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高网络反腐成效的策略探析*
2014-04-17王占坤孙建丽刘小飞
王占坤,孙建丽,刘小飞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2014 年1 月16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 年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 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普通民众对于腐败现象的痛恨通过发帖,网络曝光,评论转载等手段对有关公务员进行有效地监督,并得到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回应。近几年由于手机上网终端的盛行,广大民众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仅仅通过一张图片,一段录音,一条微博而使官员落马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从2012 年的“表哥”杨达才,“不雅视频”雷政富,到去年“嫖娼门”事件的上海高院陈雪明等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反腐的力量。然而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反腐败形式虽然近几年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帮助人民揪出很多“老虎”“苍蝇”,但是带有偶然性,娱乐性,并没有真正的形成系统化,发挥其真正的效用,因此如何加强网络反腐效能是本文研究的重中之重。
2 网络反腐的历程回顾
网络反腐,即通过网络举报,网络曝光等形式引发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进行监督,对公共权力进行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也是一种新型的反腐败工具。它是当今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广大公民在电子时代行使监督权力的一种渠道。它不仅有效克服了传统反腐机制中弱点,而且还通过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实现了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和群众监督。网络反腐最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官方的网络反腐,其二是民间的网络反腐。官方网络反腐是指由官方的反腐机构建立的网络反腐平台,接受组织和个人的举报或投诉从而进行腐败斗争。民间网络反腐是指通过民间反腐网站、论坛、贴吧、微博等网络平台,将官员腐败证据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以实名或匿名的方式公开,引发社会舆论效应,从而达到监督的目的。
官方网络反腐最早出现在2003 年,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到2005 年,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标志着网络举报正式纳入官方权威反腐渠道。再到2009年,新华社在新华网上公布了中央和地方网络举报的方式。2013 年9 月中旬中央纪委监察部举报网站开通,一个月内统计的网络举报数量为2.48 多万件,平均每天超过800 件。这也表明了官方的网络反腐渠道日渐成熟。民间网络反腐主要分为建立民间反腐网站和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两种形式。其中民间反腐网站的开办首先由李新德在2003 年创立的“中国舆论监督网”,随后又有大部分民间反腐网站相继成立,如中国喉舌网等等,但是这些民间网站大多是昙花一现,没有起到太大作用。而另一种形式的民间网络反腐,如论坛,微博等形式却越演越烈,成为民间反腐的主角。特别是近几年流行的微博,通过短短几十字的描述,加上网民不断评论和转发,所形成网络舆论力量不能小觑。
3 网络反腐优势与不足分析
3.1 网络反腐相对于传统制度反腐的主要优势
1)传播速度快且高效快捷。跟传统的媒介相比,网络可以几秒钟内把信息图文并茂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且不受时间地域限制;
2)受众率高且互动性强。我国网民的数量正与日俱增,成为一股不能小觑的力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便能使一个贪官落马;
3)隐秘性高且安全性强。网民在家就可以检举官员的不法腐败问题,无人知晓从而不必承受过多的心理压力和负担,间接地提高了网民检举不法行为的积极性。
3.2 网络反腐的不足及面临的挑战
1)网络信息量巨大,虚假信息,恶意信息泛滥,很难辨别官员腐败信息的真实性。网民素质更是参差不齐,对网络消息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更有网民恶意诽谤,进行人身攻击,损害他人利益;
2)网络领域缺乏必要的监管。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监督的法律少之又少,各种不负责任的言论层出不穷,造就了一大批网络暴民,严重破坏了纪检部门的公信力;
3)随着网络信息战的爆发,一些“灌水公司”、“网络水军”“五毛党”等随之出现,不法分子通过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控制舆论民意,制造“伪民意”,严重影响到网络反腐的效能,甚至影响社会安全稳定。
4 网络反腐的功能探究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数量的迅速增加,网络反腐作为传统制度反腐的有益补充,发挥了传统反腐所不及的功能,并在近几年的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功能。
4.1 提供腐败线索,及时惩治腐败分子
网络反腐以其方便性,快捷性,安全性等优势,极大提高了广大网民参与反腐的积极性。广大网民不仅通过官方渠道积极提供官员腐败证据,还通过民间反腐网站,微博,论坛等通过发帖,评论,转发等方式提供腐败线索,帮助查处了不少的违法违纪的腐败分子。2012 年12 月《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在微博上实名举报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涉嫌伪造学历、与商人结成官商同盟等问题。2013 年5 月,刘铁男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4.2 推动政府政务阳光公开透明运行
在不断发展的网络平台之上,网民通过网络,其参政议政的权利得以实现,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互动形成了巨大的社会舆论,推动着各级政府公开政务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上台后都进行了财产公示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支持并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开了一个好头。
4.3 弥补了传统反腐的缺位,同时加强了广大公务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
网络反腐相对于传统反腐更易被大众所青睐,其方便快捷性,时效性,隐蔽安全性等特性更是提高了普通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积极性。广大网民通过对贪腐案件的广泛关注,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促使相关纪检部门做出反应,从而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5 如何提高网络反腐成效
