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创业教育模式新探
——大学生创业园教育功能研究

2014-04-17李丽莉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创业园吉林省园区

李丽莉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吉林省创业教育模式新探
——大学生创业园教育功能研究

李丽莉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大学生创业园是大学生创业就业最好的平台,是大学与企业、学生与社会对接最合适的载体。本文着眼于发挥大学生创业园的创业教育功能,提出要突破传统的学校创业教育模式,将创业园纳入创业教育体系中,以此促进吉林省青年创业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园;教育功能

吉林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就业压力一直很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每年新增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加大,远远超出新增的就业岗位数量,就业难题始终困扰着各级政府、高校和毕业生。为解决这一难题,吉林省委、省政府实施了创业促就业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这确实是解决就业难题的一条有效路径,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对创业者和创业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也是创业成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为创业保驾护航,一方面要靠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就是靠有效的创业孵化。创业园是一种具有创业孵化功能的服务平台,是企业的孵化器,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创业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初创企业存活下来,是提高创业成功率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省份都十分重视创业园的建设。对于吉林省来说,促进创业不但具有带动就业、减轻就业压力的作用,还具有促进地区产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作用。吉林省要扩大就业空间,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强大的创业园不断孵化出数量多、生命力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因此,加强吉林省创业园区建设既十分重要,又非常紧迫。

2011年,吉林省启动了大学生创业园建设“3235”工程,即建立30家省级大学生创业园,每个园区达到入户创业企业20家,每户创业企业有3名以上大学生创业,带动5人以上就业。[1]由此吉林省各地纷纷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园。近两年国内对吉林省的大学生创业园的宣传报道并不少,但是从创业教育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很少。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如何配合吉林省创业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关系到创业园区能否长久发展,能否有效孵化创业企业,带动就业等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园的创业教育功能分析

目前,吉林省的创业教育还多局限于各高校的创业课程和“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等形式。这是远远满足不了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对创业的知识技能的需要,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从创业活动本身的性质来说,创业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具有很高的风险。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创业者对市场的把握和对初创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的情况经常是变化莫测,初创企业的经营也是状况百出。这些都是创业者无法预料的,更是在学校书本和课堂上难以学到的。另一方面,吉林省高校的创业教育效果较差。据调查,吉林省的大学生参加学校创业课程的情况很不乐观,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课程的学习,只有少部分学生通过创业课程学到了创业知识。被调查者中只有不到两成(18%)的学生选择“学过,收获很大”;有12%的选择“学过,没什么收获”;选择没有学过创业课程的学生中,因为“学校没开过创业课程”的占46%。[1]

大学生创业园可以弥补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练的场所,使学生真正进入到商业战场中,在“干中学”。大学生创业园除了为创业者提供场地之外,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创业指导,帮助创业者做好创业计划,降低创业风险。在创业孵化过程中,创业园发挥了很强的教育功能,主要有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看待创业,提供成功创业的示范,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技能等。

首先,创业园为大学生构建了一个“商海试水”的场所,他们在那里既能够涉足真实的商战,又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创业园里每天都在上演着成功与失败,通过在创业园的一系列实习,大学生能够理性地看待创业、看待成功,了解更多的创业政策和创业经验,获得实用性较强的经商之道,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

其次,大学生创业园开展的创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规范学生的社会行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因为,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在创业园的实践经历可以使其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思考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再结合本专业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大学生创业园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是沟通学习研究到实际操作的渠道,是实现理论探讨到实践成果的质变,有助于学生成功地转变为社会人。

可见,大学生创业园是大学生创业就业最好的平台,是大学与企业、学生与社会对接最合适的载体,是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对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将会产生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二、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园教育作用的现状

截至2014年,吉林省共建立各类大学生创业园65家,其中省级大学生创业园31家、市县级大学生创业园34家;入驻大学生创业企业1205户,有3225名大学生在园区创业,带动就业17378人。目前,吉林省的65家大学生创业园中,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创业园6家,高校投资创办的创业园7家,由各类开发区创办的创业园9家,由民营企业创办的创业园43家。[2]

总的来看,吉林省的大学生创业园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政府相关部门主管,或高校主办的非营利性的创业园。这些创业园区具有两个特点:(1)政策优越,创业园由政府部门出资建立和运行,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2)公益性质,创业园采取非营利性质的运营模式,为大学生初创企业提供廉价的场地和创业指导,以及投融资服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负担。例如由吉林省共青团等部门主办的吉林青年创业园,该创业园推行“3+N”服务体系,3是指1名创业导师、1户创业导航企业和1名服务团干部,N是指若干就业创业青年组成的创业团队。该服务体系通过发挥创业导师的理论和经验、团干部的协调优势、导航企业的市场资源等优势,从协调政策、创业项目扶持等方面给予点对点包保、手把手服务、心贴心帮助。

