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保能力,创建安全校园
2014-04-16陈春华罗兴梅
陈春华 罗兴梅
摘 要:小学安全教育中,提高小學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创建安全校园,保证小学生人身安全的关键所在。通过简述安全教育对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重要性;实施措施
一、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单纯天真的年龄,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对自己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的威胁却没有太多的防范意识。他们可能因为社会治安不良或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故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如果学校没有实施相应的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会带来难以预想的损失。所以,小学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创建安全校园十分重要。
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措施
1.实施常识教育
小学生对社会上和大自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的认识较少,导致他们的安全意识不足。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开展安全常识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突发事件,教会他们面临突发事件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教师可以向小学生宣传他们可能面临的社会治安问题导致的陌生人诈骗、勒索等情况以及各类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危险,教育他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在糖果和谎言的欺骗下单独去陌生的地方,遇到危险要及时向教师和家长反映并寻求帮助。
2.安排实践活动
教师对小学生实施安全教育之后,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那么就要安排多种具有实践意义的防范危险的活动,考查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真实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自我保护能力。
3.实行师生配合
安全教育中,教师是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自我保护知识的主体,实行师生的有效配合能够使安全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学校要适当安排大型全校防范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演练。比如实施全校性的火灾逃生演练或者组织师生表演安全教育性的节目。师生可以通过创建不同的突发事件情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坏人和受害者,通过模拟训练的形式,让学生更生动地体会到整个过程,师生配合并共同参与,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会增进师生默契,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要认识到安全教育的实施以及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实施安全常识教育、安排多种实践活动以及实施师生配合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自护自救教育,规范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安全行为,培养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训练他们的自我保护技能,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实验小学)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