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职院校招考改革:解读、分析与建议*
2014-04-17刘盾
刘 盾
2014高职院校招考改革:解读、分析与建议*
刘 盾
2014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作出重大改革大,高职招考即是本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论文通过对国家整体高职招考改革方案的分析,以上海、浙江为个案,研究具体措施和改革细节;此次改革主要倡导高职校院的分类招考,并将时间改为统一高考之前,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方法;建议加强宣传推广、合理安排笔试与面试、进一步完善综合测评方法等。
高职招生;考试改革;教育公平
2014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是对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作出重大改革。该意见不仅改革了统一高考的形式与内容、科目与分值,改进了志愿录取机制和自主招生方式,还优化了招生计划的分配方式、加强了各类招考的信息公开、监督体制、保障制度等。意见提出了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整体目标: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建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1〕高职招考也是本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务院发布的实施意见中占据较大篇幅。本文聚焦高职招考改革问题,分析国家高职招考改革方案,以上海、浙江为个案,研究具体变化和改革细节,进行解读、分析与总结,并对其中若干部分提出建议。
一、有关国家高职招考改革内容的解读
高职教育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它肩负着产业振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任。高职院校招生问题一直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实施意见》要求,我国将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这样的改革有利于明确高职招生路径的价值、凸显其特色与重要性,从而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具体来看,“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这样的做法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多元的入学轨道,有利于各类型学生通过不同的考试方式进入高职院校,而职业技能测试、职业适应性测试等强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意识、操作水平,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独特理念。《实施意见》要求,“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将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这将成为主要招生渠道。”由此可见,国家对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招考方式有面向中职学生的对口单招、五年制高职教育选拔模式、春季高考、自主招生等。这些招考方式在不同层次、不同方向发挥了各自的价值。〔3〕本次改革充分学习、吸收以往的经验与教训,本着批判式继承并发扬的理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改革后的方案会为中职毕业生、初中毕业生等不同学生给予更多元的机会,同时会强化类似于春季高考的提前招考理念,并扩大高职自主招生的范围与权力。
《实施意见》还要求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这可为更多的社会群体提供良好教育机会,让他们获得学习、深造、提升自我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具体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注册入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加考试提供服务。”〔4〕还要求“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果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国家将在2015年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5〕注册入学、宽进严出等可以让广泛的群体接受到职业教育、学习到职业技能,而学习成果的转换、学分的互认等可以有效打破不同体制、不同院校间的阻碍与壁垒,提高群众学习的积极性与便利性,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
《实施意见》出台之后,上海市随即颁布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和招生,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生录取制度。健全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对分开、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在现有基础上,从2017年起,在该市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中,高中生应参加报考学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专科高职院校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职业适应性测试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为深化普职融通、改革普通高中课程创造条件。〔6〕
同时,进一步增强专科高职院校分类招生的吸引力。鼓励专科高职院校把特色专业招生和主要招生计划安排在统一高考之前,作为专科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在该市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中,率先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专科高职院校录取的方式。还要优化“三校生”参加该市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机制。2018年起,专科高职院校依据“三校生”的文化素质(中等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学习水平考试、思想品德评价等)和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学习记录情况等)进行录取。改革应用本科专业招收“三校生”考试模式。2018年起,在该市高校应用本科专业面向应届中职毕业生招生中,高校依据文化素质(中等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学习水平考试、思想品德评价等)和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学习记录情况等)及统一考试成绩进行录取。
浙江省也出台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方案要求高职实行提前招生,考生自主报考。普通高中学生以高中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中职学生以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高校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报考条件、选拔评价办法和录取规则,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高校对考生文化素质和职业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考生可报考多所高校,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考生选择确认一所录取高校。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考试招生。〔7〕同时,实行单独考试招生,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包括中专学校、技工学校招生,实行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探索把试点范围有计划扩大到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考试科目分为文化考试与职业技能考试。文化考试包括语文、数学2门,单独命题、单独考试。拟报考有外语要求的学校、专业的考生,可选择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PETS—1)考试。职业技能考试分17个大类,全省统一组织,分点实施。学生可自主选报1到2个类别,考试每年组织1次。同类考试允许学生至多参加2次,成绩2年有效。
