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跨国公司嵌入式发展影响因素及趋势*
2014-12-13王亚茹
王亚茹
(上海师范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0234)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之一,特别是随着自贸区效应的逐步显现,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的集聚地,但跨国公司的发展模式选择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发展,也将影响到上海经济的转型与持续发展。“本地嵌入”作为跨国公司发展的高级形式,将有助于其在东道国扎根结网,建立互动双赢、共同成长、共同演进的产业生态关系。
1 嵌入式发展是跨国公司投资的高级形式
1.1 跨国公司本地嵌入发展的意义
改革开放初期,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方式主要是与中方成立合资企业,加入WTO 后,越来越多跨国公司采用独资和并购两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跨国公司要在全球范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与东道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即“嵌入”本地[1]。嵌入式发展作为跨国公司海外发展的高级形式,不仅对子公司发展有重要意义,如减少其经营成本,减少贸易摩擦,更好的打开本地市场,对于东道国本身也具有战略性意义,可以为东道国提供充足资金,促进本地集群的发展,更好的学习国外优秀经验等。
1.1.1 本地嵌入是消除反倾销的必要之路
随着贸易摩擦的逐渐增多,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发展也并不是一直顺利的,尤其是刚刚进入东道国时,尽管前期有了大量的考察,但是由于政策以及环境的快速变化,还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只有本土化,理解当地的法律制度,充分融入本地,才能更好的发展。
1.1.2 本地嵌入是减少公司交易成本的首要方式
交易成本的初始思想是科斯自1937 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之后引发了经济学家们对企业性质更广泛的探讨。跨国公司嵌入本地,进行采购本土化人才本土化等其他形式,可以更好的融入本土文化,理解本地风俗,可以减少人员的流动性和材料运输成本。在谈判过程中,也可以减少很多谈判成本,还可以对事后处理成本进行压缩。如全球五百强沃尔玛,采用人才本土化和采购本土化的形式,大大缩减经营成本,成为零售大王。
1.1.3 促进本地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跨国公司嵌入本地,首先可以带来大量资金,其次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本地企业与之互动时,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同时增强本地企业的竞争性,使整个市场更加活跃。再进一步,可能会形成产业集群。如上海大众1994 年在安亭建立上海大众经济城,当地汽车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了跨国公司在集群内设立分厂的制造成本的降低、生产质量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集群区域的集聚效应[2]。
图1 跨国公司嵌入性发展模式
1.2 嵌入式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特点
跨国公司在本地的嵌入式发展有很多模式,但是总体来说分为两个大部分,即与本地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联系。经济联系包括经济嵌入和技术嵌入,社会联系包括文化嵌入、社会嵌入和体制嵌入(如图1 所示)。
1.2.1 经济嵌入
经济嵌入是跨国公司进入本地的首要战略。经济嵌入指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之间持续而稳定的产业关联性,如原材料采购的本地化程度、上下游产品供应的本地化程度等等。一家跨国公司的经济嵌入不仅可以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增强本地企业的活力,同时还会投资于该产业的一系列环节,以实现内部配套,这样就实现了与本地企业的资源共享。
1.2.2 技术嵌入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嵌入是跨国公司融入本地的主要方式。技术嵌入指跨国公司在本地设立研发机构、对本地企业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效应,从而促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虽然许多跨国公司存在“技术锁定”现象,即不会自愿把先进技术转让给当地企业,但是在与本地公司的互动中,双方最终会出现双向信息尤其是缄默知识的交流,从而促进共同发展。
1.2.3 文化嵌入
文化环境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软环境”。文化嵌入是指经济现象受到周围文化环境的影响,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发展符合当地的文化习俗,社会关系的建立依赖于共同的文化。由于文化具有根植性,子公司继承了母公司的文化,进入东道国后,这些文化会与当地固有文化发生冲击与碰撞,逐渐融合成为新的创新文化与关系网络。
1.2.4 社会嵌入
社会嵌入使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进一步发展中起到了助推器作用。跨国公司的社会嵌入性体现在:扎根中国,服务地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1.2.5 体制嵌入
不同产业、不同技术标准与不同市场因素导致企业所面临的制度环境是不同的。跨国公司的经营体制嵌入当地网络,进入当地产业链或形成新产业系统。特别是总部机构进入开发区,引致当地行政或经济管理体制改变,带动产业集聚与扩展,从而形成独特的总部经济景观[3]。
2 在沪跨国公司本地嵌入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
2.1 在沪跨国公司倾向本地嵌入发展
上海拥有多所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为跨国公司储备了大量人才,并为其人才本土化奠定了基础。此外,上海是我国唯一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客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规模庞大,铁路、高速公路以及轨道交通服务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而且上海拥有众多市级以及国家级开发区,形成了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产生的资源共享和知识溢出效应为跨国公司的在沪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4]。基于以上因素,很多跨国公司纷纷来沪经营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来沪嵌入发展,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落户上海(见表1),2013 年上海实际利用外资167.8 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合同外资249.36亿美元,同比增长11.6%,连续3 年超过200 亿美元,并再创年度引资规模新高,这样就充分实现了人才本土化和技术溢出。如上海大众与高校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人才本土化。
表1 跨国公司总部在沪发展情况
2.2 影响未来在沪跨国公司嵌入式发展的主要因素
2.2.1 有利因素
1)自贸区的成立。2013 年9 月29 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自贸试验区改革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高度关联、互为支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说明国家把自贸区试验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系列针对自贸区的利好政策也会相继出台。另一方面,自贸区“增转降升”的波及效应将进一步凸显:“增”即区外不能做的业务放到区内,增加区外企业发展机遇;“转”即区内企业转到区外办公;“降”即区外企业可直接以自贸区为基地进行离岸操作、国际投融资,降低海外运作成本;“升”即自贸区能为跨国公司开展全球资金结算、转移提供便利。
