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锦涛关于发展人的个性思想述要*

2014-04-17

关键词:人才思想发展

徐 凤

(徐州工程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江苏 徐州 221018)

发展人的个性,是胡锦涛结合时代主题,针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梳理与研究胡锦涛关于发展人的个性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进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胡锦涛发展人的个性思想提出的背景

第一,胡锦涛之所以提出发展人的个性,源于他对创新型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重要性的认识。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资源、科技、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等状况的综合性指标,综合国力的强弱代表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施加影响的力量和条件。综合国力竞争是当今世界一种普遍现象,而提升综合国力,关键靠人才。胡锦涛指出:“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对提升综合国力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决定性的意义。胡锦涛曾深刻阐述:“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2]正是基于这种远见卓识,胡锦涛强调“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2]。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必须发展人的个性,促进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因为个性的充分发展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前提。创新离不开人的个性彰显与自由释放,同时,创新也为人的个性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创新的本质是一种“突破”,而“突破”需要广阔的思想自由,需要鲜明的个性品质,而那种被工具化、模式化以及被各种条框所限制的人,是不可能实现创新的,可以说没有个性的发展和完善,就没有创新人才的诞生。正是基于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确保我国在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胡锦涛才强调努力发展人的个性。

第二,胡锦涛之所以提出发展人的个性,源于他对我国教育诸多不适应性问题的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我国教育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性问题。为国家计、为民生计,胡锦涛对教育进行了深刻反思,指出了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诸多不适应性问题:“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1]这其中牵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教育观念问题。“教育就应该努力帮助每一个人发展他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亿万人民潜在的能力,解放群众的创造力”[3]111,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受“执两用中”“过犹不及”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偏好于“一律”“标准”与“规范”,以学生能否填写标准答案来衡量教育成效,忽视甚至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导致学生缺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二是教育方法问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启者,但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在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把自然科学的描述性知识教育的特点泛化到其他知识的获得方式上,结果造成整个教育中的机械论倾向,剥夺了知识生成中学生个性的作用,也剥夺了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的权利,造成目前盛行的单向灌输、死气沉沉的学习局面”[4]152,最终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缺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基于对我国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诸多不适应性问题的反思,胡锦涛才强调要努力发展人的个性。

第三,胡锦涛之所以提出发展人的个性,源于他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发展人的个性思想的继承。胡锦涛发展人的个性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人的个性解放与发展的思想是其直接的理论源泉。毛泽东反对压抑与摧残人的个性,倡导个性解放与自由。他讲:“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者,罪莫大焉。”[5]151对旧式那种忽视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毛泽东曾提出过批判,他说:“学校的第二坏处,是用一种划一的机械的教授法和管理法去戕害人性。人的资性各不相同,高才低能,悟解迥别,学校则全不管究这些,只晓得用一种同样的东西去灌给你吃。”[6]667毛泽东不仅倡导解放人的个性,还将人的个性解放与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他讲:“解放个性,这也是民主对封建革命必然包括的。有人说我们忽视或压制个性,这是不对的。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7]239邓小平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在个性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区别对待。邓小平说:“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总目标迈进。”[8]106江泽民也一向主张尊重人的个性,并将其看作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源泉。江泽民说:“要尊重青年的思想和特点,尊重青年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青年思想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年,祖国的年青一代的不断健康成长,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就能够永葆前进的生机和活力。”[9]448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发展人的个性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人的个性发展思想,而胡锦涛则继承了他们的这一思想,并结合时代主题加以了发扬光大。

