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04-17陆守芹张伦厚谭函梅刘永风

关键词:连云港市居民社区

陆守芹,张伦厚,谭函梅,刘永风

(淮海工学院 体育教研部,江苏 连云港 222005)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以连云港市原新浦区(因区划调整,原新浦区与原海州区合并组建新的海州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调查表(管理人员)》《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调查问卷》两份调查问卷。

(二)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对原新浦区所属社区进行随机抽样,共抽取30个社区,发放《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调查表(管理人员)》30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有效回收率为83.33%。对社区居民发放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1份,有效回收率为96.2%。

2 访谈法 走访部分街道相关负责人、社区管理人员等,就目前连云港市街道、社区两级的体育管理模式、现状、资金来源场地设施等问题开展调查并听取意见。通过走访社区居民,并现场发放《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调查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深入调研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的需求状况,确保调查信息的可靠性,提升调查报告决策建议的可行性。

3 数理统计法 采用统计学相关原理,深入分析各类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具备较强说服力的统计指标,有效保证相关数据的说服力。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硬件条件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所提供的硬件设施情况是居民进行体育健身的物质基础,也是综合反映城市群众体育发展现状的重要考核指标。调查结果显示,连云港市社区人均公共体育服务经费仅0.74元,且经费来源单一,分布极不均衡。社区体育服务设施数量少,单一陈旧且分布极不均衡。针对设施损坏现象,也没有专人负责维修,无法满足居民体育活动的需要,且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可见,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经费、设施数量、种类等的配置状况与居民的现实需要之间的差距很大,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二) 软件配套情况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软件,是指为了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服务所设置的组织机构、社区指导员、社区体育文化等的总称,是衡量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社区管理职能中设置公共体育服务管理部门的社区仅占68%;社区指导员设置更少,每2 593人才拥有一个社区体育指导员,且社区指导员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等方面根本无法满足居民需求;社区体育信息服务仅仅是利用社区公告栏、宣传栏等简单宣传健康方面的知识,居民在健身专业知识以及健身安全知识方面的信息非常少;在社区为居民提供体质测试,并形成相应档案方面,有44%的社区从来没有组织社区居民进行简单的体质测试;48%的社区没有举行过居民参与的任何体育活动。

(三) 居民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情况

根据《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社区居民由于受社区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居民体育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指导等,导致居民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市场需求强烈。目前,各个社区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都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拥有健康体魄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他们热切希望能够实施科学的、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而且广大居民在体育活动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也为社区体育服务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连云港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对策

(一) 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提升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必要性分析

做好一件事,认识是关键。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应该提高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认识,特别是社区干部更应充分认识到提升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必要性。提升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践行“中国梦”,提升社会和谐水平的需要;发展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可以体现较强的“杠杆”效应,最大限度发挥社区体育活动的外部性作用;国家出台的相关体育政策法规,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老龄人口增多等都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 而全民健身(体育) 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可以提升城市软文化实力。

(二) 创建具有连云港地方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文化体系

公共体育文化的构建应该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文化的范畴也比较广博,同时,不同的社区因居民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存在差异、居民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需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服务于连云港地方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文化的创建。创建具有连云港地方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文化体系,主要是实施由市级、区级到社区三个层层递进的公共体育服务文化体系。

1 市级体育行政管理机构 主要是依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制定适应连云港市公共体育发展的体育政策、管理法规和相关制度,确定公司制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经济实体的具体形式,经费来源比例,大型体育活动的组织,社区体育指导员的聘用制度等。

2 区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 依据本行政区域内财政收入水平、社区分布状况,规划各具特色的社区公共体育文化,如:海州区可以尽可能的彰显古城文化、传统的体育文化等;连云区则可以大力打造具有海滨特色的体育文化,如沙滩排球等。

3 社区 作为第三层级的社区,则是公共体育服务文化具体落实,在综合调查社区居民经济收入、社区居民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等情况下,实施具体的体育服务文化。具体可以包括:社区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普及。可以利用社区宣传栏进行宣传、讲座,也可以是宣传手册;针对社区居民需求,建立适应居民体育活动需要的经济实体形式,是综合性活动中心,还是健身中心,或是其他形式;建立社区保健中心,根据居民个体情况,提供简单的体检、相关指标测试,利用社区保健中心,指导居民科学合理进行体育活动,并形成档案,实施跟踪管理,有效提升居民的体育活动效率,增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发挥社区体育活动的最大社会效用。合理有效地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文化体系,可以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实现社区公共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使连云港市形成其他城市难以效仿的“软实力”。