5.1 加快网络立法的进程,健全网络法律架构
目前我国关于网络方面的法律比较少,只仅限于知识产权,著作权,信息系统安全经营场所管理,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但是涉及到隐私权,造谣诽谤,人身攻击等领域的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规定。因此应该尽快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游戏规则”,来明确规定知情权与隐私权,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等法律界限。同时也要明确规定纪检监察部门工作方法,如举报流程、查证措施、反馈渠道、奖惩办法等等。通过建立网络新的游戏规则来规范引导,让整个网络环境都畅通有序,有章可循,将网络反腐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2 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各取所长,优势互补
制度创新是指改革我国现有的监督体系模式,加大反腐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并促使完善官员财产公开和申报制度,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建立举报腐败相应程序,继续推进政务公开,行政政策阳光透明。技术创新主要是指电子政务的发展,应用及创新。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就是建立一个极具权威的反腐机构,在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将电子政务运用其中,把两者的优势都发挥到极致。政府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举报腐败的网络平台,畅通网络反腐互动渠道,积极跟网友互动,鼓励广大网民实名举报监督,充分保证举报网民的隐私,其人身安全。反腐机构官员也要简化程序,对网民举报的信息迅速做出反应,以免耽误时机。
5.3 充分借鉴国外网络反腐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反腐问题不单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个国际性问题,各个国家都为这个问题所困扰。然而一些发达国家却在网络反腐这方面做得不错,不仅有效遏制了腐败,而且促进了整个国家整体的发展。我们从中也可以借鉴其方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运用到我国的反腐中去。如在美国政府网站允许普通公民网上跟踪政府交易处理过程,同时设立专门的政府网站用于公布政府各类专项资金的开支情况。在韩国,政府立志打造全球最好的为民服务的数字化政府,民用电子政务在线程序允许普通公民随时监督有可能发生腐败的许可证申请与批文环节,同时也允许人们对不符合规则的政府事务进行检查和质疑。他们主要通过功能先进的政府网站提供全方位的电子公共服务,促进政府信息开放,提高公众电子参与,进而有效预防和跟踪腐败行为的发生。另外一些民间的反腐机构也建立网络反腐网站,如在印度班加罗尔一家非营利组织建立的网站ipaidabribe.com(意为“我被索贿了”)的网站,普通的公民可以揭露官员们的腐败行为,同时保证举报群众的安全和隐私。俄罗斯律师兼博客作家纳瓦尔尼成立了著名的网站“维基解密”,专为揭露政府和企业的腐败行为,他号召广大网友勇于搜集官员腐败渎职的证据然后贴到网站上,一度引起了巨大的响应。
5.4 建立保护举报人的安全机制和激励机制
网络反腐曾以其隐蔽性,便捷性,高效性等优点受到网民的大力支持,激起了广大公民行使监督权的积极性,网民积极在网上曝光腐败分子贪腐线索,帮助政府揪出很多的贪腐分子。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匿名性的优点逐步瓦解,一些举报者受到了被举报人的打击报复,例如上海白领王帅因在网上发布《河南灵宝老农的抗旱绝招》的帖子,披露老家河南灵宝非法征地,遭到了跨省的追捕,这严重摧毁了网民积极参与反腐的积极性和勇气,对普通公民的隐私权也提出了挑战。因此首先要加强我国网络监管隐私系统权限机制,除检察机关外,其他政府官员没有权限和渠道去查询举报人的IP 地址举报人的信息。其次大力推行网民实名登记制度,可推行前台匿名发帖,但后台实名登记的半实名制制度,除监察机关外任何机关个人无权查询后台信息,这样不但保障了举报人的安全,更在一定程度杜绝了网民发布虚假消息,故意诽谤污蔑他人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对举报人的奖励制度,网民提供的主要贪腐线索,一旦查实,给予举报人一定的报酬,更能激励广大的网民进行权力监督,保障权力的阳光公开运行。
5.5 官方网络反腐要与民间网络反腐紧密配合,相互衔接
现阶段,民间网络反腐主要以创办民间反腐网站,博客,微博,论坛等形式,通过文章,信息,图片,视频等曝光贪腐线索,甚至用夸张的标题来吸引网民的眼球,引起广泛关注,从而形成巨大的网络舆论压力,引起相关部门关注。虽然民间网络反腐确实揪下来不少贪官,但是却具有偶然性,容易流于表面化。而单一的官方网络反腐主要是通过设立举报网站,鼓励网民在网站上提供举报线索来达到反腐的目的。官方网络反腐虽具有权威性,但是由于案件处理过程没有公开透明,处理时间,结果反馈的时间过长等,网民还是更倾向于民间反腐渠道。无论是单独的官方反腐,还是单独的民间反腐,都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民间反腐需要借助官方反腐机构的权威及机制查处腐败分子,而官方反腐机构则要借助民间反腐力量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打击腐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官方反腐渠道要与民间反腐渠道相互配合,相互衔接,使其纳入规范化渠道,从而做到反腐功能最大化。
反腐倡廉现如今已成为最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在网络高速发达且网民反腐热情高涨的今天,网络反腐已成为最为主要的反腐手段之一。但是网络反腐是一项重大的,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系统协调配合才能有效实施。如何充分利用好网络反腐,最大程度上发挥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让网络反腐真正成为掌握在广大人民手中的“尚方宝剑”,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1]牛先锋.网络反腐的功能及其完善对策[J].理论视野,2009(5):44-46.
[2]白嘉菀.关于E 时代网络反腐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13(12):14-15.
[3]史永铭.论网络反腐的监督功能[J].行政管理改革,2011(11):84-87.
[4]吴 江.近年来网络反腐研究综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5-48.
[5]杨 军.网络反腐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6-48.
[6]郭赛玉.网络反腐的发展路径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11.
[7]刘世超.对网络反腐背后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3(2):136-137.
[8]孟 桢.论信息时代的反腐利器-网络反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5):29-32.
[9]傅治平,陈水雄.反腐倡廉热点面对面201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