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互动发展的意义及策略
2014-04-17王勇刘珈伶
王勇,刘珈伶
(1.九江学院,江西九江 332005;2.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7)
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各有其自身特性,但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在服务方向与内容从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统一性。体育文化的发展符合并适应时代需要,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健身价值、审美价值,以及其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教育性、艺术性、民族性、国际性、全民性等各种功能,在社会及校园里的社会地位及价值已经越来越重要,并在很多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群体素质、丰富和满足社会与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
一、江西体育文化资源的优势及地位
江西近几年对体育场地、场馆、设施和基础建设的投入比过去几年大幅增加,承办全国性体育赛事的项目和场数逐年递增,城市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的数量也在增多。
在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上,江西籍运动员都有不俗的表现,树立了皮划艇、赛艇、跆拳道、羽毛球、举重等一批强势竞技体育项目,为江西城市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素材,提高了江西在世界的知名度和整体形象,使更多的人了解江西体育文化的发展,为扩大对外交流提供了平台,更好的宣传了江西的资源优势。
二、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互动发展的意义
“体育文化”一词最早直译为身体文化。我国学者把体育文化概括为“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体育文化本身是一种社会体育现象,从物质层面讲,体育文化主要包括体育生活方式、民族体育风俗、体育活动内容、体育审美等;从精神层主要包括,体育文化的价值、观念、意识、心理、道德等[2]。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利用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参与群体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激发参与者健身锻炼的兴趣、提高身体素质,而且可以提高社会整体素质、促进和谐校园。同时,它可以健身、健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想道德品质和体育观念,培养审美观,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3]。
(一)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以“和谐”为理念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的精神乐园,也是学校追求的终极价值。高校体育文化通过体育的手段和内容教育、引导和感化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行为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的身体机能、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提升学生体育文化修养,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的内涵,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同时,推进学校“阳光体育”的开展和普及[4]。
(二)有利于我国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
1.社会体育文化向校园文化的渗透
体育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特定的事物形态,体育所蕴含的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支撑事物传承、繁衍、发展的动力是该事物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一所学校在体育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除了该校在竞技体育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之外,最能彰显的莫过于在体育的发展过程中所逐渐形成和孕育出的体育文化。没有体育文化的底蕴,就不可能更大程度的显露出体育的活力与张力[5]。体育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体育的发展沿袭着生存——生活——生命的轨迹,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与之相应的文化。高校是实施体育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从而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6]。
2.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对社会体育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体育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体育文化既有自身的优势,也面临着西方体育文化崇拜之风的危机和挑战。必须通过社会体育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和感染,强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认同,寻找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新的定位,不断实现传统体育价值体系的自我更新,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体育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更好的融合与发展。
3.推进终身体育氛围的形成,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随着我国体育教育逐步走向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核心目标也由传授知识、技能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方向过渡,向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生体育转变,高校体育也逐步与终身体育相接轨。体育文化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以及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教育功能。所以,促进体育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提高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促进大学体育改革的发展,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改革的深入,促进体育文化教育在大学体育中的实施及在体育教学中、课余体育活动中的渗透,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符合学生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4.有助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1)促进体质全面发展;(2)发展良好个性与心理;(3)启发智力,挖掘潜能;(4)提高社会适应性;(5)树立终身体育意识;(6)提升社会道德;(7)提高职业素养。
三、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互动发展与传承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推进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互动发展与传承
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参与的氛围不仅是体育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体育文化发展与传承的有利催化剂。高校具有传统文化与传统运动项目的优势,有利于推动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文化的平台作用,以“健康校园”建设为契机,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构建体育文化品牌,促进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互动发展与传承
体育文化品牌不仅是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体育的形象与地位的象征。它在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的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应做到如下以个方面:1.加强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提升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2.重视提高各年龄段群众的体育文化素养;3.完善体育文化建设管理制度,明确发展目标;4.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文化发展模式;5.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
(三)重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关系到我国体育文化传承模式、理论、价值等体系与世界体育文化的顺利接轨和科学发展。
1.保持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原有的内涵,不断更新与创新,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将传统体育文化的不同形式、内容等更好地渗透到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自身的融合,保持两者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是国家的生产力,是单位的凝聚力,是个体的生命力。体育文化发展则是社会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1.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文化是社会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实现两者的优化结合。
2.深刻理解社会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基础,保持两者互动和发展方向的高度一致性。
3.加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和学生体育文化意识与观念的转变,灌输我国传统的体育文化底蕴,发掘和探索体育文化素材,更好地促进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自身的融合,保持可持续发展。
4.加速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融合,为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及体育事业的繁荣昌盛奠定良好基础。
(五)协调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地位,推动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转变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分隔成两个部分发展的观点,努力寻求两者之间良性的交互、互促的切入点。
2.遵循客观规律,协调好两者地位与利益等关系,促进两者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重要支撑,也为竞技体育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储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竞技体育则是学校体育的高级表现形式,协调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地位,有利于推动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2〕刘志敏.浅谈体育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J].体育文化导刊,2003,(05).
〔3〕杨洪波.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结婚的意义及途径 [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05).
〔4〕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9).
〔5〕郭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相互促进关系 [J].社会与文化,2009,(02).
〔6〕黄强.对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探讨 [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