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考试的经济性质*

2014-04-17胡天佑

教育与考试 2014年3期
关键词:考试功能教育

胡天佑

考试是人们追求效率和公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和普遍的范畴,人们对于考试活动的不同认识,在实践中就会形成各种反映其本质和特征的有关考试的概念。虽然不同领域的考试研究业已取得不少标志性的成果,但人们对考试本质的认识依旧存在争论,对考试功能的探究也还存在若干分歧。本研究在梳理各种考试本质论争的基础上,从考试的产生、考试的功能、考试的资源配置属性、考试培训的市场化特征,以及考试行为的利益追逐本质等方面进行考察,认为考试是具有一定经济性质的社会活动。需要说明的是,考试虽然具有一定的经济性质,但考试的本质属性并非经济属性。

一、从考试的产生来看经济性质

(一)考试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

考试系因应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考试与教育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因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而同时问世。”〔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的生产资料,有了闲暇才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有了教育也就有了最初的考试活动。

考试活动的萌芽和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这一阶段人类语言和思维意识活动已经产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和推理能力,人类的劳动与生活成为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人类学会了制造生产工具并从事物质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维系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技能和生活经验。为了延续生存,最开始这些生产技能和生活经验是在劳动过程中进行传承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生产资料有了剩余,才开始由专门的社会成员来承担将这些生产技能和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的使命。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教育活动。而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一种判别下一代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和生活经验接受快慢的方法,考试活动就这样产生了。

考试活动的产生和考试制度的形成,是社会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财产的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生,邦国建制逐步形成。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明显进步,人类文字形成并不断完善,书写技术手段和条件不断革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考试产生了新的需求,这种需求就是考试活动的规范化、定型化和制度化,以符合社会统治和国家治理的要求。

(二)考试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追求经济的产物

考试的产生适应了提高教育效率的需要。人在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差异现象的客观存在且具有可测度的特点,这是考试存在的前提。考试与教育是一对孪生子,考试的产生适应了教育的需要。科学高效的教育需根据不同受教育对象的基础和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怎样来判别这些“材”的基础和特点,以及对教育内容掌握的情况呢,考试以其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而承担了这样的使命。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与日俱增,有效地选拔适合的人才并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满足各行业对这种人力资源配置的需求上,考试大有可为。

考试的产生适应了提升选才效率的需要。在教育领域,社会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或精英教育资源是相当有限的,怎样选拔最适合接受这类教育的人才,事关这类教育的质量。在职业领域,社会的职业资源,尤其是优质的职业资源也是存量有限的,怎样将最合适的人才配置到各种职业岗位上,让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发挥最大效能,事关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从考试的功能来看经济性质

美国教育测验专家亚尔保德·兰在《新法考试》一书中,阐述了“功用”对于活动的重要性,他说“对于功用如不加以考虑,就是最有价值的活动,也不会产生最大的效率,它们的各种可能性,也只能获得部分的利用而已。”〔2〕而在现实社会的各领域,考试的功用究竟何在,一直以来存有多种表述,迄今为止也未见形成定论。事实上,“每种考试几乎都包含一种以上的功用。”英国考试研究专家罗伯特·蒙哥马利进一步指出,“活的机体,只要有多种功能,并且善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就会蓬勃发展起来。考试之所以蓬勃发展,同样是由于它具有多种功用的性质:考试常常适应多种目的的需要,当着某个目的过时了或者与它不相干了,考试仍然能够以其他理由而存在。 ”〔3〕

