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
2014-04-16崔国平
崔国平
摘 要:儿童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早期幼儿教育。随着社会发展,幼儿教育也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渐加深,这种不良现象不仅违规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也导致儿童教育本身出现教育缺失。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
早期教育是幼儿接触社会环境的重要环节,儿童离开家庭,第一个接触最有影响力的大环境之一,它为儿童早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幼儿教育日渐“小学化”的现象逐步加深,这种现象是幼儿教育事业不容忽视的,要努力探寻原因,从而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的表现
如今,广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尤为急切,过早地让孩子接触汉字、数学、自然科学等课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演越烈,严重冲击了幼儿教育模式和教学结构。
1.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代替游戏
幼儿时期,游戏是儿童生活的基本活动形式。我国幼儿教育法要求幼兒教育以游戏为中心,学习知识次之。然而,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将课堂代替游戏,逐步采用小学教学模式进行教育。诸如,学习汉字,留家庭作业,出示算数卡,学习英文字母等。这种幼儿教育模式和小学模式相近,游戏越来越少,使幼儿教育脱轨。
2.以小学要求规范幼儿行为
幼儿成长必须科学合理安排每日的生活。按照一定时间进行学习知识、运动、日常生活活动。然而现在很多幼儿园违背了原国家教委提出的《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的规定,上课时长不得超过三十分钟。更多幼儿园上课时长远远大于三十分钟,甚至和小学生一样是四十分钟,休息时间也极少。
3.幼儿园过早开发幼儿特长,课程过多
现阶段的幼儿园教育,过多地重视对幼儿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幼儿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能力的发展,幼儿园除了平日教学又开设很多诸如英语、乐器、舞蹈、声乐、绘画等特长班,导致幼儿放学后还要背负余外的课程。家长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效果往往却不尽如人意。
二、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相关对策
1.对个体幼儿园进行限制
近年来,我国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儿园在数量上迅速增加,现阶段,我国幼儿园数量不容小视,很多利用教育为营利的主要手段,促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加重。对此,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对幼儿园开办严格要求和控制,防止非注册个体幼儿园的开办,严格要求个体幼儿园的教学设备,师资团队要有相关资格证才能工作。
2.消除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以应试为主流形成教学和升学的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幼儿教育过早面临“小学化”。优化应试教育是我们教育事业的任务,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及时得到改正,让学生和家长正确对待应试教育,不能因应试教育而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对幼儿不能加重更多的负担,要让他们在游戏中贴近生活,而不是过早“小学化”为应试教育打基础。
3.重视家长的正确教育与引导
家长急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心理促使教育方法不得当,使孩子身心健康得不到全面发展。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幼儿和小学生还存在差异,应当遵循孩子年纪,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而不是盲目跟从过早的“小学化”教育,过早教育不但让孩子负担加重,严重者甚至会厌学,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长大才是正确的道路。
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健全幼儿教育机制体制,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广大家长树立正确育儿教育思想,积极扭转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局面。
参考文献:
李大维,吴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6(6).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江门市小太阳实验幼儿园)
编辑 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