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探析*

2014-04-17周亚蕾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才大学生发展

周亚蕾

(西安科技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就业压力的剧增,在关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有问题中,就业和教育是重中之重。高度的综合性已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面对新时期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知识精深,而且要见识广博;不仅是某个领域的专才,而且要成为一专多用的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好奇心、主动性,以及敢于质疑、竞争的性格,同时还要有踏实勤奋和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1]。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适应新形势需要,与时俱进,这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指出,“在‘学位等于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 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形成的《世界高等教育宣言》也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是一种高等教育的全新理念,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21 世纪教育哲学的全新理念,是21 世纪教育的新的价值观,其核心内容就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秀、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强国的需要,也是将来立足于社会的需要。国家的发展和竞争,需要有创新创业人才,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创业型的大学。高校创新创业思潮的出现,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需要。

创新是指理论、方法或技术等某一方面的发现、发明、改进或新组合;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从而创办新的企业或开辟新的事业[2]。将创新的思想或成果用于产业或事业当中,开创新的领域或新的局面,就是创业。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可持续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中国国情,将前瞻的教育理念,高远的思想境界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末,是高等学府的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精神论、知识论和实践论三部分。精神论包括感性的冲动、知性的认知以及理性的理念之间相互的逻辑演迸与多维建构;知识论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环境学、人才学、法学等的学术性、伦理性、实用性及协调性;实践论主要为主体的行为规律与实务。

创新创业精神是主体进行实践的灵魂和支柱,通过对被教育者的哲理、伦理与心理知识整合,培养出创新创业者应具有的辩证思维方式,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与良好的道德情操。创新创业知识是主体必要的知识准备与理论工具,通过经济理论、管理、社会环境、法规等知识的协调与整合,使受教育者掌握应对社会环境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基本知识。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行为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社会生存能力,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决定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选择和教育体系构建[3]。

要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者,就要关注被教育者的本质力量的培育和主体性的塑造。培养大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使其对新生事物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为机遇,对于开拓充满自信,处理危机、冒险难题和未知能从容自如,有创新精神;勇于负责、善于交流,有规划、有组织、有信心、有主见,并坚定不移地使之付诸实施。将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融入全面发展当中,促使其本质力量的展示和主体性的实现,这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所在。

3 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教育应该是人类智能的积累和传承,它除了传承人类已有的知识,还承担着创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的任务。教育不只是简单的将知识传承下去的体系,它应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教育,现在的传统教育只是一种封闭的、死记硬背的、应试的可编纂知识的教育。教育的获得更多地应表现为一个人的内心感受和主体认识,人的内在的学习、创新能力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它具有极大竞争力的优势。

世界上有很多中途辍学,但却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我国的不少中小企业家也是这样,他们的学历水平不高,但却能抓住机遇、创业成功。而受教育较多的大学生,却由于思想意识、创业素质不够,面临就业难的困惑。当前我们的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相关技能,因为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还存在弊端。学校必须顺应创新创业热潮,构建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其中,课程学习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培养大学生在混乱无序、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寻求与把握机会,高效地整合与利用资源,明智地决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以学术能力和技术能力为前提的,以挑战未来、挑战自我,真正解决人的生存与发展等问题为目的的。这种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能力,除天赋、禀性外,大部分创新创业能力是在后天学习实践中获得的。如事业心、责任感、信息的扑捉能力以及敢于冒险、充满激情、智慧创意,都是可以通过培养、训练,在实践中获得的一种本领。这就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建设新型大学的任务。转变教育理念,确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4],这既是时代的要求,高校学校的责任,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

4 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4.1 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

改变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职业导向,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目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尚未完全走出实验室阶段,“满堂灌”的理论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在我国,发达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偏远地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任重道远。

4.2 增加高校科技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投入

高校科技创新创业专项基金的设立是推进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保障。除了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设置高校科技创新创业专项启动资金,还可以与企业联营,让企业注资定向培养被其选中学生,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后备力量。

4.3 积极构建大学科技园区,增强企业合作力度,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高等院校是科技创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5]。西方经济学家80 年代提出了“经济增长四要素”,其核心思想就是将知识作为经济增长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关于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报告中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概念。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潜力巨大,高校直接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势在必行。积极调动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直接参与科研创新创业大赛和企业的科研活动,将有利于快速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之路,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措施[6]。

4.4 完善高校评价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考核体系

我国高校目前在意的是学生的就业率,而对就业后学生的将来鲜有问津。国际上已有调查显示,经过创新创业教育者,将为其未来走进社会成为栋梁奠定很好的基础。目前国际上对大学的划分开始以成才率为标准:成才率90%以上为一流大学,成才率70%以上为二流大学,成才率低下为三流大学,不以成才率为目标划定为不入流大学。所以,明确规定高校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完善评价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将对高校培养社会人才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5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满足国家和大学生的需求

营造有力的教育环境,开拓新的教育思路,如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实践的训练平台,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地。史恭龙依托ERP 沙盘实训平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建设和平台培育,使各类教育手段和方式得以兼容并蓄[8]。以创新的思路作为发展方向,是增强大学生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基础。谁拥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谁就占据着当今社会的主动权。

5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中国今天在大崛起之中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社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面临道德沦丧、唯利是图等诸多现实问题和精神困扰。一方面是社会在充分发展自己的繁荣,另一方面,不少人却更加焦虑或沉浸在抱怨和失望之中。一方面是成功的社会发展,一方面却是丛生的社会问题。历史当然不能简单地进行类比,但我们发现历史经验中确实包含具有启发性的因素。历史阶段常常难以跨越,社会在急剧发展阶段的问题当然需要坚决地批判,揭露和尽力解决,毕竟又难以客观立即消失。而这些都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紧密相关。如何增进人们的幸福感,如何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加有效地转化为健康、美好、和谐的生活方式,正是我们面对的挑战。

1)多年来,我们一直谈教育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虽然我们也讲以人为本,但我们的教育甚至没有真正地对学生开放,却把被教育者给忽略了,学生完全是被动的。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大学的人才培养是“以学生教育为中心”的教育工作,努力引领学生,使其成为既有益于社会又能发展自身。启迪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潜能,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由独立的精神,而我们现在只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却忽略了培养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从创业的角度出发,改变大学生的高薪就业的职业导向,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活动至关重要。

2)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高校要给予本科教学更多地关注。现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以传统的教学居多,缺少与学生个性相关联的课程。高校教师应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存能力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自主学习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推广难,高校对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不够。保守的传统教学,使其对提供创新创业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定位不明确,对推广创新创业实践的力度不够。要改变这一现状,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上的优势,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引导和宣传,使广大师生对创业创新教育有所追求。

6 结语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教育中走出来,更新观念,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全面推进公民终身教育思想;积极营造学习和认知的良好氛围,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发展学生的个性,营造多元化的学习情绪,激励自主的学习方式;着手于培育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最终做到正确定位,鼓励个性发展,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1]朱贞卫,张素妍.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1(2):232-233.

[2]吴泽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26(5):18-22.

[3]房汝建,朱锡芳,伍 婷.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9(3):103-106.

[4]刘兆平.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对策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124-126.

[5]张 锦,梁海霞,杜海东.高等院校科技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6):681-683.

[6]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呼唤模拟教学与体验式课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4.

[7]史恭龙,王 倩.依托ERP 沙盘实训平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34(5):480-483.

[8]陈 耀,傅方正.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J].高教与经济,2009,22(1):29-32.

猜你喜欢

人才大学生发展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大学生之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