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主题探究活动中的闽南本土文化传承路径探析

2014-04-17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闽南探究幼儿

沈 雯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福建厦门 361004)

文化,是一种高级的精神软件。闽南本土文化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在建筑、人文、语言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宝藏。幼儿园开展闽南本土文化主题探究活动,应从实际出发,思索如何把优秀健康的、能正面反映生活的内容进行筛选、整理,使其成为符合幼儿经验背景的、容易理解接受的内容,同时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

据此,我们从内容的确定、环境的营造、材料的提供、方法的指导等方面入手,开展闽南本土文化主题探究活动。“趴趴走”来自闽南语,意指儿童活泼好动到处走,“厦门趴趴走”主题活动便是建立于儿童好动天性之上,结合本土文化进行的一种儿童主题探究活动。本文将以“厦门趴趴走”主题活动为例对如何在幼儿主题探究活动中传承本土文化进行分析阐述。

一、选择适宜的主题活动内容

闽南本土文化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内涵丰富深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包括民俗、方言、戏曲、建筑、宗教、工艺、餐饮、服饰等无以计数的文化事象,但这些包罗万象的文化事象并不全都适宜幼儿学习。我们应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活动内容要关注其适宜性与价值性。

一方面,可以从衣食住行等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入手,请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到好清香、吴再添等地品尝厦门各色美食小吃,了解各种本地美食的制作过程,可以借助大量图片、视频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还可以鼓励幼儿尝试进行美食制作,在幼儿园角色区延伸出“厦门美食一条街”。

另一方面可以选取具有保护传承价值,又结合当代文明、能世代相传和较具社会影响的闽南特色建筑和闽南民间艺术素材作为学习内容,让幼儿在参观、感受的基础上理解厦门燕尾屋的对称美和鼓浪屿日光岩的风光美;在了解与感知拍胸舞、高甲戏、歌仔戏、木偶戏等民间艺术的过程中,领略独有的闽南文化风情。

当然,主题探究活动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它既要顺应幼儿的兴趣生成新内容,也应是教师设计好的、有价值的活动。因此我们根据闽南本土文化的教育功能开发出一系列可探究的活动内容。如:闽南古厝、民居、土楼、骑楼等能促进幼儿空间感知、发展建构能力的闽南建筑;漆线雕、染(剪)纸、花灯、纸扎、泥面人等能促进幼儿动手操作、提升审美能力的闽南工艺;闽南童谣、木偶、车鼓弄等能促进幼儿表达表现、提升感知欣赏能力的闽南曲艺以及斗鸡、跳皮筋、跳房子、滚铁圈、翻绳、丢手绢、沙包等能促进幼儿动作协调、提升运动和身体素质的民间体育游戏,等等。

二、创设氛围迥异的主题探究活动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1](P.1)合理的环境创设是一个模拟的微现场,既能美化“活动室”又为孩子提供了身临其境、自由表现的“舞台”。在这个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营造不同的活动意境。

1.墙面固定式

墙面固定分为平面式和立体式。例如,将班级主题墙创设为平面式的闽南建筑“文化墙”,用幼儿创作的“红色砖块”把白色墙面围合成极具闽南特色的砖石墙,并在这块“红砖文化区”中展示孩子们不断收集来的各种闽居建筑图片,便于大家自由地观察不同的建筑类型及其特点。“红砖文化区”的墙边则可布置为立体式的榕树和古厝屋掾,榕树上的叶子可以是孩子们自制和捡拾而来的,其根可以是由老师从榕树上剪下并粘贴而成的,亦真亦假,形象生动。红墙上还可以特别摆上几块立体白色砖,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与创意,设计出各种图腾、花纹,为“古厝”进行装饰,这样的环境创设别具风格,兼具了营造主题氛围和表达认知的功能。

2.工坊操作式

为了能更好地展现厦门的民间工艺,教师可以在活动室里开辟工艺坊,将闽南民间工艺所需的材料、工具、制作流程和成品以图示法展现出来,并提供各种纸盘、瓶子、橡皮泥、珠片、小镊子等工艺材料供幼儿自选,加工创作出不同的漆线雕、珠绣、影雕等工艺作品。

3.舞台场景式

舞台场景的创设能为幼儿感知民间艺术提供又一平台。为此,教师可以在班级戏曲舞台的“后台”张贴出活动剧照,摆放带轮子的剧本展示台,供幼儿自由选择与更换要表演的剧本内容;还可以设计能移动的演出柜,内有挂钩、衣帽架,便于幼儿自由更换各种服饰和道具,同时还可以提供各种闽南戏剧的说唱片段和表演视频,便于幼儿惟妙惟肖的模仿和感受,体验自由表演的乐趣。

4.气氛渲染式

节庆活动虽不能每天进行,但却能以热闹的场面、浓烈的氛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厦门趴趴走”主题活动中,有些班级结合“庆中秋”主题开展了“亲子博饼”的民俗活动,有些班级则在迎端午时组织了“包粽赛舟”的活动。为渲染浓厚的民俗节庆氛围,有的在门厅上悬挂师幼共同制作的大骰子、大粽子,有的在立柱上喷绘头戴状元帽的小状元、盘旋的小飞龙,有的在操场平台上摆放可让幼儿自由博饼的大瓷碗、可游戏的龙舟船,再播放一些欢快的民间乐曲……“家乡的节日”就在孩子们的参与互动和热切期盼中悄然而至,期间所留下快乐和美好已深深刻入孩子们的童年记忆之中。

