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创业教育研究

2014-04-17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程教育教师

胡 冰

(吉林省就业与创业研究所,吉林 长春130507)

一、高校转型发展趋势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十分严峻。根据教育部对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排名第一的是“985”高校,第二是高职院校,第三为“211”大学,第四为独立学院,第五是科研院所,地方普通高校排在最后。[1]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际市场需求吻合度不高。目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有着其独特的人才需求,但很多大学仍然按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人才,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进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探索对研究类型高校、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高等职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实行分类设置、评价、指导、评估、拨款制度。鼓励举办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将其建设成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重点,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2014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国家顶层设计,提出了改革试点的基本原则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制定了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是指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高校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人才是高校转型的核心,准确把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趋势是转型高校面临的新挑战。为成功转型高校应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都已经成为共识,但涉及到如何制定具体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仍是一个难题,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也面临着许多困难,转型高校还要面临师资、实践基地匮乏等难题。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有两种定义。狭义地讲,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广义地讲,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2]

加强创业教育和促进高校成功转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创业教育是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一项战略措施,它为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输送人才,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帮助高校成功转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2012年8月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高校中普遍开展,在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根据对2013 届大学生创业想法来源的调查,大学生创业想法来源主要还是集中在社会舆论、传媒力量和家庭朋友的影响两方面,来源于学校教育的比例只占了7.5 %。创业大学生占学生数的2%—3%,而欧美发达国家创业学生达10%以上。这从侧面反映出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影响力低,创业意识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群体中。[3]创业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对创业教育理解存在偏差

目前部分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对创业教育还存在误解,对创业教育的定位错误,认为创业教育是鼓动大学生去创业,当小老板,做生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其出发点基本停留在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水平上。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了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并不重视。实际上,创业教育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比起让学生成为创业者,它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使大学生具有探索、冒险、创造精神和从事各项事业策划乃至创办新企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每名大学生都需要有创业精神,也都需要在大学期间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动手能力、领导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等。毕业后是选择创业还是成为雇员受学生自身禀赋的影响,也是学生独立选择的结果,但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进行指导,应该是学校肩负的责任。对创业教育目标和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会阻碍高校创业教育开展,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转型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2.实践平台较少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创业教育不适宜完全采用课堂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配合开展各种能使学生直接获得相应经验的实践活动,并有效地整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目前高校由于主客观原因,参观企业、模拟商业竞争比赛模拟实训、拓展训练等活动还较少,学校和企业联系不紧密,学生去企业实习时也难以接触核心技术,学生缺少动手操作、体验、分享的机会和平台。虽然很多高校建立了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但是它们受到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保护,很多市场规律对它们并不起作用,学生在其中实践像被温室保护的花朵,没有机会体验真实市场的考验,况且创业园能容纳的学生偏少,不是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只有少数精英可以入驻。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缺乏不利于创业教育课程发挥效果。

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教授课程,还包括实训实践和创业指导。我国创业学在国内还没有成为一门专业,没有创业学教授,接受过国家专业培训的教师也较少,创业课更多的是由经济、管理等专业的老师授课,他们中很多都来自研究型大学,走出校门后直接成为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很难胜任对学生的实训和指导,造成许多学生在创业教育课堂上无法系统地进行创业知识学习和创业技能培训。教师来自不同院系也缺少统一的协调,基本上处于单兵作战状态,没有归属感。一部分高校虽然聘请了企业家和管理者担任客座教师,但大多数都是不定期地举办讲座,没有被纳入教学体系,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成果。

4.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创业教育的课程多由高校中的管理学院或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内容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课程中存在很多陈旧内容,只限于提供信息、讲解具体的面试技巧、解读政策和法规等,能够创建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合案例分析具体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高校比较少。在不同专业中,针对工商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比较贴近实际,但针对理工科的创业教育没有与技术开发及市场对接很好地联系起来,创业教育内容和专业结合得不深入。

三、高校转型背景下加强创业教育的对策

1.组织管理方面

如果没有高校领导层的重视,单靠有教学热情的教师也无法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容易导致创业教育被边缘化。高校应组建分管校领导和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动机制,统一协调创业教育的教学、培训、实践及第二课堂系列活动等工作,制定专兼职创业教育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办法和奖励措施,避免出现教师忙于写论文,不愿意参与创业教育指导现象。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创业教育的教学支持网络,把创业教育作为评估学校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自检。

2.校企合作方面

企业是学校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基地,通过引进优质企业资源,学生能够通过实际在企业中实习实践更好地消化创业教育课程中的知识,还可以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讲师,定期开办讲座,传授经验。应形成以学校为载体、以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长期合作制度,同时,和企业的合作也有利于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3.师资队伍方面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是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创业教师需要先领悟创业精神,具备创业精神,再传递创业精神。他与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是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且具有一些企业的经验,或者至少参与过创业活动。高校应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增加“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在校内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并提供培训机会,不断提高教师创业教育方面的教研能力与水平,帮助教师自身成长。另外,可以从校外引进或聘用兼职的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邀请一些风险投资家、政府的经济部门专家担任创业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

4.课程设置方面

删减课程中陈旧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内容,让创业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相融合。

分层次进行课程设计。面向低年级学生的课程,应将实践课堂拓展到社会中,让学生真正进入市场和商区,让他们及早培养创新精神,思考自身就业方向,并且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加大这种教育的力度。面向高年级学生,应增加他们企业实习实践的学时,让学生全面了解学习真实的研发和管理,在企业中历练,让他们在实践中有效整合已有的知识,进一步自我提高,而且在企业中锻炼有利于大学生被企业优先录取。面向在校期间有特别明确创业意向的同学,采用专业型创业教育,以培养成功的创业者为教学目标,并积极提供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和配套政策。

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创业课程,因为各专业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文科生、理科生、工科生在思维习惯、知识储备、人格特质、工作作风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客观存在,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不容忽视。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结合专业实际,进行差异化的创业教育以取得最好教育成效。例如,针对工商、经贸学院的学生可以更多地教授风险投资方面的知识,联系外贸公司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针对食品、生物学院的学生可以将侧重点放在技术转化、市场对接等方面。

5.资金投入方面

在资金来源方面,高校应充分利用国家、当地政府各项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并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争取资金支持。在资金分配方面,高校每年在安排全校综合财务预算时,应将教师队伍组建、实践基地的搭设、信息平台的建设,实践设备的购置等项目列入专项投入,在坚持统筹兼顾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创业教育教学经费,以便为创业教育课程及实践提供资金保障。

6.校园文化氛围方面

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对开展创业教育有着积极影响。为了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在宣传方面高校应在学风、校风、校训等方面渗透创业理念,在校内广播和宣传板中介绍创业创新知识。在组织活动方面,增加创业为主题的大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在比赛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鼓励学生直面各种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品质。组建师生创业沙龙,在沙龙中让每位成员运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通过分享和互相帮助,学生可以学到很多非本专业课程的东西。学校还要在举办大型活动时抓住机会,向教师和学生广泛深入地介绍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在校园内形成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有利于创业教育开展的良好文化氛围。

本文从高校层面提出以上六点建议,当然,为了取得最好的创业教育教学效果,除了依靠高校自身,还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社会的舆论支持、企业的积极参与。

[1]李剑平.地方本科高校就业率垫底现象引关注[N].中国青年报,2013-07-03.

[2]雷家骥.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07,(2).

[3]麦克斯研究院.2014 就业蓝皮书: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课程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