(三) 设置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机构,将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

在全面步入小康社会之际,人们由满足温饱上升到提升生活质量,拥有健康的身体。但是根据调研结果,连云港市社区体育服务根本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服务的需求。从连云港市目前的城市布局来看,公园等休闲场所较少,且距离远,健身会所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其价格上,都不能满足大多数居民日常体育活动的需求。因此,在综合考虑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现状、居民健身需求以及居民对健身的支出水平等因素基础上,提出连云港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利用市场化原理,明确产权,将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推向市场。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种类单一、破损严重,几乎没有相关人员负责修理,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居民体育锻炼的需求,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公共设施,居民个人不可能维修,社区有责任但没经费,要解决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物质条件,需要建立一个经营性质的运行机构。

1 设置市、区两级公共体育服务部门 其中市级公共体育服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省级人民政府出台的全民健身方面的政策,正确解读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状况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从宏观上制定适应连云港市社区居民公共体育服务的政策及相关制度;区级公共体育服务部门的职责主要是依据本辖区的财政收入及居民生活水平,在实际调研各社区居民收入的前提下,组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机构,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吸取企业资金。

2 构建公司制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实体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其经济效率带有很强的外部性。本文拟应用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的产权理论,构建公司制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经济实体。

产权清晰、产权结构多元化、责任权利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公司制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实体,明晰经济实体的产权划分和归属主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多元的投资来源。同时,根据投资的多少,确立对称的责任和权利,打破社区对公共体育服务负无限责任的传统观念。公司制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实体不再是各社区的附属物,政府也不再是社区体育服务的唯一投资主体。在该经济实体的所有资产中,所有权属分散的各投资主体,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实体通过自身独立的法人地位运营全部资产,政府与其他投资主体之间,各自的责任与权力是明确的。当然,公司制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实体,还需要在其内部建立由市、区级政府、相关投资主体、及辖区内居民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该经济实体产权关系有效实施的前提下,实现政府、投资实体机居民各自需求的均衡化。当然,该经济实体的最终控制方还是政府。作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经济实体控制方的政府,其主要功能是在提供质量的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与保证其他投资主体获得最大投资报酬之间的博弈,以获取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经济效率的最大化。

(四) 构建“三维一体”的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经费来源体系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连云港市原新浦区人均体育活动经费为0.74元/人,针对连云港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依靠单一的政府财政拨款,来满足社区居民对体育服务的需求,显然目前是无法实现的。为此,笔者设想,在社区体育服务市场化得前提下,构建“三维一体”的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经费来源体系。“三维” 是指三个资金来源,分别是政府、居民个人和企业单位,其中政府资金来源是基础,其资金用途主要是奠定社区公共体育的基础设施,如:室内外活动中心、健身路径、各类球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如:公共卫生间、医务室、洗浴中心等;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有相关企业根据其经营需求,可以作为一种分散经营风险的投资方式,也可以作为企业深化其品牌效应的途径,当然,从更深层面也可以当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形式。当然,企业资金的用途主要是在政府基本资金的基础上,建设一些适应居民高层次需求的体育设施,如:保健会所、瑜伽会所,儿童活动中心等。这些项目之所以能够吸引相关企业单位投资,主要是基于第三项资金来源,有些体育服务设施实施会员制度,根据提供的体育服务水平,收取差额不等的会员费用。当然,前提是,体育设施的配置真正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便利性、快捷性与价格都是社会健身会所无法比拟的。

连云港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需要全面贯彻“中国梦”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连云港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市场与需求之间的内在关系,分别从“服务市场化”“经费来源三维化”“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公司制运行机构”“创建体育文化”等四个方面深入发展连云港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使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姜大勇,王玉珠,张蓉,等. 山东省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与改进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1-8.

[2] 田勇.株洲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9(4):390-391.

[3] 董翠香,郑继超,田来,等.上海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6):17-20.

[4] 丁鸿翔.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1):19-23.

猜你喜欢

连云港市居民社区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莲年有鱼》
连云港市
高台居民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