二、胡锦涛发展人的个性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尊重与发展人的个性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曾寄语青年学子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他说:“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10]个性是构成包含有一个人智力、性格、需要、态度、兴趣、气质等各种独特的特性的模式[11]8。个性最显著的特征是其独特性,个性是人成为主体并与其他个体彼此相异的属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客观上存在个性差异。同时个性蕴含着巨大能量,是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的前提和源泉。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的创新精神活动,还需要另一种自由,这可以称为内心的自由。”[12]137爱因斯坦所说“内心的自由”实际上就是人的个性。正因为人具有不同的个性,才会以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程度的积极性去组织自己的行动,才会卓有成效地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从个性的属性和功能来看,“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质上是要求人们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并鲜明地显示自己的个性,以提高和发挥人改造世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与发展人的个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立场。马克思说:“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13]61在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立场,不仅明确提出了“保持个性、彰显本色”的尊重与发展人的个性思想,而且将尊重与发展人的个性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他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1]教育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是以人的发展为价值遵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尺度,而人的全面发展毋容置疑包含着人的个性发展,因为“全面发展的‘全面’不是一个量的概念,全面发展的实质即个性发展”[14]。实施素质教育,旨在改变应试教育的不足,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而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毋容分辨地包含着人的个性完善,因为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的必要条件是人的个性的充分完善,个性的和谐发展是人综合素质提高的内核和前提。总之,无论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举措,无不体现着胡锦涛的尊重与发展人的个性思想。

(二) 人的个性发展具有多样性

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对创新型人才的标准和素质做出了阐释。他说:“一是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技事业……。二是具有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坚定意志……。三是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善于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四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五是具有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善于组织多学科的专家、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六是具有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坚忍不拔……。”[2]在这里,胡锦涛讲到了人的理想、动机、品质、能力、兴趣、志向、信念、意志……,并强调这些是创新型人才具备的基本素质,虽然没有直接说到个性,但其所言均属于个性的范畴。按照《教育管理辞典》解释,“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主要成分是:个性心理特征,含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倾向性,含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等;以及自我意识。”[15]421从个性的释义来看,个性不是单一要素,而是多层次、多侧面要素的“总和”,是一个包含多种心理特征的复合概念。个性的“复合”性质决定:人的个性发展必然是多层面的,发展人的个性必须是多向度的。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教育应当遵循的规律。胡锦涛的上述讲话,显然表达了对这一规律的尊重。

(三) 发展人的个性必须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

胡锦涛认为,发展人的个性、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他说:“教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1]人的个性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曾指出:“一种新的和有效的个性的理想,本身只有在现有条件的可能性中才能形成起来。”[16]294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个性多是自发的,没有固定的形式,常常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发展能力。关于这一点,法国的心理学家乔治·拉伯萨特曾指出:“人类生下来就是‘早熟的’。他带着一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3]197而且,人的这种潜在能力,可能半途泯灭,也可能在有利的环境中逐步成熟,进而发展为一种创造力。杜威指出:“由于个性是感觉世界的影响,和对这些影响作出反应时偏向那一边的一种特有的方式,因此,它只有通过和现实条件的相互作用才能发展成一定的形式。”[16]297也就是说,人的个性具有未完成性和发展可能性,假如它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将会发展成为一定的“型式”,继而可能成为人的一种创造动力与创造才能。因此,人的个性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民主、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有利于人的个性向着理想社会需要的方向成长,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相反,那种划一的、机械的、专制的教育环境,只会压抑人的个性发展、扼杀人的创新精神。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才强调“要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10]。

三、胡锦涛发展人的个性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 指明了人的个性发展的正确方向

胡锦涛指出,人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必须将个性发展建立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必须体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10]。这为人的个性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以成熟个性为基础的,成熟个性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必备的内在因素。但个性发展不是抽象的,必须在现实的社会中进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指出:“在保持一个人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的同时,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视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新也是一种集体活动。”[3]188人不能脱离现实社会而独立生存,必须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受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因此,人的个性发展不能随心所欲、不受社会影响地发展,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秩序,维护一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在追求稳定与持续的群体中满足自己的需求、发展自己的个性,也即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个性的发展不是空洞的,必须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即德、智、体、美等得到尽可能的全方位的发展,而个性发展是指个体的兴趣、爱好、意志、品质、潜能等与众不同的特质得到较深层次的发展。从内涵上看,个性发展并未脱离德、智、体、美的基本范畴,而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只不过全面发展反映了人的发展的相对完整性和基础性,个性发展反映了人的发展的相对自由性和深刻性。由此可见,个性发展是建立在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更准确、更深刻的发展,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前提,如果离开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有可能走向片面或者极端。胡锦涛提出,“在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上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优势潜能”“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是人的个性健康发展的必然之路。