亚尔保德·兰将“考试的功用”归结为:“测验知识的保持;成绩的判断;日常工作的刺激;温习的动机;供给客观的标准;教学效率的测量;教学效率的改进;个别困难的诊断;智能的培养”等几个主要的方面。〔4〕可见,他大致论述的是考试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徐玖平从考试对人知识与智能发展的角度来论述考试的功能,“考试这种测量,对于人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评定功能,对于人的能力发展倾向具有预测功能,对于人的知识和能力增长过程具有搀断、反馈和激励功能。”〔5〕贾非在《考试制度研究》一著中,则讨论了“考试制度的功能”。他依据考试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考试应用领域的不同以及考试所带来的其它效应,将考试的功能归结为 “基本功能”、“社会功能”和“派生功能”等三种。〔6〕实际上,贾氏在整个讨论中是将“考试功能”与“考试制度功能”相杂糅在一起的。在叙述考试的社会功能时,他将社会功能定性为“多为考试制度的功能”。廖平胜先生在《考试学原理》一著中,提出考试具有“文化、行政、经济、调节和督导”等五大功能,他的分类标准主要是依据考试系统在参与现实社会母体系统的运行中发挥的实际效能而拟定的。〔7〕郑若玲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专辟一章来探讨考试的社会功能问题,同时谓其“关于考试社会功能之论述将不囿于功能的宏观辨析,而侧重于微观解析。这可能是本文的研究视角不同于廖平胜的研究之所在。”〔8〕郑氏基于考试与社会各子系统的关系,将考试的社会功能分述为“教育、文化、政治、经济”等四大功能。

据此可知,尽管人们在对考试功能的认识上分歧频生,但在考试有着多种功能这一点上,上述各方还是达成了一致。各方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语境以及不同的时代,考试本身及其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强度等均不尽一致,也就产生了各种有关考试功能的不同认识。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考试到底发挥何种功能的问题,并非本研究探讨的重点,在这里简述人们对于考试功能的各种争论,意在说明人们对于考试功能认识的多重性。实际上,也正是这种考试功能的多重性,才致使考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赋予了各种不同的期待。

(一)考试是一种资源消耗活动

在考试发展的初期,考试仅以活动的形式而存在,虽存在一定的资源消耗,但这种资源消耗是非常少的。在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考试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模式化,完成考试的制度建构之后,尤其是人类社会迈入商品经济社会以后,考试的资源消耗也相应的大幅提升。这种资源消耗主要系由以下这几个变化所导致的。

在考试规模上,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考试规模已超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等小范围的阶段。在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发展成为一种国家和社会建制,规模和系统性进一步扩展。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生产力和技术的飞跃,考试的应用范围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考试规模迅速扩展,大规模考试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已是广泛而普遍的客观存在。

在考试应用范围上,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步以及考试技术和制度自身的完善,考试之法,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于当今社会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并且这一发展之势有增无减,据此判断现代社会业已进入一个“考试时代”并不夸张。

在考试内容形式和程序上,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从最初简单的以“口试”和“实际演示”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实践性的考试活动,发展到满足社会需要而登上考试发展史舞台的笔试和面试。这种成文法规考试,无论是在考试制度设计上,还是在具体的考试执行上均得仰赖大量的人力、物力、智力投入,存在显著的资源消耗。

(二)考试间接地发挥着经济功能

考试作为人类社会的独有的社会活动,在与外部社会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间接地发挥着不同的经济功能。这种经济功能随着人类社会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而愈益显现。在现代社会,考试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考试已渗透至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杜佐周先生在为浦漪人、黄明宗两人合译的《新法考试》所作的序中写道:“新近在政界、军界、工界或商界各方面,应用考试来选择人材的,一天普遍一天,而且甚富成效。可见考试不特为解决各种教育问题的必要工具,且是一种推进各种社会事业的良好法则。”〔9〕考试在人类现代经济生活的活跃表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福祉。考试的这种经济功能,主要“根源于人与外部社会的本质关系”〔10〕,确切地说,是考试所配置的“人才”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换言之,虽然考试并不直接塑造“人才”,但考试藉由对“人才”的配置,进而在经济社会领域发挥着客观的经济功效。

考试将社会的人力资源间接地转化为人力资本。“考试活动对于人们或得利益和满足需要具有手段的属性,它是促使劳动力资源转化为能使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的人力资本的得力措施之一。”〔11〕实际上,这种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是教育活动的功劳,考试真正发挥的作用,是甄别在教育过程中业已形成的人力资本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虽然也有人提出“考试具有教育功能”,更有甚者提出建立“考试教育学”的命题,但关于考试是否发挥教育功能的问题,在此无意专门讨论。考试并不直接从事教育活动,但考试会产生教育影响或对教育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多是引导性的。换言之,考试是作为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中介”而存在的,考试赋予人力资源的是人力资本的“身份和地位”。