2)上海打造世界城市的定位。自2006 年提出上海要大力推进“四个中心”建设以来,上海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致力于成为世界城市,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上海会制定更多吸引全球资源的政策。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进程中,上海拥有了除长三角、长江流域和整个中国之外的第四级腹地,即包括中、日、韩三国在内的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以为跨国公司提供广阔的全球市场,更好的吸收全球资源,并进行资源整合。总之,针对世界城市的定位,上海会以更高远的眼界和广博的空间来容纳更多世界各地的优秀企业。
3)总部经济的快速发展。2012 年,上海总部经济进入了“千时代”。上海成为内地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城市之一(见表2)。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集聚促进了上海产业转型、人才集聚、技术进步和城市能级提升。同时,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多资源共享,相互交流的机会[5]。
表2 2012 年主要城市总部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排名前10
2.2.2 不利因素
1)人力资源成本较高。上海自然资源匮乏,而人力资源丰富。但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这样,尽管上海人力资本充足,但是逐渐增长的人力资源成本不利于跨国公司本地的嵌入。
2)部分类型跨国企业数目过多引发“挤出效应”。上海已经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跨国企业的进入可以为本地市场的发展带来活力,国外优秀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技术都可以在互动之中溢出,进而发展创新。但是过多的跨国公司嵌入本地,占用了大量人力和土地资源,不利于新的外资企业的嵌入式发展,而且过多的同类跨国企业的嵌入会引起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不利于上海总体经济的发展。
3)周边城市的竞争。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上海现在成为中国甚至东亚的一个增长极,通过外部经济和产业关联的乘数效应,对周围地区产生了集聚和扩散作用,形成一个巨大的空间经济力场,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尽管长三角其他地区发展不如上海迅速,但是仍在迅速追赶之中。主动对接,阶梯登高是周边城市的主要方式。随着长三角区域整合向深层次推进,上海与其腹地之间的物质、能量、人员、资本联系将更加紧密,但是竞争也会日益激烈[6]。
3 促进来沪跨国公司嵌入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继续发挥自贸区的溢出效应
受自贸区“负面清单”措施的启发,区域版的负面清单相继出台。上海黄浦区率先推出“负面清单”,着力打造更公平开放和透明的市场环境;静安区通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鼓励清单”服务模式、“权力清单”审改模式;松江区将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时限压缩2/3,上海自贸区的联动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政府应继续推动自贸区的联动作用,以自身的探索和实践,吸引国外优秀企业,同时为国内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优秀模板[7]。
3.2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一步降低人力资本成本
上海高校和研究机构众多,为企业提供了大量优秀人才,但是人力资本成本的逐步提高影响了跨国公司对本地人才的吸收。革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本土化人才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战略,以名校为依托,采用大学科技园模式,促进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研发平台、孵化平台和产业化基地的建立,同时要把提升本土人才的全球化素质作为根本之策,逐步推进教育国际化。
3.3 针对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设定不同的嵌入门槛
上海先后颁布不同的规章制度来吸引外资,因此也使不同类型的跨国公司涌入本地,企业发展良莠不齐。对于不同的跨国公司要设定不同门槛,对于发展较成熟的行业,减少重复性企业嵌入本地,以免引起恶性竞争和对本地企业的挤出效应。对于发展不成熟且对本土发展有一定带动作用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为其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8]。同时,上海应进一步发展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为更多跨国企业来沪提供一个灵活发展的环境。
3.4 进一步推进以“四个中心”为目标的发展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的排头兵,应站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高度,打破行政区划制约,整合各类资源,向周边辐射,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利用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新品牌[9]。同时在竞争中也要向跨国公司积极学习,尤其技术和管理方式,不断创新。
4 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上海,上海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将来会有更多企业来沪扎根。通过分析发现,尽管上海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在进一步引入跨国公司方面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因此上海应充分利用本土优势,应充分发挥在沪子公司的“桥梁作用”,提供稳定的法律和政策环境,进一步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不断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最终实现中外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使上海真正成为“宜居、宜商、宜业”的世界城市。
[1]陈景辉.中国开发区产业集聚研究——基于跨国公司嵌入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陈守明.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群特征分析——上海安亭案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4):45-48.
[3]叶庆祥.跨国公司本地嵌入——理论、实证与政策选择[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于永慧.丘海雄.产业集群与企业边界的嵌入性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5]陈景辉.师颖新.基于嵌入性视角的跨国公司在华战略演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12):55-62.
[6]汤锦春.中国跨国公司本土化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07(9):197-199.
[7]余 珮,孙永平.集聚效应对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1):73-82.
[8]尚庆梅.嵌入性理论视域下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J].社会科学家,2012(7):82-84.
[9]屠启宇.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