另一类是由民营企业主办的营利性的创业园,有的已在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如由吉林万易科技有限公司创办的吉林万易大学生创业园。万易大学生创业园联合了省内八所高校,创造了“圈地养花—养花引蜂—引蜂筑巢—筑巢酿蜜—酿蜜加工—加工出让”的大学生创业园运转模式,以及“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体验→创业孵化→毕业出园→园外孵化”的孵化模式,为白手起家的大学毕业生们敞开了一扇通往成功创业的大门,开辟出了一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创业园自创办以来,孵育企业221家;培养出136位大学生创业者,带动就业3 100多人;产值3.6亿元,税收1 344万元。[3]

三、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园在发挥创业教育功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目前,吉林省的大学生创业园在发挥创业教育功能方面存在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作为公益性、政策性的创业园区,存在着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先天不足的问题。公益性创业园区以扶植青年创业为主,门槛较低,企业规模小、种类多,科技含量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以及市场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因此随着未来政府投入逐步降低或停止,转变园区发展模式,建立更有效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另一方面,由企业创建的多数大学生创业园因缺乏与学校的紧密联系,其创业教育的功能发挥十分有限,在培养创业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吉林省的大学生创业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发挥创业教育功能。

1.加快创新推动,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逐步改变目前创业园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从以政府投资为主导转向与大型企业、研究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的协作,引入社会投资。可以考虑依托大学、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共建创业园,并适时考虑扩大园区规模。通过共建创业园的方式,推动高校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丰富园区投融资市场体系元素,提供更多投融资服务。加强与各类投融资服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如创业投资机构、天使基金、风险投资、保险、私募股权基金、典当、租赁等新型金融机构。

2.做好创业服务,提升创业园区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强企业筛选。要不断提升园区品级,加强园区专业化建设,明确园区重点扶植的行业,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具有竞争力、科技含量的创业企业进入,通过企业毕业出园,推动创业园区内现有的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应逐步退出。加快成立专家委员会,协助园区管理机构做好入园企业的筛选、推荐等各项工作。制定入园企业筛选标准,加强对其产品市场、团队、核心价值等方面的审查。二是做好创业服务。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做好政策引导支持,帮助企业获得政府及社会资金的支持。做好企业监管,深入了解企业财务、人事、发展方向等经营状态,参与企业,与企业共成长。三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有价值的初创型企业容易受到风投的关注,园区管理机构应积极引导企业开发核心产品或采取先进的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

3.加强政策配套,投融资模式运行市场化

一是建立园区信用制度。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逐步建立园区企业征信系统,循序渐进地推进信用环境建设。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团队培养。加强企业管理力量,具体的经营发展由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管理者来承担,更好地激发园区内在发展动力。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在园区现有网络平台的基础上,提供园区投融资网上服务,为园区投融资服务供需双方汇集、整理、提供高质量信息。四是强化市场意识。在选择创业企业时,要从单纯地注重技术水平向注重技术与市场并举发展。因为,技术水平并不能保证新创企业的成功,而对市场机会的识别能够帮助新创企业成长发展。五是推动园区市场化运作。政府投入与园区产生社会效益挂钩,创业园本身作为一个企业,它的产品就是具有成长性的创业企业。在创业园发展初期享受政府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是非常必要的。长期来看,需要建立对创业园运营绩效的考核指标,例如开展基本服务和具有附加值服务的情况、增加就业机会、成果转化、创新等,政府投入与园区运营考核指标相挂钩,将有助于形成对园区发展的激励机制。

[1]门磊.创业圆梦正当时——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情况侧记[J].劳动保障世界,2013,(7).

[2]李丽莉,陈一虹.创业理念与全民创业——基于吉林省的实证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44.

[3]梦想之花绽放梦工厂——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园创建工作纪实[EB/OL].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2013-07-02.

[责任编辑:辛晓莉]

G64

A

1674-3288(2014)06-0108-03

2014-10-24

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项目课题(团省委)“吉林省创业教育模式新探——大学生创业园教育功能研究”(编号:2014jqz-04)的研究成果

李丽莉(1978-),女,博士,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创业管理。

猜你喜欢

创业园吉林省园区
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 依托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新模样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苏州创业园:倾心服务筑侨家 硕果累累迎党庆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