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云计算环境下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

2014-04-17赵卫东

教育信息技术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人机混合微课

赵卫东

(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广东珠海 519015)

一、云计算支持下的混合学习

1.混合学习的优势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普遍认为是将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进行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国内外学者对于混合学习也有不同的看法:Driscoll 认为混合学习意味着学习过程可以是“基于Web 的技术(如虚拟课堂实况、协作学习、流媒体和文本)的结合(或者混合),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 (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和教学 技术(或者非教学技术)的结合”;何克抗教授则认为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台湾有工程学者认为:“混合学习就是老师或开课单位在课程中视教学需要,而机动选用实体教室、同步模式或非同步模式来进行教学的。”[1]

当前信息技术迈向了云计算时代,珠海市第四中学开展了构建云计算环境下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云计算支持下基于富媒体的混合学习,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落实课前预习效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及时反馈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

2.云环境下的技术支持

为了实施云计算环境下的混合学习,珠海市第四中学加入了“粤教云”项目学校,参与这个项目为学校开展混合学习提供了软硬件的平台支持。支持学校本次教学实验的硬件平台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光纤网络、5G无线网络、云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式大屏幕一体机、学生端一体电脑、学生端和教师端平板电脑、嵌入式录播系统和无线扩音系统。软件平台主要包括交互式电子教材、微课网络平台、ForClass 软件平台、网上互动系统和考试分析平台等。

二、三类课堂教学的构建

混合学习主要依托“云计算”环境下以交互式电子教材、微视频、人机互动学习软件为基础开展三类课堂,分别是以数字教材为基础的资源课、以微型课为基础的“多元课”和以人机互动学习软件为基础的人机互动课。

1.基于交互式电子教材的“资源课”

所谓教学资源,是指第三方机构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开发的电子教材或教辅资料。目前我国的电子教材或教辅资料,其特点是文科内容比较丰富。原因是文科的学习内容设计感官交互比较多,主要通过听、说、读、写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信息技术正好有这方面强大的功能,信息技术可以将图、文、声、像和动漫有效的整合在一起,通过反复训练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以教学资源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在文科教学上非常有效,收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2.以多元角度微课为背景的“多元课”

教学资源有很多优势,但也有局限性,目前大部分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固定,教学内容、知识的难易度不能任意调节,思考问题的角度太单一。而有些学科的特点恰好是,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是多角度的,如政治、地理,这就给不同层面的学习者带来困难。笔者需要一种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选择了以多元角度微课为背景的“多元课”。多元课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基础,把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块,然后把小块知识制作成微课,或设计多角度微课来支持知识点,这样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选择学习重点。

3.以技术辅导的“人机互动课”

在各种教学形式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一对一”的授课,目前教学班额虽然向小班制努力,但平均每位教师至少负责四十多个学生,难以实现“一对一”教学。而学生思维培养特别是理科思维(逻辑思维)是在反复的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训练中才能够构建起来的。“一对一”教学辅导下学生思维建构是中学教育的一个瓶颈,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动漫、模拟实验等引入,缓解了这个瓶颈,但在如何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上没有太大突破。理科教师都有一个疑问:我们为什么要用信息技术?为什么学生要人手一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特别是理科教学中如何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事实上,信息技术要在思维建构上发挥作用,就要深入探讨人机互动,其核心是学科知识模型的重新设计和人的参与。课程需要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思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既能反复强化知识的逻辑思路训练,又是学生自己操作发现、归纳知识思维规律的课件。这样才能将“代替教师个别辅导”的理念渗透教学过程中去,经过反复长期的训练达到建立逻辑思维的目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这是笔者选择“人机互动课”的目的。

二、教学实践

1.资源课

资源课主要是利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数字教材来开展实验。数字教材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素材种类丰富,互动形式多样。学校首先针对教师组织数字教材使用方法的培训,让教师能够合适、熟练利用数字教材开展教学。资源课的教学设计也与常规课程不同,数字教材中不同的资源应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资源的运用形式和实验对象各有针对性:有些资源就适合在学生预习时使用,而有些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则效果更佳;有些资源是设计给学生使用的,而有些资源则是针对教师的。以上这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要明确。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数字教材预习,上课时师生可以充分使用数字教材的各种资源,课后还可以进行复习和评测。整个过程基于“云计算”环境和各种终端设备,混合学习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微课“多元课”

微课的“多元课”主要是基于微课程和微课网络平台来开展实验的。将微课应用于混合学习也是现在较为常见的做法。但是多元课往往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微课的设计制作。学校首先要组织教师培训。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微课的制作方法,并不断提升教师微课设计的理念和高度,通过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师进行微课设计、制作、应用和评比,精选优质微课资源,开展多元课实验。微课程往往包括多个微视频、教学设计、预习检测、配套练习等资源,并将资源发布到网络微课平台上,布置好预习任务。教师课前要检查微课平台上反馈的各种学生预习情况的数据,根据学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师生都可以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讲解、点评、质疑和答疑。课后还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复习和评测。而整个过程都充分利用了多元资源和软、硬件平台和云计算产生的过程性数据,这些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人机互动课

人机互动课主要是基于人机互动教学软件开展实验,充分的人机互动才能更加凸显信息技术的优势。我校与企业合作,设计和研发了部分人机互动教学软件。以数学科为例,研发的软件引入了动漫、模拟实验和小游戏等元素。该软件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可以在PC、一体机、学生智能终端(平板电脑或手机)中使用。学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流畅地完成移项、改变正负号等演算过程性操作。在小游戏环节中,学生还可以修改系数和常数等改变题目,进行重复练习。程序会即时反馈学生操作的结果,正确则有奖励,错误则需重来。实现了人和电脑的充分互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反复训练构建学生的逻辑思维。因为整个过程都是在云计算环境中进行,所以过程性和结果性数据都得以完整保留,为基于学生学习数据开展学习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半年多的实验,学校开展基于云计算机环境下的混合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问题,如人机互动课的软件开发对学校来讲难度较大,需要社会力量参与等。

[1]http://baike.baidu.com/view/1511324.htm?fr=aladdin.

猜你喜欢

人机混合微课
混合宅
人机“翻译员”
从内到外,看懂无人机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油水混合
“人机大战”人类智慧遭遇强敌
未来深空探测中的人机联合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