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2014-04-16王友亮

新课程·小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体育教育

王友亮

摘 要:城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在中国整体的大环境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演变而来,在此过程之中,教育也随之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作为教育体制中的重要一环,小学体育教育的显现相当突出。在城乡教育差异的基础上,探究小学体育教育在城乡教学中失衡的具体原因,并分析与此相关的公平因素。

关键词:城乡小学教育;教育失衡;体育教育;教育公平

一、小学城乡教育的阐述

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块重要部分,体育教育担负着一种学生启蒙老师的重任,起着强健学生体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并结合“德、智、美、勞”,保证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的作用,为社会之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学生通过体育来感受身体与生活的美之所在,是对自身情操的一种陶冶,从而更好地形成一种完善、健康的人格与心理。

反观乡镇体育教育,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乡镇教学体制发展缓慢且阻力重重,同时,从政府到地方对于体育教育的忽视也是造成体育教育质量远远落后的重要原因。目前的乡镇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缺陷主要有教学内容的落后与乏味、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师资力量的薄弱和设施设备的匮乏等。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乡镇学生在身体与身心方面的正常发展,阻碍了乡镇小学的发展。大力推动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主的乡镇体育教育,不仅仅关系着学生个人的发展好坏、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整个国家对人才的储备。所以说,推动城乡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成为现如今的重中之重。

二、造成城乡教育体系失衡原因

想要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不是一件短期内可以做到的事情,面对当下种种的教育不公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政策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完善,只有从根源解决,才能够使得政策更加健全,制度愈发完善,随之延伸出的相应法律法规走上正轨,才能使得教育体制得以在其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1.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失衡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有着密切的关联

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教学方面几十年的历程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以一种“以城市发展为主,以农村发展为辅”的形式发展下去,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一种畸形的形态,是不利于一个国家教育体制的长期发展。教育是依托于经济的,随着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速度的步调不一现象越来越严重,乡镇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城市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从而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乡教育资金投入不均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乡镇教育发展的同时也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

2.需要明确的是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重要性

但在乡镇教育中,处在薄弱环节的体育教育不仅仅制约着乡镇小学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更可怕之处在于它制约着学生的身体身心发展,这种对祖国未来人才的不重视性是严重错误的。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往往注重文化知识学习而忽视体育教育的做法是极其不正确的,但越来越多的乡镇学校中出现了体育场、

体育课被占用的现象,匮乏的体育设施状况更是不胜枚举。在政策制度不完善、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校方更愿意注重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加大对体育教育方面的重视及投入。

3.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乡镇小学中的受重视程度也与城市教师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与不公,乡镇教师的生存环境更是每况愈下

所谓的教育公平,不单单是指学生在受教育方面的公平,同时也是指教师的权益保障方面的公平。只有做到保障教师的权益及收益,拉近乡镇教师与城市教师之间的差距,才可以让乡镇教育尽早赶上城市教育。乡镇体育教师常年在一种艰苦的环境、微薄的工资、福利状态下工作与生活,本身就与城市教师之间产生了巨大偏差,更不用说城市教师所拥有的职称晋升、学习深造、住房条件、子女入学等一系列优越待遇了。再加之不被重视的体育课程,严重打击了乡镇体育教师对待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如何均衡发展乡镇小学体育教育

1.利用完善的制度、健全的政策来保障城乡学生应当享有的权益

制度、政策的支持有利于城乡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运用这些制度及政策来更好地规范体育教育,真正保障城乡小学接受体育教学的权益。虽然我国早就拥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这样的制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很多内容已经不能为时代所运用,它的不健全性制约着城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与进步。所以从上级政府到地方领导,再到校方,针对这一条例的探讨与修订工作都应及时摆上台面,本着为了下一代的思想方针积极落实相关事项是当务之急。

2.尽早促进体育资源的公平性

教育公平的基础是资源公平,缺少了资源的公平,教育是无法公平的。充分的经费支持是保证基础教育资源均衡的关键所在。目前而言,城乡体育教学在基础教育硬件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乡镇小学缺乏器材,城市小学缺少场地的现象屡见不鲜。相关部门应当及时重视此类问题,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下属教育部门,都应当针对城乡小学所存在的不同环境及相应问题加大对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将体育器材的完善,人均使用场地作为办学标准之一纳入重要指标之中,对资源匮乏地区加大补助力度。乡镇与城市之间的家庭经济能力差距也很大,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本着教育公平的原则让更多的乡镇孩子加入到锻炼身体,强健身心体魄,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中来。

3.推动乡镇体育师资的发展及流动

师资均衡也能够反映出教育的公平性,推进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改善乡镇小学体育老师的生活条件、提高工资待遇、职称晋升方面的优惠政策等手段,一方面可以改善现有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更多的城市教师、应届师范毕业生吸纳到乡镇小学教学的队伍中来。还可以通过城市教师与乡镇教师的工作互换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拉近教学差距,全面提升乡镇小学教师素质的同时,也更利于乡镇学校的发展与进步。

造成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失衡的原因除了本身城市与乡镇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外,还和教育的公平性有着紧密关系,只有更加重视乡镇小学的教育发展,不断增加对乡镇小学的投入与扶持,

才能最有效地消除城乡小学在教育失衡方面的现状。而改善乡镇小学教师的生活、待遇也可以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积极性,结合日益向上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真正可以达到让学生茁壮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祥云.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小学教学研究,2007(02).

[2]徐宏丽.对农村弱势群体少年儿童教育的政策导向[J].科技资讯,2009(1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体育教育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