考试可促进人才结构的优化,可调节社会人力资源的供求结构,可控制人力资源的质量标准,可起到人才“调节阀”的作用。当然,这里的考试并不是所有的考试,而主要是指社会性的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就能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考试大纲,开考相关的专业。在社会对某一专业领域人才需求趋近饱和时,可暂停该专业的考试计划。其它社会性的资格考试,可通过试题难度或考试标准的控制,来达到调节社会人力资源结构的目的。考试藉由对社会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来形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概言之,考试间接发挥经济功能的主要作用模式是,“考试-教育发展-经济发展”、“考试-间接形成人力资本-经济发展”、“考试-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这已是广泛而客观的存在。但长时间以来,人们还是不愿意看到将考试与经济相挂钩,似乎考试与经济一旦挂上钩就会导致考试变味,而这其实是不必要的。

三、考试具有资源配置属性

就社会教育领域而言,在高等学校招生办法普遍采行考试的现实情境下,高等教育考试承担着社会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工具和手段的职能。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30%,但对于全体适龄青年来说,社会提供的高等教育机会依然是稀缺资源,精英或优质高等教育更是如此。在僧多粥少的情形下,稀缺性的高等教育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社会的精英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是藉由选拔性的考试来实现的。就社会职业领域而言,作为社会人力资源的准入门槛,考试成为一种社会职业资源配置的工具和手段。在社会就业岗位资源稀缺的情形下,也必须应对如何配置这些稀缺岗位资源的问题。同样的,运用考试甄选的办法,也实现了人力资源与岗位资源的匹配。无论是上述哪个领域的考试,考试的合格或通过都意味着一种身份的获得。换言之,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着一种社会身份赋予的职能。

四、考试培训的市场化特征

旨在提升应试能力的考试培训活动古已有之,并非现世社会的专利。但发展到今天这种规模和市场化程度,却是旷古未有的。随着考试在现代社会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应试者的考试培训需求与日俱增。在庞大的考试培训需求推动下,考试培训市场的规模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在产业政策开放的前提下,市场机制在考试培训领域已无孔不入。加入WTO以后,我国教育领域开始逐步对外开放,与教育相关的考试培训领域全面对外开放,风险投资纷纷注资,催生了新东方等一批以考试培训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考试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社会。既有传统的私人辅导模式,也有采取市场化经营的企业辅导模式。社会民众的各种应试需求,均有可能被各种考试培训产业主体研发设计成诸种教学服务类产品,以帮助应试者提升考试能力进而谋取考试利益。而且这种市场化的倾向,具有越来越强的拓展力,已渗透到考试培训的各个方面。只要能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就必然会有相应的组织和个人提供相应的应试服务。考试培训产业逐步形成,提供考试培训服务机构的集合构成了考试培训产业。这些特点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是从未有过的。

五、考试行为的利益追逐本质

考试对于施考者而言,“是测度、甄别人的德、学、才、识、体个别差异的一种社会活动”〔12〕,是提高选才和育人效率的客观需要。但对于应考者而言,只是实现其目的的工具。社会考试竞争的实质是考试背后所隐含的利益的争夺,是应试者对考试利益的追逐。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大规模、高利害性考试,由于它的资源配置属性,使这种考试的优胜者得以实现对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而在现代社会能否获得高等教育,尤其是精英高等教育,往往是能否成为社会精英的关键。也就是说,考试虽然是一种甄别、检测人的素质与水平的社会活动,但它与其他社会制度和政策的联结却使其在本质上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在表层次,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追逐与争夺;在潜层次,是对社会地位等资源的追逐与争夺。考试与荣誉、地位、知识、机会、财富、人脉、职位等,扭合捆绑在一起,从而被赋予了经济的意义。

〔1〕〔12〕廖平胜,何雄智,梁其健.考试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53.

〔2〕〔4〕(美)亚尔保德·兰.新法考试〔M〕.浦漪人,黄明宗,译.南京:正中书局,1935:15,16,5.

〔3〕〔9〕(英)罗伯特·蒙哥马利.考试的新探索〔M〕黄鸣,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10.

〔5〕徐玖平.考试学〔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1989:57.

〔6〕贾非.考试制度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4,51.

〔7〕〔10〕廖平胜.考试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0.

〔8〕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06:41.

〔11〕廖平胜.考试的本质与功能//考试研究(第一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1-15.

猜你喜欢

考试功能教育
也谈诗的“功能”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