三、提供层次性自产化的主题操作材料

提供多样化的主题操作材料是深化主题活动的物质支柱,也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厦门趴趴走”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在丰富的闽南本土文化资源中对主题活动操作材料进行有机的整合与运用。

1.依据梯级目标,操作材料层次化

材料物化着教育目标,不同材质的操作则呈现不同的教育功能。因此,操作材料的提供不仅要有目标的指向性,还需有难度的层次性,要让幼儿明白“成品”与“半成品”材料之间的关联,这样利于教师因人、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如工坊区:教师可以提供有图案与没图案的各种纸盘、矿泉水瓶若干,让幼儿自由选择彩线、彩泥、彩纸、彩布等材料来制作“漆线雕”;提供无形状、有形状和折(画)好的半成品纸张若干,让幼儿自选纸张剪出各种民间纸艺;又如生活区:提供的是糯米粉、水、肉、葱等原材料和已和好的面团、馅儿,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材料包出各种“汤圆”。再如运动区:教师可以提供不同边宽的圆形竹筛和细铁环三种圈,让幼儿体验“滚铁圈”的民间体育游戏。幼儿在与各种不同层次材料的互动中,探索、合作、坚持、专注等能力及品质都能得以整体地发展。

2.利用操作成果,活动作品材料化

操作材料是幼儿获得实践经验和建构多元知识的依托,将幼儿自制的劳动成果转化为区域操作材料,既能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还能追踪幼儿发展的足迹与水平。如:引导幼儿将在工坊区完成的“漆线雕”“珠绣”“影雕”等作品分门别类地放置在陈列柜里,使其变为角色游戏中的“闽南工艺馆”,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幼儿可自由品鉴也可用这些作品玩“买卖”游戏。再如:把美术区蜡染与制作好了的惠安女的“肚兜衣”“斗笠帽”和“插花饰品”等作品放置到表演区,供幼儿做为表演的道具,在使用这些自制道具中,引导幼儿根据自制材料的特点、实用、美观和创新等方面做出评价和修改建议。幼儿可在与操作成果的积极互动中提升对闽南本土文化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四、调整得法的主题活动指导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2]。因此,教师在帮助幼儿建构多元化的本土文化知识经验时,应努力为其创造探究条件,用不同手段不同方法让幼儿“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真正享受探究与发现的乐趣。

策略1:观察、积累——获取主题的相关经验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而本土文化却是抽象、概括和深层次的,只有借助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文化表现物,才能让幼儿体悟到民间文化的精髓。如:在感知闽南建筑“古厝”时,教师可以运用此策略,借助收集资料、外出参观、实地考察、现场触摸、写生绘画、拍摄记录等方式,帮助幼儿积累有关闽南古厝的直接经验。

通过对图片、实体的多次观察,幼儿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地感知古厝的外型、结构、色彩、绘图、雕刻等建筑要素,感受到民间建筑夸张、风趣的特点与规律,了解古代与现代建筑的异同、先人的聪明才智。这样的经验获得不是教师简单地“教”,而是来自幼儿亲身的参与和感受,这些经验对其后期的表现力发展、创造力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策略2:猜测、验证——获得亲自探究的机会

闽南本土文化包含的内容既有生活性也具科学性,在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中,孩子们同样要经历猜测、探索、验证、讨论、交流、发现等科学认知的重要过程与环节才能实现活动应有的教育价值,才能借助主题活动推动幼儿有效发展。

如在《闽南美食》活动中,幼儿品尝汤圆Q劲的口感后引发了关于其制作原材料的猜测:面粉?红薯粉?糯米粉?生粉?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大家用“猜测、记录、对比、验证”的方法记录了各种原料的制作,并在品尝自制的各种食品中比对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搓汤圆、吃汤圆的操作和比较方法,幼儿获得了制作汤圆的外包原料基本上是糯米粉的经验,这些亲历亲为的实践经验都会使其留下深刻印象。

策略3:拓展、创新——支持多元表征的行为

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幼儿多途径地对各系列内容有所了解后,教师应引导他们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活动中自由表达出来,这才是幼儿完全内化的一种经验和认知。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对幼儿在表现方式和技能上给予适时的拓展和指导,激发他们更多的创意和灵感,使幼儿在表征自己所感知的事物时更具多元性和创造性。在不同类型的闽南本土文化主题活动中我们随时可见孩子们以不同方式创造性地再现同种事物或多种事物:如在《好玩的民间玩具》主题中,孩子们对民间玩具有了亲身感受后,创作出许多富有新意的玩具:有用无纺布制作的布袋道具,用吸管制作成的风筝,用纸版、水彩笔制作出的陀螺,用橡皮泥、泥巴塑造而成的大茶具等;在《小木偶》主题活动中幼儿利用木偶道具自编自演了“小红帽”“天乌乌”等各种故事表演剧本,等等。

身之体验、心之创造,情之真切、趣之浓烈。将闽南本土文化融入幼儿主题探究活动,让每个儿童潜移默化地接受本土文化地滋养与浸润,可以加深他们对闽南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传统文化若能代代相传,必将得到永久的保护与发展。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2012.

猜你喜欢

闽南探究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闽南文化传承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闽南,闽南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