掏”的读音从古代演变到现在,既可读阴平也可读阳平调⑥,但如果将“掏”处理为多音多义字,以及分裂为两个词,都会增加人们记忆的负担,不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这大概是其他权威的工具书都将“掏”处理为一音多义字的缘故吧。

其四,对“淘1”的义项①的注释语表述欠准确。我们先把注语省略的成分补进来再作检查:“[人们]用器物盛颗粒状的东西,加水搅动,或放在水里簸动,使[颗粒状的东西]除去杂质”,检查后发现句子存在主谓搭配不当的语病。因为“除去”是自主性动词⑦,是行为主体人的自主行为——除去颗粒状的东西上的杂质,而不是“使”的宾语“颗粒状的东西”的行为——除去杂质;“使”的结果只能是使颗粒状的东西变得纯洁、干净。第2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对“淘”的注释语就没有用动词“使”,而是用的目的连词“以”:“把颗粒状的东西装入盛器后加水搅动或放在水里搅荡,以除去杂质。”《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的最后一句是“以去除杂质”;“以除去(去除)杂质”当然是行为主体人“淘”要达到的目的。两部《汉大》和《辞源》注语的后一句既没用“使”也没用“以”。这都表明“除去”(去除)是自主动词,是行为主体人“除去(杂质)”,不是“使”的宾语“颗粒状的东西”“除去(杂质)”。

因此,该注释语要么说:用器物盛颗粒状的东西,加水搅动,或放在水里簸动,除去杂质;要么说:用器物盛颗粒状的东西,加水搅动,或放在水里簸动,使其纯洁、干净。最好将二者合并为:用器物盛颗粒状的东西,加水搅动,或放在水里簸动,除去杂质,使其纯洁、干净。

关于“掏”的注语①——“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也不准确,因为要取出的东西,并不在器物的口部,而是在器物的深处或底部,因此,注语应该改为“用手或工具从器物的口部伸进深处或底部,把东西弄出来”,如“掏耳屎、掏钥匙、掏管道”。

还有,二词注语中的“盛”和“口”是单音节词,与其他词语配伍不协调,最好改为双音节的“装盛”“装入”和“口里”。

再来谈其他词典对“淘1”的义项①的注释中的问题。《汉大》、《辞源》、《新华字典》等辞书在该义项中都没有提淘洗的工具——“淘具”、“淘箩”或“盛器”,这是不周全的。从《汉大》所引书证(明代宋濂《篇海类编·地理类·水部》:“淘,澄汰也,淅米也”)和《辞源》所引书证(杜甫诗句“淘米少汲水”)来看,“淅米”“淘米”(淘洗米粒)应该要借助能够过滤泥沙的淘具的,不可能像在河里洗衣服那样。如果不借助淘具来洗涤,与一般的冲洗有什么两样?淘具品种很多,原来主要是竹制的淘箩、筲箕等,木制的淘盆,后来出现了塑料质的,现在又出现了不锈钢制的淘具;形状有椭圆形、梯形、圆形等。《现汉规范》(第二版)提的是“盛器”(盛放东西的器具,如桶子、盆子、钵子、瓶子、罐子、杯子、碗等),宽泛了,《现汉》用“器物”更宽泛,最好用“淘具”。淘米和淘菜使用的一般是同一淘具。

最后,列出我们替现代语文辞书对这两个词重新构拟的释义:

淘1(táo):动①把大米、豆类等颗粒状的粮食以及刀切、手撕过的条状、块状、片状的蔬菜,装入筲箕、淘箩、淘盆等淘具,加水冲洗,或放在水里用手或筷子搅动,除去杂质,使其干净:~米|~菜|~金。②到旧货市场寻觅购买:~旧书|~宝|~古玩。 ③从深处舀出、清除泥沙、污秽等;疏浚:~井|~缸|~河|~茅房。

掏 (tāo): 动①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深部或底部,把东西取出来:~钱|~耳朵|~口袋|从兜里~出钥匙|~粪|~下水道。②挖:在墙上~一个洞|在山体上~一个掩体。

注释:

①本文不讨论义谓“耗费、顽皮”的“淘”。

②朱楚宏等先生(2012)建议《现汉》将“淘1”的义项③修改为:“清除泥沙、渣滓等;挖浚:~井|~缸。 ”这正是《新华字典》(第11版)的注释。与《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的注释基本相同。

③用搜狗输入法输入拼音taofen,默认的是“掏粪”。

④“淘菜:(银川)洗菜。”(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042页)按:其他方言区也这么说。

⑤“淘:③寻觅;淘换。吴语,上海:淘旧书|淘旧货。”(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5767页)

⑥据《康熙字典》注,“掏”:《韻會》:“徒刀切,音桃。 ”《集韻》:“他刀切,音叨。 ”另,《广韵》注:掏,徒刀切,平,豪,定;又:土刀切,平,豪,透。

⑦“除去”表示行为主体的自主行为和主观愿望,例如:《后汉书·杨终传》:“太宗至仁,除去收拏。”鲁迅?《野草·死后》:“我一点也不能动,已经没有除去他(蚂蚁——引者)的能力了。”

[1]社科院.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汉语大字典(缩印本)[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5.

[3]辞源(合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4]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5]新华字典(第11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7]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字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8]现代汉语学习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9]朱楚宏,毛绪涛.“淘粪”与“掏粪”辨[J].香港:中国语文通讯,2012(2).

猜你喜欢

粪池辞源颗粒状
全量鸭粪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简报
核热火箭反应堆燃料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保水剂粒径对秦巴山区土壤水分及烤烟生长的影响
《辞源》修订工作散记
《辞源》第三版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辞源》注音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以肉部字为例
颗粒状食品视觉检测分选技术的发展
可惜太浅
图片补充说明
一头猪的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