在科目分值方面,语文、数学每门满分150分,职业技能满分300分,均以原始分记入考生总成绩,外语不记入总成绩,总成绩满分600分。在录取方面,高校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文化和职业技能考试成绩要求,也可提出外语成绩以及其他要求,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按考生总成绩,分大类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二、对国家有关高职招考改革之分析与建议
纵观国家关于高职院校招考改革方案,并对比上海、浙江两种方案,笔者归纳本次改革的三大特点:第一,倡导分类招考;第二,时间提前统一高考之前;第三,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方法。
第一,分类考试、分类招生有利于扩大高职院校的招考自主权,进一步彰显高职教育的特色、发挥其本身的优势。既可以较好缓解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帮助高职院校招收到具备职业潜力、符合职业需求的学生,也为那些动手能力强但文化考试水平较为不足的学生开拓一条新道路、提供一条新途径,帮助他们展示自身特长、凭借自己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方式。在新方案的引领下,各高职院校可藉此机会积极搭建宣传平台,增强其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注重市场需求与就业形势,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设置符合社会人力需要、高职价值体系的专业;着眼于学生的能力本位和实践应用,更新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积极努力地与职场紧缺岗位相契合,改善我国技术人才的布局结构。另外,在自主招生方面,我国已有不少高职院校率先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其中包括诸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这些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提前考试具备新颖、超前、务实致用等特点,将为学校和学生带来很大便利。在以往的填报志愿、分发录取模式中,高职院校在三本之后进行招生,饱受社会歧视、群众偏见,学生往往先经历不同批次的层层淘汰,最后无奈选择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这种不公正的招生方式让高职院校的竞争实力大打折扣,也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新方案提出在普通高考之前进行高职招考,将赋予高职院校更好的招生自主权,可让各校对考生规模、数量、类型等进行更充分的把控,提高了选拔效率与生源质量。对于那些想要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可让其变被动等待为主动选择,给予他们更多的主动权。学生通过考试后,还可更早地拿到录取通知书,从高考备考的沉重压力中解脱出来。
第三,“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方法克服了传统招考“重书本知识,不重实践能力;重知识记忆,不重知识运用;重统一标准,不重个性和专业差异”等弊端。可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这种学能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以转变以往的“单一评价”为现在的“多元评价”,转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各种“职业技能测试”、“职业适应性测试”等将会特色鲜明地帮助选拔出良好的职业人才。以浙江高职招考改革科目来分析,职业技能考试分为17个大类,包括机械、计算机、文秘、化工(环保)、药学、建筑、烹饪、旅游服务、服装、财会、电子电工、商业、外贸、医学护理、农艺、艺术和其他类等。学生可自主选报一到两个类别,考试一般分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两个部分,而且全省统一组织,分点实施。在考试时间方面,方案规定每年组织一次,同类考试允许学生至多参加两次,成绩两年有效。可以说,这赋予学生更大的选择范围以及更多的考试机会,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次性考试的偶然影响,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浙江省高职招考的英语科目则实行全国等级考试一级(PETS—1)考试。这样的做法变以往“分分必争”的选拔性测验为“通过即可”的等级性测验,相当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备考压力,削减了分值比拼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然,也有若干地方需要注意。首先,在提前招生方面,各高职院校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因为这是各校间实力的一次比拼。建议各校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打出自身特色,通过各式途径、利用各类传播,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进行广泛宣传;同时不断进行内涵式建设,发展自己的硬实力,提升师资水平、设施资源、校园文化等。其次,在分类招考以及组织单独的招生考试方面,各高职院校须着手操办大量的项目流程,譬如发布招生简章、推广宣传品牌、整理考生资料、编制考试试卷、组织安排面试、科学评判录取等,这都离不开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
另外,在考试命题过程中,相关教师既要熟悉高中生、中职生的课本教材、学习内容,又要结合高职院校的选拔标准与培养目标,还要懂得科学合理的出题规律,以及试卷筛选的有效性、试卷内容的可信度等。在考试内容方面,切记要凸显技职应用能力,同时不可忽略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基础知识,并要注意试卷的多元性和合理性、区分度与难易度,保证对各类学生的公平性和适应性。在组织面试方面,如何平衡好科学性与公平性、开放性与规范性、严谨性与灵活性等,这是需要克服的难题。要认真确定评审教师的人员组成,形成优质、科学、客观、公正的评审小组,确保评审教师在笔试阅卷中的评判能力和面试筛选时的综合判断能力,使得招生过程可以有理有据、“阳光透明”的进行。至于综合素质评价,目前处在探索期,考查项目还没有明确确定,考核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测量方法还需细节上的改进,如何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如何在建设综合素质测评的情况下避免功利主义、分数主义等,都并非简单之事。整体而言,此次改革力度较大、涉及较广,彰显了新的理念与精神。在未来实施中良好把握程序的严谨、进程的高效、细节的公正是各院校必须全力解决的问题。
〔1〕〔2〕〔4〕〔5〕《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2014—09—04.
〔3〕郑若玲,朱贺玲.我国高职招生变迁与未来发展方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3).
〔6〕《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EB/OL〕.http://gaokao.eol.cn/zui_xin_dong_tai_2939/20140919/ t20140919_1177783.shtml,高考频道网,2014—09—19.
〔7〕《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EB/OL〕.http://gaokao.eol.cn/zj_5663/20140919/t20140919_ 1177705.shtml,高考频道网,2014—09—19.
(责任编辑:王伟宜)
刘盾,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考试理论(厦门361005)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3JJD880011)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