(二) 揭示了教育发展的深层次规律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但教育改革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胡锦涛关于发展人的个性思想,揭示了教育发展的深层规律,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个性是人的本色,创造是人的天性。”[4]152作为一种后天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基本作用在于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并借助人的个性完善来提升人的创造性,进而达到改造世界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这一作用愈发凸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17]85教育是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手段,应当为人的发自本性的创造个性得到进一步完善而创造更多的条件。这是教育的真谛,也是教育发展应该遵循的规律。历史上发展人的个性思想曾是教育的主导思想,并对社会发展进步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以“标准化”的流水线式的“人才加工”为突出特点的教育工具主义思潮逐渐取代了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思想。教育的工具主义思潮满足了组织化、规模化社会生产的需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桎梏了人的个性发展、限制了人的创造力的发挥。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生产逐渐走向多样化,人的生活也逐步走向多元化,人类结束了“标准化”的时代,故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不应该是那种仅限于必须吸收某种固定内容的教育,而应该是通过发展人的个性来提升人的创新性的教育。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就曾坦言:“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18]发展人的个性、发掘人的创造潜能,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根本方向。胡锦涛提出发展人的个性,让每一个人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是对教育发展规律的总结,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将培养全面发展而又富有个性的人的教育观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三) 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

人的发展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所谓人的发展,是指个体的成长过程,包括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也包括个体在个性与认知上的发展。在人的发展问题上,许多学科作出过探索,但唯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科学的阐释。马克思认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限于生产力的水平,人缺少自我存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人又过度依赖于商品和货币,成为“物”的附庸,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下,人才会摆脱“物”的控制,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19]104。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并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推进了人的发展理论的创新。胡锦涛发展人的个性思想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创新,胡锦涛发展人的个性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中“自由”的最好诠释。“自由”的人首先应该是个性得到解放和发展的人,个性饱受压抑和约束,不能称得上“自由”的人。“自由”的人是社会发展的终极追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自由”的人,社会不可能产生创造,更不可能实现超越。同时,胡锦涛发展人的个性思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中“全面”的最好注解。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人的个性发展,忽略或离开个性的发展,不能称作“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一个基本维度。之所以这样讲,一方面就发展主体来看,群体是由个体集合而成,个体是群体的内容和基础,全面发展只有落实到个性发展上才有意义;另一方面“全面”发展不是简单的“平均”发展,某些方面的突出发展或优先发展也是全面发展的范畴。胡锦涛提出,“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既符合“人占有自己本质的需要”,也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总之,胡锦涛发展人的个性思想,既有深远的时代背景,又有深刻的内涵,这一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对于当前我国有关人的个性培养机制的建构以及教育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0-09-08)[2014-08-11].http://news.xinhuanet.com.

[2] 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EB/OL].(2006-06-06)[2014-08-13].http://news.sohu.com/20060606/n243582780.shtml.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 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6]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 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1-04-24)[2014-08-15].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4/24/c-121341791-4.htm.

[11] 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2] 方耀楣.迈向世界一流大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4] 张楚廷.全面发展实质即个性发展——重温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70-74.

[15] 俞家庆.教育管理辞典[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97.

[16] 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17]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8] 中华硕博网.哈佛校长坦言挑战[EB/OL].(2008-05-03)[2014-08-14].http://lw.china-b.com/jyxxlw/lwzx-632708.html.

[1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

人才思想发展
人才云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