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2014-04-16钱秀容
钱秀容
摘 要:学校配备的实验器材不足,不配套,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需要师生共同动手制作一些简易而实用的教具、学具。自制教具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制教具;自主学习;自主创造力;小组合作学习
一、通过自制教具,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取新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探测暗盒里的电路》一课前,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运用前面学习的电路知识自己制作一个暗盒,上课时带到学校考考同学。很多学生为了制作出一个有难度的暗盒,就会事先去阅读第3课《探测暗盒里的电路》,通过了解课本中暗盒的制作方法,来制作一个有难度的暗盒。在完成暗盒的过程中,学生自学了各种暗盒的制作方法,同时也学会了检测暗盒的方法。
二、通过自制教具,培养学生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学校的教具配备老、旧、不齐全。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结合实验问题,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利用生活中的一切废旧物品,动脑、动手自己制作教具。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实验教学的条件,而且有利于培养學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三、通过自制教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享成功快乐的习惯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每一次分组实验,都需要学生的互相配合才能共同完成任务。对于一些教具的制作也需要小组的共同合作,如《排序》和《分类》等课堂教具的准备就需要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大家共同去收集材料,才能让自己了解到更多的排序标准、分类方法。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在每一次实验的前后。因为教师要充分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合理分组,认真引导,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四、通过自制教具,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每次上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时,第一课《折形状》所用的自制的各种形状的纸筒材料,笔者都会要求学生使用已经用过的纸张或旧报纸。在让学生折纸筒之前,先向他们介绍大树是生产纸张的原料,17棵生长10年的大树产生的木浆只能生产1000千克的纸等。以此来教育学生尽量不要浪费,在折纸筒时一次折好。学生做完实验后要求把这些纸筒收回去,留到下一节上《搭支架》和《造房子》时卷纸棒用。这样把废旧物重复利用,最大限度地使用,从我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就会让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自制教具让学生亲历了制作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使学生在勤于动脑、乐于探究中提高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 福建省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